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央电视台12频道“道德观察”栏目以《富裕的穷人》为题,聚焦了一位生活十分俭朴、但精神格外“富裕”——拥有69个孩子的“爱心爸爸”徐明峰。
“穷人”的爱心义举
当兵,退伍,回到安徽老家,徐明峰望着大山,思索着如何让自己这个穷人早日改变面貌,他下决心走出山区闯天下。
扬州是他梦中最美的地方。来到扬州后,他选择了一个养活自己的活儿:菜肴供应。每天骑着三轮车往返于街巷,为客户送菜上门。1995年,徐明峰在翠岗小区租了一个摊位,忙忙碌碌奔波在大街小巷。这一年,他回到安徽老家,看着满山遍野的芝麻,想到这样好的芝麻为什么不统一收购起来,磨成优质的芝麻油呢?这还能解决几万农民芝麻销售的问题。徐明峰果断地退掉摊位,用所有的钱买来设备,在联谊农贸市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1997年,联谊农贸市场组织了包括徐明峰在内的9位私营业主去仪征后山区扶贫。虽然创业才开始,还只算穷人一个,但他当时还是争着要到了扶贫的名额。刚开始,徐明峰也没有意识到这一举动会成为自己终身为之努力的目标。由于每年坚持去几次,去的次数多了,一些孩子开始亲切地喊他“徐爸爸”。徐明峰说,这一喊,喊出了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于是,他拼命挣钱,一半精力放在工作上,一半精力就花在这些孩子身上,越帮越多,如今他已是69个孩子的“爸爸”了,其中不少是残疾孩子。
14年来,徐明峰累计资助有几十万元,而自己的生活依旧十分俭朴,在仪征后山区演绎着一幕又一幕的人间真情。徐明峰说,感觉自己好像比李嘉诚还富有。这是穷人的爱心经济学。
虽然徐明峰在扬州闯荡发展,但妻子还在老家安徽,一直没能接过来,想起来,徐明峰也会辛酸。回忆起自己13岁时就开始牵牛,130里路要光着脚走两天三夜,每牵一次都有得一场大病的可能,而全部费用才5元钱。那时多渴望有人来帮助自己啊。由此形成了徐明峰坚持爱心义举的潜意识。

左三为徐明峰
“富人”的扶贫执着
因为奉献着爱心,徐明峰特地把自己的麻油厂取名为“扬州市爱心壹加壹食品厂”。企业有了发展,徐明峰也成了富人,但所帮助的孩子也在增多。中国民主促进会扬州市委主委、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在慰问民进会员徐明峰时就风趣地说,你帮扶69名孩子长达14年,是一名“富裕的穷人”。
在仪征后山区的鲍庄小学里,有不少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学生,他们生活在清贫的家庭里,习惯了用馒头充饥;一件十几块钱的衣服能穿很多年,直到不能再穿为止;住在漏雨的屋子里,习惯了走十几里山路去上学……
徐明峰决心到这里开展爱心一加一帮扶活动,让品学兼优的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鲍庄小学四年级的戴红,母亲早年离家出走,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平时和奶奶相依为命。从这个孩子进入小学的大门开始,徐明峰就出钱出力帮助她。
外来农民工子女有了困难,他同样慷慨解囊。两名来自四川、贵州农民工的子女没钱上学,徐明峰为他们交上学费,让他们在仪征鲍庄小学入学。
从2008年5月1日起,徐明峰开车把鲍庄小学结对帮扶的孩子们接到扬州游览,并送来帮扶金、书包等礼物,孩子们的小脸笑得像花儿盛开一样。
扬州市阳光安养中心是为智障、轻度精神残疾和中度肢体残疾人及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的场所。徐明峰主动负责阳光安养中心2名残疾孩子的学习治疗费用。一名叫居梅的女童特困智残,每月获得200元。居梅的奶奶逢人便讲:“我们家遇到了‘活菩萨’。”
此外,徐明峰已连续5年帮助安徽长天精神病患者陈华林、晋天旁每人每月1000元,帮助贵州的女精神病患者李琴、陕西的精神病患者张明,每月每人800元。
14年的“爱心一加一”,徐明峰付出的坚守与执着,换来的是灿烂之花结出的丰硕成果。在徐明峰的爱心感召下,仪征交警大队大仪中队队长徐福仪、指导员周恩汉等都纷纷加入了“爱心一加一”队伍,爱心接力的暖流在流淌……仪征后山区谢集乡的高顺香、高顺勇已经从苏州职业大学毕业,现在昆山某电子公司工作。假日里,他们姐弟俩常到扬州来,看望“爱心爸爸”,并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让徐明峰更高兴的是,姐弟俩在昆山市也参加了爱心活动,虽然收入不高,但特别知道感恩社会。
去年12月22日,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连云港市举行,徐明峰被授予“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受到了省委书记梁保华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当自己成为“富人”时,如何弘扬爱心?徐明峰深刻地理解关怀别人与造就企业的密切关系。付出关爱,同样也让徐明峰得到了特殊的汇报。当他生产遭遇资金困难、被房东撵出出租屋后,有好心人帮他说情,从而感动了房东。10多年后的今天,当大家得知他的事迹后,纷纷提供帮助,使一个小企业能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慈善让企业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大力发展,这也让徐明峰更坚定了办好“爱心壹加壹食品厂”的信念:这样能够当好更多的贫困孩子的“爸爸”。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温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