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 德济天下
——修保和他创办的全国首家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
“修保同志‘与人为善,德济天下’,‘德’字染红了他的人生轨迹。”7月20日,在吉林长春召开的民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会员事迹宣讲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在总结讲话中动情地说。这是他在倾听了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保民律师事务所主任、民进吉林省委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修保所作的汇报后,对修保同志的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
现年56岁的修保出身于普通的书香家庭,父亲是教师,文革时期被打成反革命下放到农村,修保也因此从小历经坎坷,少年的他当过木匠、井下挖煤工,做过商店经理,1981年因堂姐惨死一案被误判,走上了三年的漫长伸冤历程。这使得他立志要当一名律师,当一名为民仗义执言的好律师!
1997年他创办了“保民律师事务所”,在建所之初他和事务所的律师们就制定了两条与众不同的规定:一是不收来访民众的咨询费,二是以保护平民百姓的合法权益为宗旨。在他做律师的23年中,他始终不畏权势,刚正不阿,以法律为武器,坚持常年义务为来访民众和当事人解答各种法律问题,并主动为那些打不起官司的农民和下岗工人提供法律援助。23年来,他为弱势群体无偿代理案件和代理类似纠纷600余件,使几十起工人集体上访事件走上了依法维权的理性轨道,使近万名破产企业职工重新有了生活保障。
修保不仅有着“与人为善,德济天下”的理念和为民众实实在在办实事的决心,更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深入的思考。当前弱势群体在合法权益受损时,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往往不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而选择了上访等高成本、低回报的“中国式维权”?到底是因为制度缺位,还是有些人或部门有法不依?是司法体制有缺陷,还是有些人或部门不能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虽然这种维权艰辛而悲壮,但维权者的坚韧和勇气恰恰是现代法治社会所需要的。修保深深认识到,要使“中国式维权现象”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就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广大律师在息访促和工作中的作用,更好整合各方面资源,引导和帮助群众依法维权。
本着这样的思考,修保于今年2月在吉林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建议,建议设立“信访法律事务评估咨询服务中心”。他的建议得到了十几位省人大代表的赞同。今年4月,他同省、市民进领导和相关部门调研论证后,在吉林市首创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为上访民众提供义务法律服务的“吉林市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
中心是由资深律师和法律专家组成的非官方、非盈利性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从第三方的角度为上访人公证、客观地评析信访诉求是否合理、合法,帮助和引导上访人依法维权,协调和化解信访人同被信访部门的对立情绪,以促进社会和谐。对于大多数普通信访案件,中心律师为群众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帮助查阅有关法律、法规及个案卷宗,免费提供法律诉讼代理或援助。对重大复杂的信访案件,通过“中心”邀请社会知名人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召开听证会,共同协助党和政府化解社会矛盾。在“中心”成立的短短89天里,就接待了103件群众上访案件,涉及人数3600人,现巳同其中2300余人签订息访协议。绝大多数上访者对“中心”的设立和服务表示满意,称此事办得好,使上访者有了“家”的感觉。
修保的这一做法,是通过社会组织以第三方的方式介入信访事件,不仅能够取得群众的信任,更加有效地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更是协助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积极创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实践,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此举得到了吉林省政法委的高度重视,吉林省政法书记金振吉同志还亲自带队到吉林市调研,并对“中心”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修保创办这个“中心”的宗旨是“依法信访、用法维权,化解矛盾、为民解忧,法律帮助、诚信服务,维护正义、促进和谐”。这和他一贯以来坚持的“与人为善,德济天下”的信念是一致的。生活中的修保为人热诚、爽朗,经常自费为困难群众调查取证,虽然保民律师事务所的房产、汽车等财产还在为有关案件的抵押之中,他却并不以为意。他所津津乐道的,是他所帮助过的百姓送来的一面面锦旗,是群众代表每年不远千里前来为父亲祝寿,是每逢节日都会收到的两百多条问候短信。“修保同志不为金钱、不要金钱,为了人民的利益还要搭钱,这就是修保同志的精神,这就是修保同志的品德,这就是他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王佐书副主席这样说。确实如此。吉林省人民满意律师、吉林省法律服务先进工作者、吉林省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全国十佳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全国律师荣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就是对修保律师这种精神的肯定,也表达了吉林人民、全国人民对他的赞扬和感激!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