走进徐海蛟办公室,桌上放着一盆植物,旁边堆满了一摞摞书。柜子、写字台、书架上全挤满了书,俨然成了一座小型书山。
在散文《有背景的人》中,徐海蛟曾说书是他人生的底气和背景。正是书,让他走入了人生另一番境地,从此窥见了不一样的世界。从读书到写书,他承接了书与文字给予的光照,也同样以书和文字回馈这个世界。
2024年4月27日晚,徐海蛟带着他主编的新书《先生们:甬城群星闪耀时》与读者们见面。
回赠当下
今年四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波民进会员徐海蛟带着他主编的新书《先生们:甬城群星闪耀时》与读者们见面。这是一部历史散文集,描述了宁波历史上出现过的19位大儒的传奇人生。
徐海蛟说,编这本书是他多年来深藏心底的一个愿望,他希望以不那么严肃、刻板的方式,写写家乡的文化巨匠。
近年来,徐海蛟将很大的精力放在了历史散文写作上。在他眼里,散文是一种需要作家依托生命经验完成的文本,这种生命履历像砂砾里的黄金,珍贵又稀缺,所以写作者必须不断拓展写作的题材和疆域,找到契合自己气质的方向,用力开掘进去。
广博的历史就是徐海蛟开掘光亮的一处旷野。带着读者阅读历史,与过去的人对话,觅得疗愈现实的药引,这是徐海蛟努力给予当下的回赠。
回赠童真
2014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别嫌我们长得慢》是徐海蛟的第一部长篇儿童小说。“或许我还有少年情结,我发现自己写儿童文学作品时,可以随时以孩子的心理状态投入,不需要切换。”徐海蛟说。
他身体里的那分孩子气,是献给儿童文学的。2022年,徐海蛟出版长篇儿童小说《亲爱的笨蛋》,这是一本“关于真话”的书。
“这本书是我在社区的办公室里,或者午休时,在汽车的后排写作完成的。”徐海蛟说。这是一本温暖的疗愈之书,它教会读者如何面对成长中的孤独、离别和伤痛。
最近,徐海蛟在创作一部关于西南联大的长篇儿童小说。“一位真正的作家,应该给孩子写书,因为只有赢得孩子们的尊重,拥有了这样一批读者,你的写作才是面向未来的,”徐海蛟笑着说,“孩子是整个读者群体里最真诚的部分,他们说喜欢你的书,或者说‘徐老师,你的书我读了五遍’,那是真的读了五遍。”
回赠时代
任何人的成长,都与童年的经历密切相关。提及少年时代的生活,徐海蛟说:“我很庆幸,还有一个乡村和一片宽阔的田野留给自己。我也感谢少年时代遇到这些朴素的老师,他们用一颗赤诚之心教会了我做一个有温度有趣味的人。”
走入社会后,徐海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教师,成为专职作家后,他也一直从事写作教育和阅读推广的工作,期望像他当年的老师那样,把少年心留住。学校、图书馆、出版社……到处都有徐海蛟开办讲座的身影。
近期,徐海蛟的写作又回到了他最初的“文学根据地”。从长篇散文《无法抵达》到散文集《山河都记得》,再到非虚构作品《还乡记》,徐海蛟一次次回望老屋以及过往的人。
写一本好看的书,写一本有生命的书,是每一个作家的心愿。谈及往后,徐海蛟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不急于书写,而是要用更多时间来体察世态人心,找到那种更符合自身气质的写作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