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国兴在工作中
从一名普通的堆缸工人成长为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从紫砂研究到景观艺术陶瓷创作,蒋国兴无疑是陶瓷艺术领域的佼佼者。
2011年10月,作为行业内卓有建树的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国兴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称号, 201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蒋国兴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一串串闪耀的荣誉背后,是蒋国兴20多年专注于陶瓷艺术付出的艰辛劳动。
文弱书生从堆缸做起
蒋国兴,1964年生于江苏宜兴。1985年7月16日,对于蒋国兴来说,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他被分配到宜兴陶瓷采购供应站工作,成了陶瓷系统的一名员工。从此,开始了他的陶瓷生涯。
一跨入陶瓷行业,这个还带着书生气的小伙子被安排先从堆缸做起。各陶瓷厂制作好的大缸、大坛、各式盆盆罐罐,先运到陶瓷批发站,等着装船外运,需要堆放起来,减少占地。年轻的蒋国兴做得非常尽心,也非常努力。堆缸是力气活,劳动强度很大,少一分力,缸就堆不上去。还有滚缸,就是人力搬运,容量上千斤的大缸,自重有三四百斤,全靠两只手“四两拨千斤”的巧劲,从岸上滚到船上。蒋国兴对那段经历很是感慨,他常说:“堆缸的活儿,磨炼人哪!”
此后不久,蒋国兴担任了当时陶瓷批发站的质量检验员,开始全面接触陶瓷艺术。他的工作是上门检验陶瓷花盆、紫砂茶壶、大缸等产品质量。他整天泡在陶瓷厂家,由于他有文化,聪明又勤快,非常受工人们的欢迎。他一边工作,一边细心地观看紫砂厂紫砂艺人们在泥墩头上做茶壶;看均陶厂师傅做花盆、上釉水;看彩陶厂师傅做泡菜罐;看师傅们用手指贴花;看艺人们在做好的紫砂壶上刻花刻字;看女工们扎着围裙汗流浃背地在车间里忙碌。所有这一切,在他的知识积累里,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大陶瓷”的概念。
 蒋国兴大师在工作中
做别人不能做、不敢做的陶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宜兴国有陶瓷行业开始经历破产、倒闭、大批工人下岗的阵痛,已经累积了一定陶瓷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蒋国兴,开始审视、思考陶瓷产业,思考陶瓷艺术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最终,他看准了经济大繁荣、时代大发展的社会发展主旋律,毅然选择了景观陶瓷艺术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门类,一头扎了进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做别人不能做、不敢做、不想做的陶艺作品。
上海音乐厅,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音乐殿堂,被中外音乐界誉为“上海的巴黎歌剧院”。由于高架路和地铁的建设,这座珍贵的建筑必须从延安中路“搬迁”到东南方向的宁海路、龙门路口,地上平移66.46米,抬高3.38米。在这项备受中外媒体关注的保护和修复工程中,蒋国兴负责整个建筑陶瓷墙面原貌的恢复工程。
陶瓷墙面恢复,远非新做,要做到“修旧如旧”谈何容易,蒋国兴深知其中的难度。他带人将原有斑驳陆离的面砖一块一块用相机摄成图片,放到电脑上按深浅不一的7种颜色顺序编号,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每块陶砖的色彩定位。他拜访名师专家,采用香灰、糯米熬胶与明矾混合的古老技法,对半成品陶砖进行烘烤,使新制的陶瓷砖复原出自然效果。
音乐厅整体平移并扩建以后,外墙面积比原先多出近3000平方米,这多出的墙面陶砖也按原有色泽制作铺贴,确保新旧墙体连接自然,浑然天成。这样,使这座建筑在平移扩建以后,既恢复甚至提升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又很好地保持了历经70多年岁月的沧桑感,达到了“修旧如旧”的目的。这个项目,最终获得上海建设工程白玉兰奖。
蒋国兴还承担了“万国建筑博览”之誉的“外滩源”部分建筑修缮装饰工作。他在深入研究各种风格建筑的历史、功能,以及市民印象和情感等人文内涵的基础上,将不显山不露水的陶瓷质地装饰材料,发挥到极致,使这处珍贵文化遗产得以修复。
 蒋国兴创作的陶瓷壁挂《飞天云》,以艺术宝库敦煌的吹笛飞天为蓝本, 以陶瓷壁挂的形式演绎了彩云中舞动的飞天
把陶瓷艺术当作毕生追求
作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20多年来,蒋国兴还师从紫砂名家王石耕先生,传承了上世纪30年代紫砂名家王寅春的制壶技艺,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艺术领域辛勤耕耘,也卓有建树,他的多个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览中亮相,屡屡获奖。
2011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受邀参加由法国文化主管部门在法国卢浮宫举办的第十七届和第十八届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会。其中《圣地十月》紫砂壶在2011年参展的24位中国陶瓷大师的48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被法国国家艺术家联合会收藏的唯一作品,2011年11月5日在卢浮宫举行收藏仪式。2012年《中华紫金壶》在参展的28位中国陶瓷大师的52件作品中,成为被收藏的3件作品之一。
蒋国兴,这位在江南田埂上滚爬长大的农家子弟,以特有的聪明才智,对陶瓷艺术近乎痴迷的热爱,一边工作,一边学习,20多年孜孜不倦,从原先的中专学历起步,先后完成了相关专业大学和研究生学习,取得了硕士学位,被评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他还笔耕不断,先后出版个人专著两部:《陶艺人生》和《田申醉陶》,并有10多篇论文公开发表在国内《中国收藏》、《美术大观》、《上海工艺美术》等多家专业学术刊物,公开出版发表专业著述文字近150万字。
 《世博·京剧交响》是蒋国兴为上海世博会特别创作的6米宽、4米高的巨幅陶瓷艺术壁挂
近20年来,蒋国兴在全身心投入陶瓷艺术研究、创作的同时,还把回馈社会、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他先后向当地慈善机构捐款数万元;2008年参与捐资创办重庆市黔江水田村希望小学;2009年捐资10万余元,在江苏省宜兴市高塍中学设立田申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香港文汇报主办的《温暖残联儿童圆梦上海世博》大型公益活动中,实物支持价值50万元,传递世博对残疾儿童的关爱;他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慈善义卖捐赠活动,先后将自己价值数百万元的数十件作品捐赠于延安革命纪念馆、南京博物院、上海世博会、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以及法国卢浮宫等国内外公益院馆,部分义卖所得全部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作为拥有十多项专利技术的陶艺大师,作为德国、加拿大等知名设计公司的合作伙伴,平日里的蒋国兴是一位不拘生活小节的陶艺家。他衣着俭朴,至今还保持着堆缸工人的朴素本色。他习惯于整天忙忙碌碌,把工作、学习、研究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一年四季,他在全国各地到处奔波,常常是制作工场、施工现场和办公室三点一线,没有周末,也很少休息,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为艺术全情投入的他,似乎永远那么精力旺盛,不知疲惫。
在陶瓷艺术这个万象缤纷的世界里,已经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的蒋国兴仍在努力追寻着最初的梦想,从未懈怠。
(责任编辑: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