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七月里,菡萏花正在开放。她开在小河里,开在池塘中,开在公园内,也开在寻常人家的花盆里。
张思成是个喜欢菡萏花的孩子。幼儿时,他就在花盆里种过菡萏花,还在花盆里养过一些鱼、在花盆旁养过小蜜蜂,让它们陪伴着菡萏花。直到读高中了,他还是那么喜欢菡萏花,他喜欢捧着她的花瓣,他喜欢闻着她的花香。
张思成的家,就像这菡萏花一般温馨。张思成的爸爸张晓翔、妈妈庄静都是民进会员,也是泗洪县最早的民进会员。许多年来,他们保持着民进人“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本色,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各有成果。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场磨难会频频降临这个家庭。而小小年纪的张思成,也因此成为拯救母亲的小男子汉。
2018年10月,庄静在作身体康复检查时,意外被查出患有白血病。
这是30多岁的庄静第三次罹患癌症,而且这第三次是最严重的一次。
庄静第一次患上癌症,是2014年3月,患的是三阴乳腺癌。这种癌症复发率极高,庄静在手术后进行了5次化疗和25次放疗,病情趋于稳定。
庄静第二次患上癌症,是2016年8月,患的是肺癌。庄静顽强地与疾病抗争,又经历了5次化疗。
作为民进会员,庄静和她的丈夫张晓翔对工作总是那么认真、勤奋,对待困难又总是那么坚韧、顽强。在张晓翔的支持鼓励下,庄静每次治疗期完成,都是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
亲人们面对她的第三次癌症,一时难以接受,但庄静一家人并没有被病魔吓倒。张晓翔和庄静的父母、兄弟姐妹立即投入对庄静的救治之中。张晓翔的父母不顾年迈体弱,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旁边租房,专门用于照顾庄静;张晓翔费尽周折联系中华骨髓库;庄静所有的近亲属,包括张思成在内的家人都在进行骨髓比对……
骨髓移植是最好的治疗办法,可是骨髓库中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骨髓;庄静的兄弟姐妹也没有合适的配型。
非常庆幸的是,张思成与母亲最终骨髓匹配成功。这让全家人很高兴,也让小思成激动万分,妈妈终于有救了!
躺在病床上的庄静不愿意了:“我的命是命,儿子的命也是命,我是妈妈,我怎么忍心让儿子受罪呢?”
张思成说:“妈妈给了我生命,今天让我给妈妈一次生命!”
2019年7月9号,张思成打了最后一针骨髓移植动员剂,为第二天的骨髓移植手术做准备。透过隔离窗,母子两人相互鼓励、加油。
7月10日上午10点,距离张思成16岁生日还有8天,医生从张思成体内采集了1250毫升骨髓;下午5点,医生开始把张思成的骨髓输给庄静。
庄静进入隔离仓后,家人无法进入。心疼妈妈的张思成给妈妈写信,诉说对病床上妈妈的思念和爱,鼓励妈妈一定要战胜病魔。那封信被苏州电视台记者带到病房外面,通过视频读给庄静听,庄静热泪盈眶。
张思成勇救母亲的事迹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新华社、人民日报、江苏卫视等各大媒体相继报道。小小年纪的张思成,为社会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张思成的奉献和努力,使妈妈的手术非常成功。目前,庄静的身体一天天好转,正在康复之中。
张思成现在是江苏省泗洪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妈妈治病期间,他不但没有丢下学业,还在高一期末考试中从刚入校时的年级500多名,一下进入年级第74名。张思成说:“我好好学习,就是给妈妈的最大安慰。”
张思成的身上,秉承了他父母面对困难时的坚韧、顽强和不屈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既源于我们的时代,也源于我们民进人一辈一辈的传承。
张思成返校的时候,校园池塘中的菡萏花正很旺盛。张思成对《诗经·陈风·泽陂》中的话熟记在心:“彼泽之陂,有蒲、菡萏。”可见,这是一种普通的花。在这个季节里,何止是校园有这种花?你看那清清的河水中,那绿绿的公园里,还有寻常人家的阳台上,到处都有旺盛的菡萏花!
这菡萏花,其实就是荷花——古人喜欢把欲开未开和刚启唇初开的荷花,称为菡萏,今人也一直延用这个称谓,因为这种荷花,既默默地散发着香气,又充满着浓浓的温馨,还带着挺拔、向上、坚强不屈的意志,恰似我们民进人“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的本色。而我们民进人和民进人的后代,会把这种意志和本色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作者简介:
胡继云,1964年11月出生,民进宿迁泗洪支部会员,宿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泗洪县作协主席,江苏省作协、省文学院重大题材和重点工程长篇作品签约作家。小说发表于全国数十家大中型文学期刊,被评论界和国内20多家报刊评价,出版有中篇小说集《一见你就跑》等,多次获奖。长、中、短篇小说代表作分别有《出池》、《梦想坐牢》、《声讯小姐》等,《享受被骗》等入选中、高考试题库及试卷、中学语文练习册。大型话剧《大湖濯缨》由江苏省话剧院公演,另有影视剧、长篇纪实文学、长篇报告文学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