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媒体聚焦

李红霞:水脉龙游

2024-01-05 来源:农民日报

  在中国版图上,浙江是梦想浩荡的地方,浙江人以智慧和力量锻造出火种,于国际国内舞台,不断创造着声名贯耳的传说。浙西小县龙游,如饱读诗书的女子,文气、贴心,周身散发着内在的修为之美。史料称,春秋时期,“姑蔑”古国即建都于此。

  生命的刻度与深度成就了龙游“万年文明,千年古城,百年商帮”之美誉,也不断丰盈着人们的记忆。这个传统的农业县,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铸就了龙游独特的“烟火”气息,而时光也从未辜负这座奋进的城。龙游是浙江历史上最早建县的13县之一,建县历史已有2000多年。

  现代与古典,并无“楚河汉界”之别,龙游是一座自信开放的城,现常住人口36.24万人,隶属于衢州市,是浙江连接江西、安徽和福建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漫步街区,被现代文明气息点染的古城,带着岁月沉淀后的贵气、开阔和包容。文明之风于小城处处弥散。

  历史文化的传承怎能离开源远流长的水?发源于遂昌,由南至北流向的灵山江被龙游人视为母亲河,其涵养土地之时,润泽着小城内的每一户门庭。

  灵山江于龙游城北,热情地投入了衢江的怀抱。大开大合之处必有气象,两江相拥着大笑,舞之蹈之,不胜欢欣。灵山江与衢江交汇处的冲积平原目前为龙游县的经济发达地带。明清时期,灵山江“堪通桴筏,南乡一源,竹林薪米,悉由此出”,是龙游商帮与境外通商的主要航道之一。“两江汇一龙”的独特水系风貌为龙游百姓带来了福祉和商业文明。

  龙游境内的灵山江两岸,多有早期文化遗址和古墓的出土,现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尤其是沉睡千年之久的龙游石窟是世界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筑;荷花山遗址则是浙西地区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龙游的富庶,江、山为证。山为实,水为动。

  灵山秀水育人,亦能养德。崇贤有礼的龙游,享有“儒风甲于一郡”之美誉,据统计,历朝历代,腾蛟起凤,有据可查,162位状元和进士出自龙游,有对乡邦文献影响巨大的徐伯珍;有为张九龄撰写墓志铭的徐安贞;有《龙游县志》《浙江通志》的编撰人余绍宋;有创立河流泥沙学领域“何氏公式”的何之泰……

  海纳百川是龙游人的崇高境界,这一理念也铸就了小城的灵魂。龙游人大度地看世界,谦和而不懦弱,骄傲而不张扬。当审时度势的目光遇见艺术之光,龙游为传播“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的水脉历史文化找到了新的路径。

  “瓷米文创”坐落溪口,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隐喻,是艺术色彩的朴素底色,也是乡愁情愫的具体影印。它是吴琴芬结合自然生命和人类文明的感悟,突出艺术的当代性、属地性和实验性,让“瓷米文创”中的每一粒“米”都蕴藏龙游大地草木春秋的情怀,以耳目一新的方式讲述龙游故事,让乡建之旅充满了别样的韵律与风采。

  龙游成了八仙过海的舞台。130多位艺术家驻地创作,为人与自然、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艺术与旅游、艺术与经济建设搭建出一条彼此增辉的通道。曾经灿烂的溪口古镇和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在新风的沐浴下竞相展现着古典魅力。

  (作者系民进会员、中国作协会员)

作者: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