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大王”的三重门
第一重
古人特别推崇“倾盖如故”,用车盖倒下的一瞬间形容时间之短。就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素不相识的人已经惺惺相惜,肝胆相照。而这份莫逆之交往往是终生性的。这样的情形有没有呢?相信是有的。至于是不是常有,恐怕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别说交到知己良朋,就是较为全面、透彻的了解一个人,也常是曲径通幽,需要一次一次的接触。我对镇江市政协常委、“提案大王”张宁生的熟悉就有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即使没见过他的人,也听过他的名声。张宁生,1998年担任京口区政协委员,2001年任区政协常委,2003年起陆续担任镇江市政协委员、政协常委,多次被镇江市和京口区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2003—2007年,他提交的提案多达68件!2008年至今,又提交了60件!其提案种类之广、意义之大、眼光之锐、观察之细、用心之诚,到了使人吃惊的地步。分门别类固然有利归纳,一古脑儿的呈现却更有冲击力——
比如“拆去解放桥老桥和中间花廊的建议”。老桥由于坡度那么大,和新桥不能衔接,无奈只好在中间建花廊进行点缀,因此成了交通‘肠梗阻’。针对这种现象,他建议:只有下决心,拆除老桥和中间花廊,长痛不如短痛,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交通‘肠梗阻’问题”。政府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将老桥和中间花廊一并拆除,并重新建桥与之衔接。这条提案同时也为迎江桥的改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比如“中央商务区不能全在大市口,应加快拓宽改造桃花坞路、花山湾路,让商贸区往东部延伸”,他说:“这样既能减轻大市口商业密集带来的人口和交通压力,又能加快镇江东部服务业的发展,更能带来东部的人气和繁华”。
比如《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金融电子信息(结算)交易中心,更好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他说:“介支票应在银行电脑上一点击就能到账,而我市只要跨行办理,就要用人工来回跑,手续非常繁琐。镇江应加快和苏锡常通接轨,效率是金融业的生命啊!”
比如《关于酌情安排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建议》,他说:“开发商盖的房子屋顶不留下装太阳能热水器的位置。六楼顶部居民封顶,不给下面装;三四五楼就不给六楼修。这边偷装,那边踩坏,小区物业一筹莫展。当初规划时设计图纸上预留一个装热水器的地方不就行了吗?”
比如“建议出台镇江市商品房预售款监管办法”,他说:“售楼公司收的不是预付款,而是全部购房款。一旦个别房地产商卷款私逃,买房子的人就损失惨重。应该不允许他们预收全额,不然消费者风险太大,拿到钥匙才松口气,否则日夜悬着心。”
比如“建议政府关注街头流浪儿童,打击犯罪团伙。”他说:“看到那些孩子头朝下脚朝上玩杂耍,跟行人讨钱,心里就难受。”这个提案得到公安、城管和民政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一番清理整顿,情况大有改观。
比如《关于及早谋划接受“后世博经济”辐射效应的建议》,他说:“可以引进一些国家展馆,为我市旅游业增色。泰州就出资引进了荷兰馆,整体搬迁过去。是科普,也是人文”。
比如“市中心各主要十字路口设置遮阳棚的建议”,他说:“大夏天的在那儿等着过街,晒坏人,如果建一些彩色的棚子,又漂亮,又实用,行人也不至于没耐心等而闯红灯了。”
比如“给民间创新、创意、创造和发明寻找成果转化平台。”他说:“我见过有人发明了可以节电的电机,却不知道怎样申请专利和推广应用。宣传力度广度不够,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滞后,财政投入更不够。”
跟有些“诊脉不开方”的人不同,张宁生不仅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还有一个研究试图解决问题的敏锐头脑。此所以别人看不见的他看见,别人怕麻烦的他迎难而上,别人觉得一团乱麻他能理出头绪,提出根治的思路。在张宁生这里,建言献策的“建”,不仅是“建议”,还是“建设性的议”。
于是又有了“废旧电池回收问题”、“滨江风光带缺少公厕问题”、“标志性建筑物应设大钟”、“上隍铁路货场屡遭封门”、“文具虽香、有害健康,严防学生白血病”以及“加快建设镇江书城”等提案。
不难发现,经济、交通、城建、科技、文化等等,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张宁生深入民间,走访调研,是真正“深”到了寻常巷陌,“走”到了八方四面。有一种使命感在催促着他,有一种神圣感在鼓舞着他,有一种责任感在督促着他。他时刻关注民生民情民意,自觉充当老百姓的代言人传声筒,以十二年的时光铺陈出政府和老百姓下情上达的绿色通道,认真履行了政协委员的职责。
2008年第5期的《镇江政协》杂志,张宁生是封面人物。照片上的他黑色西装,深蓝衬衫,深红领带,彬彬儒雅。两年后的今天,他坐在我对面,仍是差不多的打扮。据说对某种颜色的偏爱能折射人的个性。那么依我看来,西装的黑透着庄重,衬衫的蓝显出随和,领带深红则是有分寸的热烈,有节制的热诚。三色搭配,正暗喻了主人的性格。
第二重
在一系列的荣誉称号中,有一项是2007年4月30日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镇江市劳动模范”。这个熠熠生辉的称号带出了张宁生的另一面,或者,也是容易被人忽视的一面。
如果说作为政协委员的他突显的是一腔热肠,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为市劳模的他,在本职工作中,突显的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他是镇江市新华书店大中专教材科的科长。单位在黄山路,其结构颇为简单:外间是30个平方的办公室,放着办公桌、电脑、书架;里间是仓库,约130平方。每年6月到10月、12月到次年3月,仓库里教材累累,堆积如山。说到这些,张宁生忍不住眉飞色舞:“七个人都忙不过来!”都有些什么教材呢?他如数家珍:“文科、理科、机械、汽车、电子、化工以及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工业设计、软件设计、服务外包。”等大批量、多学科的教材被镇江近20所大中专院校大口吸纳,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专、船艇学院等学校全是他们服务的对象。
计划经济时代,新华书店的书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进入市场经济,竞争渐趋激烈。张宁生是如何把握形势、守住阵地,乃至开疆拓土的呢?他笑着说了四个字:“以诚感人。”这里包含着许多意思,也有许多故事。
以诚感人,就是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保证课前到书,还要亲自押运书到学校,把一捆一捆的教材背上楼去,分门别类摆放妥当。圣诞老人在袜子里放礼物何等轻松,张宁生和员工们扛着书本,又是何等沉重?其实背上的何止是一本本教材呢?他们肩挑手提、步步攀登的,是传递文化的艰辛阶梯。他们弯曲的脊背所承受的,是成千上万学生的渴求、期盼与信任。走得再累,也心甘情愿。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高照,张宁生和手下的兵都坚持送书到校。2008年送了558趟次,2009年是626趟次;2008年送出10190包件,2009年送出11844包件。春秋两季的到货高峰,连轴转是正常的,吃个盒饭就接着干。张宁生夜里两点、三点、四点都起过床,全年加班加点约45个工作日。真正做到学校随叫随送,多则数百件,少则几本,从无差错;调整补订,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他和他的团队赢得了学校的好感与尊重,足额、超额完成发行任务,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2004年到2009年,张宁生连续六年被“江苏凤凰新华书业股份有限公司”评为先进个人,可谓实至名归。
教材科办公室的书架上插着几排样书,有大有小,有厚有薄,色彩丰富:褐红、暖黄、水蓝、纯白、湖绿,赏心悦目。它们像绚烂的花卉,像《醒世恒言》里的“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浓妆。杏娇疏雨,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阶砌,金莲冉冉池塘。芍药芳姿少比,石榴丽质无双。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梨花溶溶夜月,桃花灼灼朝阳。”身处其中的张宁生就像那个爱花惜花、诚朴虔诚的长者秋公。
第三重
苏州园林以转折多端、步移景异著称,认识张宁生也有类似的感触。初见时像拙政园门边的山石,越往里走,越是重门叠户,小桥清泉、回廊窗棂、竹篱盆景,风光无限。
问起他的个人爱好,原来喜欢打篮球、打乒乓,又喜钓鱼的恬静淡然,只是如今担任政协委员,忙于参政议政、又要做好本职工作,闲暇时间不及从前充裕了。他爱人在家打理内务,没有到社会上工作,大约也是因为他实在分不开身顾“小家”之故。儿子在镇江联通,工作前儿子经常埋怨老爸不陪他玩,工作后像是“悟”到了一点什么,不怨了,还以行动表示支持。这一对父子,令人莞尔,细想一想,又使人感动。
“我们一家三口都很开朗,有什么就摊开来说。外向型。”他微笑着总结,眉梢眼角,掩不住对妻儿的爱。当然也有歉意,可是十分收敛,那一定是他心底深处的柔软,轻易不示人的。
重返第一重
《我对政协提案工作的往事回忆》是一篇获奖征文,曾刊登在《人民政协报》上。那个没有时间陪儿子玩的父亲,在这篇征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他都忙在哪里:
他历时两个月,远赴东郊,实地考察,拟写了《建议政府加快拓宽改造谏辛公路》的提案;
他骑自行车多次在早晨上班前和晚上下班后到江滨新村农贸市场察看,及时撰写了《加快改造江滨新村农贸市场》的提案;
他在浙江和北京出差时听到同行提起,中央一些部委领导关心支持家乡经济发展,回家后闭门几天,拟写了《建议加快建立镇江人的人才资源库》的提案。
然而最具轰动效应,最耗费时间精力的,还是那篇一度引起很大争议的文章:《关于加大劳务输出规模与扩大就业渠道的建议》。他说镇江300万人口,只有3.5万人散居在世界各地,这其中还包括49年前后出去的那批垂暮老人。随着他们的相继去世,第二代第三代与故乡感情淡薄,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颇低。而温州700万人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到国内外经商办企业的人竟达200多万!形成了大批新生代华人华侨。这些人一面在外打拼,一面往家汇款,开学校,办工厂,修公路,建医院。张宁生通过比较,令人信服的得出结论,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简化出国手续,严打黑色中介,把大规模劳务输出作为就业和再就业最有效的途径。此文旁征博引,气势如虹,足见张宁生敢于建言,敢于担当的儒家风骨。那一串串举例的数字看似枯躁,其实却活现出一个政协委员的细致严谨,和对镇江经济发展的挚爱深情。
也有完全不同风格的提案。请看《南山营水造南湖,湖光山色人气火,南湖北湖相映衬,旅游经济超苏吴》。乍一看几乎像散文。文中提出在南山风景区营水造湖、南湖北湖相对映以及“山不在高,有水则名”等,给南山增添了秀气灵动。遣词造句,如诗如画。张宁生自己说,他写提案时善于观察,精于调研,重于思考,还逐句修改,精雕细刻,我想这就是政协委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善于学习、无形陶冶,书本“气场”的有益滋养,文化人难改的“积习”。在这里,“提案大王”和“劳动模范”两个身影似乎已叠合为一。
进入2010年,他仍不忘政协委员职责所在,时刻关注镇江经济发展,积极参政议政,不断建言献策。比如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他提出:“倾力把镇江打造成为国际文化创意之城”、“积极打造低碳经济社会”、“加快对伯先路京畿路沿街建筑群进行保护性开发和抢救性维护”等提案。在关注民生方面提出:“加快建立电话短信诈骗犯罪防范网”、“加快对老旧机动车淘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以及“加强对宠物狗的管理”,等提案。在这里,“政协常委”和“教材科长”,又似乎和那个爱妻疼子的一家之主出现了交叠。也许,这三重门本是他的三个侧面,这三重景深就是关注民生、关切工作、关心家庭的一个政协委员的立体写照。我们只要亲切的打量着他就够了——带着由衷的敬佩与敬重。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