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进艺苑

不灭的灯光

——谨以此文献给抗疫的社区干部和志愿者

2022-04-14 来源:

  当晚霞的最后一丝光亮渐渐隐去,社区的灯光便开始亮起。封控隔离的居民,看到的,是温暖,是安心,更是希望。

  小路,没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公园,静静地屏住了呼吸。居民投放垃圾,也是脚步轻轻,行色匆匆,生怕惊扰了小区的宁静。

  我在四楼阳台,谛听着小鸟归巢的最后一声鸣叫,望着灯光,心中骤生爱意。

  4月2日,疫情突发,全员核酸。机关干部、专家医护、海宁义工……汇聚成一道光亮,分散在各个社区,各路卡点。而社区的工作人员以及潮城志愿,更是没日没夜,疲于奔命。无数个黄昏,无数个黑夜,无数个清晨,无数个白昼……饿了,冲一碗泡面;累了,靠着歇一会,社区的灯,通宵达旦,留下了一个个令人泪目的场景。

  疫情初始,社区尚未进入封闭管控。我询问南苑郭书记:物资需缺什么?郭书记说:“政府配给较为充足,预案也很到位。只是万一全员核酸,手机扫码,最缺的是充电宝。”南关厢的蔡书记说:“医用N95口罩买不到。”我立马联系了民进企业家会员,四处打听,一直没有消息。转眼到了4月5日,海宁进入Ⅱ级响应,全员核酸即将开始。我联系了庄建明、马杰、华斌,他们本想网上购买。我说:时间太紧。银泰店、手机店……马杰在商店不停地寻找。还好,不同型号,不同品牌,兜底库存,还有95个,一万四千多元。我说:买!

  马杰开车送货。我给郭书记打电话,她激动地说:“你真是雪中送炭啊!”郭书记一估算,大概需要30多个。我说:就给40吧。我、马杰、华斌、建明,每人手捧一箱,送到社区。郭书记深表感谢,她说:“现在核酸储藏箱需要冰块。”怎么办?我立即电话联系,四处寻找,几经周折,总算落实,菜场有冰块。因为急用,即刻通知,不一会儿就送到了。

  前往南关厢社区。蔡书记去了检测点,我把充电宝放在了社区底楼。其余的40多个,我联系了硖石街道陈一飞书记,全部送去,由街道分配。我和街道的张主任,抬着一个大箱,在院子里走着,有点沉;阳光照在脸上,有点热。是啊,这是充满热量的爱心,这是祈盼胜利的希望!

  4月6日,海宁连续全员核酸。社区人员和志愿者,从早到晚,一刻无休。当居民还在床上,他们用喇叭通知下楼;当人们正在排队,他们在维护秩序;当核酸检测完成,他们正在统计、流调……灯光下,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晨曦里,是他们疲惫的眼神……9日那天,我在排队,偶然听到了郭书记的话,让人感慨唏嘘。她说:“五天时间,睡觉不到10小时。”平均起来,每天不到2小时啊!西山社区的人员和志愿者,更是连着10天没有回家!

  6日晚上,我联系到嘉兴的证券公司熊琪慧经理,购买了150个N95口罩。货已发出,但快递无法派送。我要把钱先行支付,熊经理却说:“不要了,一点点,为抗疫做贡献。”我说:“那应该是我做贡献啊!”她说:“一样的一样的,您还要去送给需要的人。”听着熊经理的话,我感动万分。她也是民进会员,抗疫中,有党员干部、民主党派、企业职工……是你,是我,是她,是大家,一起把黑夜的灯光点亮。

  无论哪个社区,大堂的电话,铃声不断,一天几百。有询问,有感谢,有斥责……这电话,连接着灯光,连接着黎明,也连接着民众的心声和期望。

  4月6日开始,海宁四个街道,政府配送食品。一幢一幢,一层一层,一户一户……是社区人员和志愿者送货上门。三天后,是第二次配送,紧接着,是第三次配送……都是社区人员和志愿者组织发放,上下奔波,点亮了每一位居民的心灯。

  红码人员,行动不便者,还由他们一起陪同扫楼……

  匆匆的脚步,丈量着民心的距离;耐心的服务,化解着居民的烦躁;不灭的灯光,照亮了“动态清零”的希望,也彰显了社区干部和志愿者的责任和担当。

  (作者系民进海宁市基层委原主委,浙江嘉兴市、海宁市作家协会会员,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诗歌、散文、评论、传记的写作)  

作者:黄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