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乌海市调到自治区机关工作以后,有些事是我万万没有料想到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呼市的居民楼竟然会有冬日无暖的情况出现。这里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没有暖气,居民的正常生活简直无法想象。
严冬到了。在小锅炉供暖停停供供的日子里,当时我一个人在呼市。我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尽量在办公室多停留些时间,中午不回家,晚上11点后才回家。回家盖上两层大棉被就睡觉,早晨6点多起来就去办公室。因为办公室有暖气,不受冻。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躲在办公室取暖的。邻居小韩家儿子刚出生,一天到晚裹着小棉被,鼻子仍然冻得红红的,而且会经常感冒。这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无疑是要命的。后来,小韩家为了给孩子取暖买了电暖气。但这种取暖方式,别人家也想得到,结果大家都打开电暖气的时候,导致电闸跳闸,甚至保险烧毁,结果是大家都取不上暖,一起挨冻。冬天没暖气,最受罪的是老人和孩子。白天,年轻人都上班去了,老人和孩子只能呆在家里活受罪。有点病的呆在家里,别说养病,只能冻得加重病情。
《北方新报》有这样一段报道,说一个小区冬天很长时间不供暖,忽然有一天供暖了,一位老太太激动地说,感谢政府啊,终于可以不用穿着棉鞋睡觉了!
感同身受!在冬季寒冷的日子里,体会着没有暖气的滋味,日子难熬啊!那一年,我当选为内蒙古政协委员。我想,首府居民冬季供暖问题事关千家万户,应该通过政协提案反映上去。于是,在我参加的第一次政协会议上,我提交了《关于把呼和浩特冬季供暖当成大事来抓的提案》。这个提案受到内蒙古政协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内蒙古政协主席陈光林在一次提案交办会上讲,百姓冷暖是大事,要把内蒙古冬季供暖问题作为大事来抓。经过一段时间,小锅炉供暖逐步得到治理,一些小区逐渐接通城市集中供暖的大网。冬季供暖问题得到改善的小区居民,终于过上了冬季家中温暖如春的舒心日子。特别是我所在的小区,认识我的人见了我就说,你这个政协委员没有白当,提案这个渠道挺管用,能帮百姓解决大问题。
还有一件事,是呼市地区和来呼市出差办事、走亲访友的人议论的热门话题,那就是呼市叫出租车难的问题。尤其是遇到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时,岂止是打的难,干脆是打不上。
我刚调到自治区机关工作之初根本没想到自治区首府出租车如此之少,打的如此之难。我住的地方离火车站很近,步行走只需要20分钟。一次,仍在乌海市工作的爱人带着孩子来看我,返程时,我想打的到火车站有十分钟就够了,结果提前20分钟下楼,就是没有出租,左等右等把火车误了。
还有一个冬天学校放寒假的时候,去火车站接爱人和孩子,风雪交加,冷空气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脸。看到一个大学生领着女朋友回呼市,站在风雪中就是打不上车,两个大学生很不高兴,加上年轻气盛,两人吵起架来,最后和我们挤着拼一辆出租车。走到半路,大学生说明要去的地方,不知什么原因,出租车拒绝往那面走,把两个大学生赶下了车。我很担心,千万不要因为打车这件事,把小伙子的婚事给搅和了。
更让人郁闷的是,出租车拒载,有些路段干脆不走。因为出租车少而打车的人多,司机同志较为牛气,有时态度非常蛮横。遇到年节,看到打车人手里提得大包小包,又领着孩子,动辄遭拒载。出租车一路捎带拉人拼车,你如果有意见,会被出租车司机赶下车去。如此种种,让出行打车的群众又无奈又气愤。
出租车是每一个现代城市都不可缺少的符号。它不但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还牵涉到市民们日常生活。看似小事,其实是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既不便百姓的正常生活,也制约首府经济,还严重影响内蒙古的形象。
就此问题,我做了一番调查。首先,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工具,应当与城市建设、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协调发展。从数据上看,同等经济发展程度的城市千人出租车保有量平均值为4.5辆,而呼和浩特市千人保有量仅为2.5辆。其次,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是一个通过首府认识内蒙古、了解内蒙古的窗口。目前呼和浩特的出租车存在拒载现象,不管老人还是小孩,不管你有急事还是去医院,司机态度很不好。市民指责呼市的出租行业在全国是最差的。再就是,出租车行业的中间层上,也就是那些所谓的车主,他们并不是司机,但是却控制着出租车的运营,抽取利润,真正的劳动者得不到应有的报酬量。
鉴于以上情况,我连续提交了《关于加强首府出租车管理的提案》和《关于增加首府出租车数量的提案》,就这个问题穷追不舍。内蒙古政协和有关部门也抓紧督办此事。2000年,呼市终于增加出租车九百零一辆,呼市打车难问题得到了部分缓解。
我当内蒙古政协委员以来提交提案五十多个,有人说我是“提案大王”。说句老实话,提案多不是我的目的和初衷,是因为有些问题凸显在那里,而这些问题普遍关系到百姓的冷暖,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我看了着急,必须责无旁贷地为老百姓鼓与呼。能够通过提案为百姓说说话、办点事,能够为解决民生、推动社会和谐尽心尽力,是一个政协委员应尽的责任,也是我倍感欣慰和自豪的事情。
(责任编辑:温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