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和平
2012年6月12日下午,安徽民进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民主促进会安徽省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委员会,在民进安徽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和平以高票当选为主任委员。从此,李和平的身上又多了一副担子和一份责任,人生舞台上又增加了一个角色,人生道路上又增添了一道风景。
刚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李和平成功的经历了多次的角色转换。他经常说,要抬起头来看天空,才能看到广阔的世界,才能看到未来和希望。正是这种人生信念激励他前行,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一个个挑战,去适应人生舞台上的一个个角色的需要。如今,他身兼数职,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政协常委,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此外,他还担任教育部评估专家组成员,兼任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省卫生体制改革、省旅游工作等领导小组成员。
术业有专攻,硕果累累
谈及个人经历,李和平说自己从小学五年级到上大学之前一直是个放牛娃,是改革开放改变了自己的命运。1978年,“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李和平15岁,他以安徽潜山县龙谭中学高一学生的身份参加了高考,成为当年合肥工业大学的一名年龄最小的学生。李和平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四年的寒窗苦读,打下了坚实的力学专业基础,获得学士学位后接着攻读本校固体力学专业的硕士学位,1985年毕业后留校担任数学力学系教师。
留校任教的李和平,全身心投入工作,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坚持教书育人,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欢迎,很快就从青年教师队伍当中脱颖而出,声誉鹊起。1989年,他获得合肥工业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1990年、1991年,又先后获得原机械电子工业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工作优秀奖和“优秀科技青年”称号。1992年初,李和平晋升为副教授,同年5月又获得国家教委霍英东基金会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奖,成为合肥工业大学荣获此项奖励的第一人。从1993年10月起,李和平因在教书育人,教育研究方面的贡献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他受聘担任力学系硕士生导师。2002年1月,李和平晋升为教授,并成为力学学科教学与科研的骨干。
李和平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断裂力学、可靠性分析等9门课程,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篇;同时主持《材料力学》课程建设工作,并担任课程主讲教授。这项课程于1990年4月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了安徽省教委组织的课程评估,被评为“优秀课程”,成为该校的第一门优秀课程;1999年12月经安徽省教育厅组织评审,被评为安徽省首批“重点建设课程”。
李和平业务能力强,既求真务实,又开拓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果。1998年,他的教学研究成果《材料力学试题库——MST系统软件》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更是接连获奖,其教学研究论文《基于TQM的高校教学“五全”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教学实践》获合肥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可持续性教育——大学英语四级后教学的探讨与实践》获合肥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21世纪工科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合肥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其教研成果《高校教学数字化管理平台》获合肥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李和平的教学成果令人瞩目,而他的科研成果也毫不逊色,科研与教学并驾齐驱,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力学理论研究及数值模拟,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及安全性分析。他热爱自己的专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笔耕不辍,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机械强度》、《固体力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爆炸与冲击》、《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等刊物上发表了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混凝土HJC本构模型参数的研究》、《用HJC本构模型模拟混凝土SHPB实验》、《混凝土HJC动态本构模型的研究》、《大直径SHPB装置的数值模拟及实验误差分析》、《SHPB实验中试样形状和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剪切弯曲下短深梁位移数值计算精度的研究》、《直锥变截面Hopkinson压杆实验的数值模拟》、《高精度求解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外插法》等合作研究论文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被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经常引用。同时,李和平还主编和参编《材料力学》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5部,主持和参加“烟囱平台液压提升系统研发”、“烟囱电动升模装置的研发”、“烟囱内作业钢平台及钢桥梁的研究”、“华电宿州电厂定子吊装工程的动静应力测试与分析研究”、“工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力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功能型复合材料层状结构热应力瞬态分析及剩余强度评估”、“轻质多孔混凝土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研究”等科研项目13项,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管理显才智,成绩卓著
李和平出众的教学才能和不断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逐渐引起了学校领导的关注,惜才爱才的校领导有意培养他,决定给他提供平台锻炼,希望他能增长才干,发挥更大的作用。1995年1月,李和平被校党委任命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在这个新的岗位上,他的管理才能和合作共事能力逐步得到展示和提高。
1997年8月,李和平又被任命为学校教务处处长,这一干就是十一年,其间经历了三个任期。他在教务处处长任上,恰逢学校发展历史上的三个重大转折。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原合肥工业大学与原安徽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合肥工业大学。面对机构重组,人员不稳,机制不同,制度不一,资源分散的复杂局面,他团结带领教务处的同事们,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统一工作、组织协调工作、制度构建工作,实现了两校合并后教学工作的平稳过渡。在第二个任期,学校面临大规模扩招、建立新校区、学分制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多重任务和困难,他和同事们团结协作,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确保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转和良好质量。特别是第三个任期,学校着力抓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他依靠学校的坚强领导,与同事一道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管理日臻规范,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为实现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优秀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李和平从2003年就担任了学校本科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较完备的评建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提出了《合肥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评建策划方案》,组织了校内两轮自评工作,完成了安徽省教育厅的预评估的组织工作和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他也在组织参与学校这次本科评建的过程当中,受聘担任教育部本科水平评估专家组成员。在十余年教务处处长岗位上,李和平为合肥工业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做了大量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在他主持工作期间,学校教务处曾两次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称号。
2007年7月,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实职安排,李和平从合肥工业大学调任省教育厅副厅长,主要负责各类高等教育和学位管理,规划指导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分管各类教育招生考试工作。他长期在高校工作,熟悉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到教育厅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真正走上了从政的道路,成为一名专家型的领导。作为一名党外干部,李和平与厅领导班子成员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共事关系,积极开展工作,注重学习调研,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所分管的各项工作均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上任伊始,李和平就作为教育厅派驻省考试院的工作组组长,帮助、指导、督查考试院妥善处理了当年高考文综科目统分更正后的遗留问题。此后,他大力推进高考工作改革创新,实施阳光录取工程,实行平行志愿改革和全科目自主命题,推进全省教育考试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尤其是高考录取率不断提高,整个录取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11年安徽高考录取率达到76.7%,首次达到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对2011年高考工作的成效和进展,省委书记张宝顺批示:“这件事办得很好,应予表扬”;在今年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李斌代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充分肯定了高考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这样的赞誉,在安徽省高考制度恢复30多年以来还是首次。
2008年,李和平在长期工作经验积累和工作思考的基础上,对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剖析了我省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科学定位、分类指导、多元办学、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为省委省政府启动建设高教强省的决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2010年4月,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若干意见》,李和平所提的政策建议被吸纳进文件当中。此外,李和平还牵头实施省级质量工程建设,推动建立国家、省、高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并在全国率先发布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中央领导多次批示推广安徽改革经验,教育部专门组织中央主流媒体赴皖调研宣传,安徽高等教育在全国的话语权、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在推进同类院校合作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高校科研实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李和平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各高校的积极响应,取得显著成效。在繁忙的行政工作当中,他依然坚持撰写文章,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有关高教管理方面的文章。
议政图报国,建言良多
2008年,多年从事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李和平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被安排在教育界别,这给他多提供了一条报国之路。李和平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更是机遇。我可以将多年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以及思考的问题,通过参政议政的平台表达出来。”在这一年,李和平针对各类考试舞弊和招生诈骗问题以及解决中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交了两份提案《应尽快制定<考试法>》、《在实施中部崛起中如何解决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不足问题》,并在会上围绕如何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资源保障机制,以及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如何有效发挥高校作用作了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此后,每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李和平都在会前深入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提案,几年来共向大会提交了20余份提案,其中关于中央政府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大学毕业生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区域教师流动制度力促教育均衡发展、化解高校债务、扶持新建高校特色发展等方面的多份提案,引起广泛反响,多次接受中央主流媒体的专访和报道。他在会议的讨论交流中积极建言献策,为教育特别是安徽高等教育争取良好的舆论和政策氛围。李和平在全国政协会议这个参政议政的舞台上,为教育这一百年大计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可谓件件提案扣教育,拳拳心切建良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李和平与其他5位委员出席记者会,就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在记者会中,“安徽元素”被多次关注,李和平7次被提问。他在回答提问时,立足安徽,着眼全国,多次以安徽为例,介绍安徽的教育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他也是本次全国两会中,首位参加全国政协记者会的在皖政协委员。
作为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和平积极参与民进中央的专题调研。2011年5月,李和平参加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率领的民进中央考察团,以“完善制度环境,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为主题,在江西省新余市、上饶市和南昌市进行了民办教育专题考察调研,并对江西调研报告和总报告提出了重要建议和修改意见。
今年初,李和平被增补为民进安徽省六届委员会副主委、省政协常委。在今年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李和平带领民进组的委员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职责,并代表民进省委作了题为《文化强省呼唤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大会发言,为建设文化强省鼓与呼。他广泛团结我省党外知识分子和民进会员,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良策、出实劲,为我省教育的改革发展,赢得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智力支持。
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李和平多次参加中央统战部、民进中央、省委统战部等单位举办的培训班。他珍惜每次学习培训的机会,都积极参加,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更加坚定了他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刚刚当选为民进省委主委的李和平,又有了一个参政议政的新平台。面对组织的重托,代表的信任,会员的期望,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没有停息,更没有迟疑,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以推动安徽民进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正在努力思考如何切实加强安徽民进的自身建设和更好履行参政党的职能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精心谋划安徽民进的未来。
他正在谱写人生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赵天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