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进艺苑

黄加平:古韵诗意潮乐城

2024-11-07 来源:

(一)

  重阳节后三天,晴空秋阳,我来到了潮乐之城。

  潮乐之城,实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盐官古镇。经过六年多的封城修缮,现已重新开放。历史古韵与现代气息并存,小桥流水与大潮奔涌共鸣。

  盐官,自汉代开始,因晒盐制盐而得名。历史上曾长期作为海宁州(县)治。

  来到盐官人民路口,一块指示牌引人注目:陈巳生历史资料陈列馆。陈巳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重要发起人之一,也是著名工商实业家,他一颗红心,多重身份,为国为民,无私奉献,实为后人楷模。他的铜像和事迹,一并展陈在人民路409号陈列馆内。到得盐官,自然可以一睹先生风采。

  新修后的盐官,古城墙合围四方,护城河环抱古城。正大门朝北,广场上,有抚琴佣汉白玉浮雕立于正中,上书:东汉彩绘抚琴佣,抚琴低吟乐千年。见证了盐官音乐小镇的前世今生,又与广场音乐喷泉相对而立。两尊镇海铁牛蹲伏广场左右。

  正门顶上有三层城楼建筑,飞檐翘角。最高层屋脊有双龙戏珠造型,中有一灵塔耸立。一层、二层木窗雕花,清晰可见。最下层与城墙相接,上挂四个大红灯笼,喜气洋洋。左右两侧,建有对称的楼阁,两边还有巨大的潮水墙,定时喷涌潮水,壮观无比。

  三个环洞形大门进入游客服务中心。大厅正中是巨大的电子屏,滚动播放形态各异的海宁潮:交叉潮、波纹潮、矩阵潮、碰头潮、冲天潮、回头潮、一线潮……穷极了海宁涌潮的万千气象。

(二)

  穿过大厅,经入口进入城中。新铺的条石,与沿街的古建筑相映成趣。向左进入北线游览,沿着护城河上桥,可见一个高耸的水城门,上有两层楼阁,恰似廊桥,名曰:拱辰门。水城门均由条石筑成,正面密布青藤,桥下清波荡漾,桥洞里,时有小木船悠悠地摇出来,好一幅恬静的江南水墨画!

  水城门的边上,有一个“翻水坝”,连接着上河、下河。这是让游客感受古时船只“翻坝”情景而设。古人为了消除水位差,在此“拔船”过坝。

  再往前,便是古代文化陈列室。内有鞋铺、葱包烩、花鸟市场、老电影场景滚动灯……一一展示古代生活场景。

  穿过陈列室,有仿古的水果摊位,竹架木筐,放有橘子、蜜柚、柿子、苹果等时令鲜果,旅客可以购买食用。

  前有一小广场,地砖铺地,建有戏台。戏台屋顶有古戏演出情节,用雕塑造型屋面。尽管没有现场展演,也能领略古时场景。

  沿街有许多民宿客栈,都是仿古建筑、仿古陈设。“酱园子客栈”,外有缸缸甏甏;“老警局客栈”,内有警局摆设……

  尤其令人震撼的,是“裕丰酱园”。这里有酿制场地,有酿制器具,也有酱油晒场。“裕丰酱园”,最早是诗人徐志摩的祖父徐星匏于1836年创办,经历了徐氏私营到国营企业,再到有限公司的演变。晒场上有几十口大缸,盖有尖顶的竹帽,防止雨淋,也防晒制酱油时飞虫跌落。目前,酱园主要生产玫瑰米醋,这是江南千家万户的厨房必需品。

  出了“裕丰酱园”,沿河行走。小桥流水,杨柳依依。行不久,便到了陈阁老宅,正门外,挂有长条灯笼迎客,颇有皇家风范。陈家史上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而著称。清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到海宁,下榻于陈家的安澜园内。陈家与乾隆曾有一段江湖传说,说是雍正用女儿调包了陈家的儿子,故乾隆便是陈阁老元龙之子。乾隆曾为陈家题写匾额“双清草堂”,现还挂在老宅,据说“双清”即为“双亲”谐音。海宁籍小说家金庸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使这个朝堂与江湖的故事,流传更为广泛。

  走进陈阁老宅,有种神秘感,据说内藏“三宝”。何为“三宝”?一是“九龙匾”。这是雍正御赐工部尚书陈诜夫人查氏之物,采用上等香樟木精心雕琢而成,上书“躬劳著训”,其下雕有九龙,金龙昂首奋飞,漫舞奔腾于云海之间。意在表彰查氏夫人抚育五个儿子、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功劳。陈诜五子,四位进士,一位举人。查氏夫人自然功不可没。

  第二件宝,便是宝砚斋外的罗汉松。树高12米,树围达3米,距今已是600余年,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势茂盛。树下有一水缸,传为“洗墨池”,细看,树根部一段确实也呈黑色,或许为洗墨池所染。

  第三宝,是陈列室的墨宝、砖刻。陈氏父子均为科举出身,书法十分了得。更有明代戏曲家陈与郊之子陈元瑞刻帖,他各体俱工,尤擅楷法。展陈之书法、砖刻,实为稀世珍宝。

  走出陈阁老宅,一路上还有“炼铠堂”“报社”“警察署”等。“炼铠堂”前,装饰马全身铠甲,供游人拍照留念;游客还可现场观摩甲胄制作流程,体验手工活动。“盐官报社”,集采编于一体,展示民国时期的工作样态。“警察署”,内有会议室、关押室、培训室、审讯室,还有枪械库等等,一切还原旧时模样。

(三)

  到过北线,再坐游览车前往南线。

  首先要去的,便是“庙宫”海神庙。这是仿故宫太和殿形式,故有“银銮殿”之称,始建于清雍正八年,似庙似宫。里面供奉的是“浙海之神”,祈求“海洪宁静”。在大殿后面,有一座六角形的“御碑亭”,里面有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的父子碑。亭子四角各雕一只凤凰,共有36只,另有24条飞龙。

  这座御碑,建于雍正十年六月初一,公元1732年。石碑内容从雍正八年春三月至雍正九年十月一日告成,记述了有关建造庙宫和海塘治水军。

  乾隆碑文在乾隆二年五月,公元1737年,同雍正的碑文相隔五年。

  雍正碑文朝南,乾隆碑文朝北。碑文规整庄重,字迹清晰。两面碑文上方雕刻双龙抢球石雕。雕刻十分精细,立体化、艺术化特强,在国内十分稀有。

  离开“庙宫”,去了“金庸书院”。“金庸书院”坐落于海神庙西南,参照古城内清代嘉庆年间的“安澜书院”建筑格局设计建造,内分讲学、展示和藏书三大功能。进门一条甬道,墙上是砖雕壁画,刻着金庸一生创作的十五部小说的场景和人物。2008年9月17日,金庸先生参加奠基仪式,历时两年,书院于2010年9月22日建成对外开放。园内有金庸亲植的桂花树,现正芳香四溢,沁人心脾。金庸书院,是金庸文学研究的一处重要场所。

  金庸书院出来,不远处便是“孔庙学宫”。属于旧址重建,占地近20亩,规模非常庞大。历时三年,于2016年建成。中间广场,塑有孔子全身雕像。整个建筑分为三大部分:前导、左学、右庙。“前导”包含照壁、魁星阁、节孝祠等;“左学”包含孺子门、明伦门、尊经阁等;“右庙”包含棂星门、大成殿、尊圣殿等。内部四通八达,无论哪个入口进去,都可以沿着曲折的道路游览整个孔庙学宫。

  来到盐官潮乐之城,王国维故居,也必是打卡之地。王国维故居,坐落在盐官西门内周家兜,是王国维少年时期的住宅。庭院坐北朝南,前厅正中置放了王国维半身铜像。陈列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介绍王国维故乡、身世和生平;二是王国维的主要学术成就;三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王国维的论著。

  王国维16岁考中秀才,被称为“海宁四才子”。在清华任教期间,被誉为“清华国学四导师”。一生著作甚丰,著述达62种,批校逾200种。他借用古人词句,提出“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告诫人们:要志存高远,努力奋斗,才能取得人生成就。这学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离王国维故居不远,就是观潮公园。未上海塘,先闻潮声。公园内,有始建于宋代重修于明代的占鳌塔,有刻着毛泽东《观潮》诗的诗碑亭,有为了纪念孙中山观潮的中山亭,有徐志摩一行观潮的群像雕塑……自然与文化融汇一体。海宁潮水,更是举世无双,闻名遐迩。在海宁,天天可观潮,月月有大潮。即使只看一下江面,人的心胸也会随之开阔,那奔腾的气势,更给人以一种前进的力量。

  一路走来,收获一路古韵,荡起一路诗意。不管以前是否到过盐官,这次一定要再去这“潮乐之城”,收获的,定然是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我相信。

  (作者系民进海宁市基层委员会原主委,嘉兴市、海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黄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