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文版 繁体版
首页 >> 民进风采 >> 本周人物
站内搜索: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湖南谢勇:“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跟着党走”
——民进第十三届中央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谢勇同志专访

  谢勇同志,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也是一位真正的“专家型”领导和“学者型”官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即在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获得硕士学位,2001—2002赴美进修,曾任湘潭大学法学院院长、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现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中央常委、湖南省委主委,全国人大代表。谢勇同志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访谈不长,但他的“家国情”、“民进情”溢于言表,真切感人。

  记者:谢主委,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采访。采访前,我查阅了一下您的履历,发现您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在高校工作,请问这段经历对您的党派工作有何影响?

  谢勇:你准备工作做得挺充分。是的,我在湘潭大学工作过近十三年,从助教一直到法学院院长。这段经历,对我后来的工作非常重要,正是在高校的学习和工作,让我有了较深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让我深刻认识到学习是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文化价值、一种历史使命和一种共识纽带,进而让我养成了终身学习、研究的习惯,这个习惯让我对党派工作有了更深的体察和较为深入的思考,先后撰写了《感悟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话语权建设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谈谈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文化自信》以及《三同之要在于“道”》等文章,也让我对于工作的思虑更加成熟,考虑问题更加全面、细致、长远,非常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目标体系。我理解,学习型是服务型、创新型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民进要“以党为师”,所以学习我是须臾忘不了,也是一辈子永远离不开的。

  记者:谢主委,您担任民进湖南省委主委已有十一年,一直胜任愉快,这除了与您深厚的学养和丰厚的积淀密不可分之外,您在工作方法上有什么“秘诀”,可否让读者们分享一下?

  谢勇:记者同志太过奖了。作为个人,我置身于会省委领导集体之中、全省广大会员监督之下,于平时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我有几点特别留意。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这点我一直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专职副主委在日常会务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凡制度规定应该会议决定的事情,两人坚持会前沟通,沟通后一律上会集体研究决定;凡会议议决的事情,坚决支持、帮助专职副主委贯彻执行到位。同时,注意发挥兼职副主委的作用。在常委会领导集体中,通过谈心、学习交流和日常工作走访,与常委们保持沟通,认真落实常委会在会省委重大事项上的决定权。

  另外,我也真诚践行以人为本的兴会理念。我始终认为,我会之兴在于得人,有人才才会有事业,用人长才会安人心。因此努力争取条件,帮助有专长、想贡献的会内骨干,有合适的机会或岗位发挥作用,这一直是民进省委的关切和致力目标。启动百名优才入会工程是为了此,广立省直基层组织、着力完善会省委专门委员会、巩固发展会省委企业家联谊会也是为了此。

  并且,我用心珍视会省委领导集体和广大会员日常会务实践所创造的经验。在我看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丰富、参政党自身的成熟壮大,都离不开这些平凡的党派日常工作实践的累积。而且,这种累积效应不应仅仅局限于部分骨干个人的历练经验,还应当有所概括和升华,凝练成工作理念,转变为能为更多的人知晓和接受的自觉意识。为此,这几年中我用心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并通过会内会外的交流,表达了我对我会日常会务实践的一些理性认知,以期形成引导。

  记者:据了解,湖南民进去年成功进行了换届,换届以来民进湖南省委开展了哪些工作?

  谢勇:2012年5月在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我们提出了努力增强四大意识(政治意识、政党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深入推进五大工程(组织建设工程、能力建设工程、文化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作风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六大体系(组织建设评估体系、参政议政成果评估交流体系、信息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社会服务评价体系、机关干部考评体系、会内监督体系)的目标,围绕这些目标,一年多来我们切实做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和社会服务工作,带领我省广大民进会员积极投身于“同心共筑三湘梦”活动,扎实推进“增进共识、助推发展、固本强基”三大行动,为助推“四化两型”、富民强省作出了湖南民进应有的努力。近年来,在组织建设、宣传信息、社情民意以及机关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为此,民进中央先后数度授予我会省委参政议政工作、新闻宣传工作、会刊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对会省委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去年民进湖南省委为主承办了为期5天的长江保护与发展研讨会这一全国性盛会,我们作为主要承办方不仅做好了各项会务工作,确保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而且将这次会议作为参政议政工作的创新之举,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湘江流域综合治理集智聚力,对于探索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两型”社会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绿色湖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民进中央、中共湖南省委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的高度评价。

  记者:您认为当年民进人响应中共“五一口号”的原因是什么?

  谢勇:不局促于一己之私,这是当年民进人义无反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奔向西柏坡的动因。他们从身边共产党人舍身救国、克己奉公的奋斗中,真切感受到了这种道义的力量,并深深引以为知己。从那时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面旗帜下,集合起来了一群这样的人,他们虽然分属于不同的党派,但共同的救亡图存的使命和富民强国的理想,引导他们携手并进。

  记者: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常被形容为“道义之交”,您如何看待这种关系?

  谢勇:古人云:“博弈之交不终日,饮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在那些崇尚个体价值的文化中,立党是为了争取和维护个别团体利益,天下就是这些不同利益殊死搏斗的场所。而立党为公、天下大同的道义旗帜,在有中华文化精神的中国知识分子中是有感召力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这种道义之交,减少了内耗,避免了推诿,团结了人心,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其利断金。

  记者:您对民进今后的发展有何期待?

  谢勇:我们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卓越领导人雷洁琼雷老有句名言:“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跟着党走”,这句话我始终铭记在心。我理解,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她依凭着道义力量的支撑,从14岁上街呼吁国人救亡图存始,在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执着地走在追求民族自强的路上,道路及其道理已经与其生命融为一体。作为后来人,我们要做到“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跟着党走”则除了怀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义理想,还须在多党合作实践上更加主动地领悟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理,这样才会在这条康庄大道上走得更稳、更踏实。

  记者:您觉得民进在我国的新一轮改革发展进程中如何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勇:从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在我们这个古老、多难而又生命力顽强的民族的复兴道路上,今天又来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又来到了一个战略决战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虽然看不到血与火,听不到枪与炮,但这里是思想及理想的较量、信念及信心的对决,是不同的话语体系争夺人心的竞争。在这场较量中,西方的话语权虽然已显陈旧,但它仍然是这个世界占主导地位的话语;中国我们自己的话语虽然在推陈出新,但毕竟仍然青涩。不打赢这场战斗,不仅中国的和平崛起无望,国内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内在矛盾的压力。会内同志纷纷呼吁和表态,民进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继续作出民进人特有的贡献。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湖南民进人要努力做好的事情。

  民主党派的地方组织,是执政党联系、团结和组织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平台节点,是党外知识分子自觉践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的重要阵地。作为民进地方组织一名领导干部,我深感肩头的担子更重,我一定在自我学习教育提高的同时,坚持宣传和贯彻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方针、政策和理念,自觉把握日常的党派工作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带领湖南民进全体会员为三湘大地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记者:谢主委,面对未来,您对自己有何期许?

  谢勇:我想说,只有更加虚心地学习,更加努力地工作,才不会辜负这个时代,才不会辜负国家和湖南今天加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不我待,我将矢志不渝,不遗余力,不辱使命。

(责任编辑:张禹)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编信箱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