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环境科学协会理事、民政部全国爱心2008贫困家庭残障儿童助医工程组委会执行副主任、中国金融科技促进会风投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
集众多社会职务于一身的他,就是蒋国平。
蒋国平,魁梧的身材、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给人一种亲切自然之感。谈吐间,透着商人特有的睿智,更有着作为理论经济学者治学严谨的谦逊和执着。眉宇间,显露出他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那份始终聚在心中的赤子情怀。他,是一个追梦人,于几十载风雨中抱着梦想不断前行,这一路坎坷,这一路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细细品尝,但他未曾放弃,并且做出了值得人们啧啧称赞的傲人成绩,同时也铸就了他的多重身份。
作为学者:他是治学严谨的理论经济学家和环保学家
1960年出生的蒋国平,毕业于北京财贸学院(现首都经贸大学)金融系,毕业后在中国工商银行海淀支行工作四年。1987年至1990年就读于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研究生部,后出国赴匈牙利,曾在匈牙利麦尔顿公司任董事长,经营中医诊所、农场、餐饮、文化等方面业务。1992年经他之手创立了标旗集团。
多年来,蒋国平一直致力于理论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并参加了众多学术研讨活动。1995年,标旗集团与中国城市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路易斯·芒弗诞辰100周年大型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蒋国平在会上作了发言。1996年,北京大学和日本同友会合办的亚洲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他作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回应》的演讲报告,《中国环境报》全文刊发。1997年,他在“中国97环境论坛”上作了《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报告,并于《世界环境》杂志上刊登,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也对他作了专访。
十余年,蒋国平笔耕不辍,撰写过多篇文章,阐明对经济学理论和环境问题的观点及看法。2007年,在北京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合办的可持续发展系列讲座中,以《主流经济学理论批判》为题,向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学生们系统地介绍了他对西方经理论的全面检讨和批判。在讲座中,他首先强调理论经济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指出,目前的主流经济学理论由于充满着混乱和荒谬,实际上严重误导着经济政策的制定,使各国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会做没有效果或事与愿违的事,甚至导致给经济带来伤害的局面。所以,人们需要厘清经济思想。他针对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及制定政策依据时,多采用西方的经济理论,而实际效果并不好的现象进行分析。此前,蒋国平花费了30年时间研究经济学,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和实践,他总结出一套自己对经济学理论的观点。他认为,西方的理论经济学不能说是绝对错误的,但它只适合于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绝大部分情况下是失效的,可是人们却把它教条化了,应该说,不管是从理论界,尤其是人文社会,包括行为、价值观念,盲目对西方认可是很可怕的事情,是会祸国殃民的。蒋国平的讲座获得了好评。
作为一位环境问题专家,蒋国平在今年的一次国际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教授们之间进行了一场理论对弈,说来饶有趣味。
日本早稻田大学原刚教授发言:“日本非常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沙尘、酸雨以及海洋污染已经危及日本国家安全!”
中国某学者发言:“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日本是工业强国。日本一方面实现了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日本的环境保护做得很好……”
蒋国平发言:“我注意到了原刚教授提及的中国的沙尘、酸雨以及海洋污染危及日本国家安全,我并不否认这些现象的存在,但是我们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改变现有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而不应对具体环境问题‘头痛医头,脚病医脚’。人类今天所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工业文明,一个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大机器(流水生产线)是工业文明的象征,大机器的本性是要求开足马力,而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则鼓励人们纵情消费,二者合起来的结果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入口端无时无刻不在大量吞噬各种资源,最终导致了各类环境问题的产生,导致了人类经济社会的不可持续。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站在寻找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的高度上,不能纠缠在各种具体的污染现象上。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深思:工业发达国家如何看待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大家都清楚,工业发达国家占据着产业链的上端,高额的附加值使发达国家的工业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拿出一部分收入来解决周边遇到的环境问题,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则拥挤在全球产业链的下端,劳动力密集,很低的附加值通常伴随严重的污染排放,即使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增值部分全部拿出来,也未必能真正有效地消除这些污染排放。应该看到,发展中国家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着实无奈。但是,在环境问题面前,我们都是一家人,只有一个地球,所以解决环境问题,必须站在应有的高度上,针对环境问题的全球一致化行动是必要的,但是没有站在应有的高度上,就不会有真正有效的一致化行动。这就是为什么今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提出的类似的全球一致化环境保护行动反应冷淡的原因。发展中国家普遍怀疑发达国家的诚意,甚至认为发达国家在利用环境问题做幌子,谋求更大的竞争优势。”
蒋国平的发言,让人觉得入情入理、一针见血,台下的听众包括日本学者在内,报以热烈的掌声。
望着蒋国平滔滔不绝阐述他对经济学理论和环境保护的观点,仿佛已经置身于研讨会现场,他那浑然忘我的侃侃而谈,让人不难感受到当时与会者所受到的浸染。此时的蒋国平就是一名治学严谨的学者。
作为商人:他是善于创新、富于爱心的企业家
蒋国平于1992年创立了标旗集团。问及“标旗”命名的由来,蒋国平只是淡淡地表示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取其标新立异的意思,二是最初标旗是做环保产业,当时环保产业在中国属于新兴行业,具体怎么操作还不清楚,但基于希望能在本行业中起到旗帜的作用,成为领军企业的想法才得以命名。今天标旗所取得的成绩,也恰恰证实了蒋国平最初的期待和想法,这其中也浸透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1992年至2002年,完全从事环保产业的标旗集团,十年间,做过大型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系统等业务,曾于1991年,与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一道推出“军转民环保大产业计划”,受到业界广范好评。从而,标旗成为国内环保产业界的知名企业。直到2003年,为了完成一个梦想,蒋国平在继续保持环保业务的同时将标旗的主业转向了无线通讯数据业务,成立了标旗集团的管理控股公司——北京标旗世纪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从最初的创建到今日成为同类企业的一面旗帜,标旗这杆旗已经插了16年。经过16年的风雨,16年岁月的淘冼,标旗始终屹立不倒。虽然我们难以真切地体会做企业的心酸和甘苦,但从蒋国平的眼中,让我们看到了他对所从事的事业的那份挚爱、坚定和执着,也读懂了标旗这杆旗为什么插得如此牢固。
很多人不明白,学金融出身、只会简单收发邮件的蒋国平,却从事着高科技的信息产业,并且完成得那么出色。对此,善于构思、精于创意,并能把创意和现实行业活动、政府管理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具体项目的蒋国平笑言,“正因为我不懂,才要去做这件事。我不需要知道细节,只要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它的定位、性质,以及它和周边事物的相互关系。这样我的思维反而跳跃出来,而且一旦钻进去还出不来了”。在蒋国平的带领下,2003年,标旗世纪公司与全球最大的IT跨国企业IBM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无线运营商中国移动,结成无线业务联盟。2005年初,信息产业部第二服务局的三达中心,鉴于标旗集团良好的发展模式和出色业绩,收购了一部分股权,从此,标旗开始承担多项大型业务工程。
2006年1月23日,标旗世纪与中国工业机械联合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共同签署了《关于推动M2M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有关仪器仪表产品的合作协议书》,此协议书背后被定义为“中国仪器仪表信息化推进计划”。该计划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推动仪器仪表行业实现网络化,从而全面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幅飞跃的工业信息化推进重大项目。谈及这个大型项目的意义,蒋国平脸上露出了自豪之情,他兴奋地表示,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信息化推进举措,它的实施将全面大幅提升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并通过仪表嵌入解决了长期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远程数据实时采集。同时,也对中国微电子工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从他的兴奋中,让人感受到该项目的实施,不单单只在于它本身的重要意义,更多的是它倾注着蒋国平的梦想。他想通过这个项目,为中国的微电子工业提供一块肥沃的土壤,做我们民族自己的微电子,开发我们民族自己的互联网。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和科技发展,中国日益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对消费电子产品的咨询、使用、售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发达国家消费电子产品售后服务已进入现代化,我国却还停留在传统的厂家服务,个体服务的落后模式。有鉴于此,同年2月,蒋国平带领标旗世纪与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售后服务专业委员会签署了《关于共同建设全国消费电子产品售后服务短信平台的合作议书》。标旗世纪承担“全国电子产品售后服务维修机构联盟”的筹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