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风采 >> 本周人物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为了歌剧艺术的普及与提升
——记张峰在国家大剧院2009首届歌剧节

 

    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即针对性地提出文化艺术“普及与提高”的重要命题,如今一甲子之后,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和审美需求,文化艺术“普及与提高”的命题被赋予与时俱进的新内涵,镌刻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时刻焕发着时代的气息。


    2009年4月15日至7月2日,作为国内歌剧界的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举办首届歌剧节,以13部经典剧目、近百场普及讲座、形式多样的现场活动、中外剧院的高端对话,积极打造歌剧艺术展示、推广、普及与交流的盛会。这一举措正是为了满足国内观众对歌剧艺术的热烈需求,并对歌剧艺术进行更为广泛的普及。作为民进会员、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歌剧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张峰一直以来关注并身体力行推进歌剧艺术的普及与提升,更是欣然投身这一盛会,通过开展歌剧艺术普及讲座、歌剧选段演唱会等多种形式,不遗余力地为普及和提升歌剧艺术奉献自己的力量。

推动“皇冠艺术”亲近大众


  歌剧被称作戏剧艺术中的“皇冠艺术”,因其较高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和其他戏剧形式相比,距大众普遍接受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歌剧节期间,张峰亲自参与了两场歌剧普及活动,为推动“皇冠艺术”亲近大众作出不懈努力。

张峰在独唱音乐会上演唱


  2009年5月16日晚,国家大剧院“奇妙的和谐——歌剧选段及艺术歌曲音乐会”如期举行。张峰在音乐会上演唱了歌剧《马克白斯》选段《爱戴荣光》、《艺术家生涯》选段《鲁道夫和马切洛的二重唱》、《卡门》选段《斗牛士》和《大江东去》等中外艺术作品,与国内其他顶尖歌剧歌唱家一同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演出。音乐会在曲目上既挑选了著名歌剧选段,又挑选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典诗词和地方民歌,如苏轼名作《大江东去》、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云南弥渡民歌《小河淌水》等,将发源自意大利的歌剧与富有中国民族和地区特色的民歌与古典诗词结合起来,营造出中外艺术作品融合无间的效果,张峰以其雄厚的男中音、高超歌唱技艺和极富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征服了现场的观众。


  5月26日下午,张峰作为“大师面对面”歌剧艺术普及讲座的主讲人,从歌剧艺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歌剧所包含的元素,歌剧演唱家应具备的素养,歌剧排演从开始到呈现在舞台上的过程和怎样成为一个会听歌剧的观众等五个方面向大家做歌剧艺术知识的普及。张峰发挥他曾经当过教师的优势,边讲解边范唱、有比喻有举例,诙谐幽默,寓教于乐,使“序曲”、“间奏曲”、“咏叹调”、“喧叙调”等歌剧术语变得通俗易懂,现场笑声、掌声不断。讲座结束后,一名准备接受辅导的女生这样说:“现在,在家门口我们就能分享到在国外才有的机会”,“参加大师班声乐课对我们帮助很大,它让我们感受到国外新鲜的东西。”


  正是在张峰和他的同伴们的努力下,歌剧在中国逐渐由少数人欣赏发展到多数人欣赏,并不断形成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观众群,更多的观众体会到艺术带来的心灵和谐与审美升华,从而也相应促进了歌剧艺术的进一步提升。

  
“续写”《图兰朵》的传奇


  5月21至24日,国家大剧院版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在历经近20场演出后,再度回归,亮相于国家大剧院歌剧节。


  国家大剧院版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是大剧院倾力打造的首部原创精品,创作思路及方案得到意大利普契尼基金会的极大认同。中国作曲家郝维亚受国家大剧院委托完成18分钟结尾的续写,突出了这位中国公主更为人性化的内心世界,特别创作咏叹调《第一滴眼泪》,让图兰朵在戏剧情节上的转变过程能够更好地被观众接受;同时,他也是国际上第三位续写《图兰朵》的作曲家。


  对中国观众来说,《图兰朵》中“茉莉花”的旋律,卡拉夫的“今夜无人入睡”是比较熟悉的曲目,但就整部歌剧而言,对宫廷三大臣(Ping、Pang、Peng)的角色意义和艺术表现,对普契尼对三大臣的感情注入,就不那么熟悉了。事实上,普契尼把整个第二幕第一场交给他们三个人去表演,对其角色赋予了相当丰富的蕴含。


    张峰在剧中饰演三大臣中的Ping,也是剧中第一男中音,用娴熟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情感投入,既表现出大臣对仕途的些许厌倦、对参与施刑的无奈、反抗乃至自嘲的色彩,又表达出对卡拉夫角色的部分认同,对这一角色可谓拿捏到位,充分再现了宫廷大臣冲突、丰富而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为国家大剧院版《图兰朵》续写传奇添色不少。演唱中,他极富表现力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极具感染力的声腔和歌唱技巧,极为投入的感情准备和情感抒发,将宫廷大臣的角色演绎得非常充分,对普契尼的情感投入也心领神会,心之所思、形之所至,值得观众咂味再三。

一种情结


  1990年,做过小学教师的张峰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五年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从声乐系毕业。1998年在布达佩斯国际声乐比赛中凭借《斗牛士之歌》、《像天使一样美丽》、《远离家乡去出征》等包括意、法、德语在内的十二首曲目打动了所有比赛评委,最终获得金奖。之后的三年里,他先后参加了美国国际声乐学院大师班、意大利基阿里国际声乐大师班、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大师班、德国斯图加特国际歌剧大师班等六个国际声乐大师班学习深造,并于2000年蝉联第五届布达佩斯国际声乐比赛金奖。


  大师班的学习虽然艰苦,但却是及时和有效的。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张峰迅速增强了搏击国际舞台的实力,然而正当欧洲的音乐团体不断向他招手挽留时,这位出身草根的中国歌剧家却毅然回国了。因为把国外最新的声乐艺术带到中国,普及和提高大众声乐水平,一直是张峰最想做的事情。事实上,回国近十年来,张峰普及声乐的足迹已经遍及中国的很多地方。


  张峰真切地感受到,只有祖国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个人的事业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只有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艺术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因此,无论是在大剧院、音乐厅演出,还是慰问、联欢和普及演出,他都当作是艺术交流和普及的机会认真对待。在繁忙的演出之余,他已在机关、学校、公司企业等单位作了近五十场多种形式的公益性高雅艺术普及讲座,直接受众超过四万人。尤其是2008年3月,张峰在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机关做歌剧普及报告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参加并亲自主持,取得良好效果。


  其实刚开始时张峰的歌剧普及工作并不顺利,但是当传统的声乐教学与来自海外的经验发生碰撞,新鲜事物在碰撞中不断茁壮成长,具有张峰特色的教学风格日渐形成,他的歌剧普及和提升工作也渐有效果。


  “我相信一个真正做事的人总会被别人看到诚意,而时间就是最好的缓冲。现在唱歌人的水平越来越高,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强。这个过程令人享受。”张峰这样说。
  
  如今,除了钟爱的演唱事业,张峰肩上还承担着众多的社会责任,如他担任着上海市青年文联副主席、奥地利中国文化教育协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今年春天,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博萨国际艺术节又任命他为中国艺术总监及该艺术节艺术基金会执行理事。张峰也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心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一腔热忱和满身本领回报祖国和人民,为歌剧艺术的普及与提升、为中外艺术交流与合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着自己的每一分热量。
  

(责任编辑:戴萌睿)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