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来自中国的意大利文化骑士

——记著名歌唱家张峰

发布时间:2011-11-24  来源:

放大

缩小

   今年9月,意大利驻沪总领事德卢卡先生代表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向著名歌唱家张峰授予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章。市政协对外友好委员会专职副主任丁欢欢代表市政协冯国勤主席出席并致辞,中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副市长沈晓明和中共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分别致电祝贺。 

   评委会在授勋辞中写到:张峰大师作为最优秀的美声歌唱家之一,长期致力于歌剧演唱,尤其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1998年以来,他在意大利演出了一系列独唱音乐会和歌剧,并与著名歌唱大师弗蕾妮、黎恰莱丽、阿尔伯雷等多次合作,他的演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意大利各界人士所喜爱。同时,张峰大师为中意文化交流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看着沉甸甸的勋章和由意大利总统亲自签发的获勋证书,张峰还直呼“意外”:我只是觉得做了我应该做的和能够做的而已。其实是因为我们国家发展了、强大了,而我是一位中国的歌唱家、上海的歌唱家,中了个彩。

   谈起往事,张峰有着别样的体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峰因斩获布达佩斯国际声乐比赛大奖而签约欧洲演唱歌剧。当时从国内直接走上欧洲歌剧舞台的中国歌唱家还很少,“外国同行中不乏善意相助者,但也有不屑和刻薄者。”张峰如是说,刚到欧洲排演歌剧时,曾有人带着嘲讽的口吻问他:中国也有OPERA(美声歌剧)?甚至宾馆的招待也认为他是日本人或韩国人。这些都无疑刺激到了年轻气盛的青年艺术家敏感的心灵,“咱们当时底子薄,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拼命学、玩儿命练。”张峰淡然一笑如是说。之后三年间,他毫不停息地参加了六个国际声乐大师班,比赛奖金和演出报酬全数用来支付昂贵的学费。于是在那些欧美的著名音乐学院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情景:一位一头卷发的中国年轻人,坐在水龙头边,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捧着乐谱,嘴里在哼唱。连睡梦中都念念有词,用各种语言背诵歌剧的唱词。半年里,他瘦了二十斤,但内心却无比充实。数年后,“世界第一女高音”弗蕾妮对他的意大利语发音、尤其是弹舌音大加赞赏;在意大利的露天舞台演唱,没有扩音,他那结实穿透的声音不亚于国外优秀的歌唱家;屡屡受邀与世界著名歌唱大师合作。

   现在,张峰的心结应该是解开了,但他给我的答案却是否定的。

   “歌剧是公认的艺术王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多种艺术门类的精密组合,好比艺术领域的航天工程。世界舞台上常演的有意大利歌剧、德国歌剧、法国歌剧、英国歌剧和俄罗斯歌剧,在这个舞台上中国不应该缺失,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中国应该有一席之地。”搜寻着张峰的心路历程,我开始理解他的所思所想: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就可以留在国外,他回来了;在国内排演歌剧受伤、甚至流血,他无怨无悔。他想亲历中国歌剧的发展,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尽一份力。

   “六中全会的召开、上海加快文化大都市建设,都很使人振奋,大幕已经拉开了,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不少,一定要更加努力,不负时代。”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张峰的心中也在绘着一副推进文化发展的蓝图。

上海要有国际声乐大赛  

   《关于创办“上海国际声乐比赛”的建议》是张峰最近提交的一份提案,市文广局相关负责人已两次主动找到他,就提案的方方面面进行探讨。在提案中张峰认为:目前,上海只有偶尔举办一次的“长三角青年歌手大赛”,和为配合中央电视台两年一次的青年歌手大赛而举办的选拔赛。尚无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声乐比赛。
  
   而世界一流的纽约、巴黎、维也纳、布达佩斯等新老文化都市,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际声乐比赛,它们对于这些大都市的艺术的进步和发展、对城市魅力的塑造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上海正处在建设文化大都市的关键时刻,设立“上海国际声乐比赛”,有利于展示上海在推进世界文化发展中的文化担当,也能产生一定的持续性的聚光效应和交流作用,一定能成为上海文化艺术生活的又一个亮点。对于凝聚“艺术气场”,促进同行间的交流学习与提高,促进上海的人才建设,以及通过制定“中国作品为必唱曲目”等比赛规则,对持续深入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激励原创歌曲等都能起到一定作用。

   张峰建议,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大赛,坚持国际化、高规格、前瞻性。时间可放在上半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并与相关演出互为补充和推动。以后有条件时,可在国内外其它城市设立分赛(选)区,进一步扩大比赛影响力。张峰认为:这是一个苦在当下,利在将来的好事情。

   把中国歌剧带去意大利

   意大利作为歌剧和美声唱法的发源地,至今在世界歌剧艺术领域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发言权。因为经常在意大利演出学习,张峰有着更深远的考虑。“加强与歌剧强国意大利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借鉴他们成熟的创意、运作思路和方法,加快我们在国际化、职业化、规范化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提高,我们也可以通过意大利这样的高端平台来推广自己的歌剧文化。”

   对于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张峰有自己的心得。他在自己的演唱会或是与国际一流大师同台演出时,张峰必定会找到合适的时机演唱几首中国歌曲。有一次,受到在意大利家喻户晓并有着广泛影响力的“那波里歌王”任佐·阿尔伯雷歌王的邀请,张峰参加了他在意大利海滨名城维亚雷焦举办的夏季音乐会,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向欧洲进行了实况转播。当张峰与歌王演唱完《我的太阳》后,现场5000多名观众受到感染,在热烈的掌声中高喊:Bravo,Cinese,Bravo,Zhangfeng(太棒了,中国人;太棒了,张峰)。然后,中国民歌《茉莉花》的优美旋律缓缓传出,张峰拉起歌王的手一起演绎了这首美妙的经典名曲。
 
   “如果能在意大利的舞台上演唱中国歌剧那就太爽了。”把中国的歌剧带去意大利,再通过意大利的舞台传向世界,是张峰现在最大的心愿。

使命与责任

   除了总结一些传播文化的技巧外,张峰始终坚持,要注重心态,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做好文化工作。他认为:“文化传播不能急功近利。文化是一个滴水穿石的过程,润物细无声的状态,需要慢工才能出细活。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了解文化规律,有正确的心态很重要。”

   张峰身体力行,2007年11月8日,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在上海大剧院做了题为“艺术人生”的高雅艺术普及讲座,张峰受邀与李岚清同志一同演唱了优秀中国艺术歌曲《叫我如何不想她》,至今还为上海市民津津乐道;2008年3月20日,张峰受邀在民进中央机关做歌剧普及报告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亲自主持了报告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等领导也一同出席。

   另外,在一次次的歌剧讲座活动中,张峰学会了用“休闲”的心态传播文化,他会在开场白中讲:如果大家听了觉得不喜欢可以离场,不用受拘束。但是结果却是很少有人走。张峰认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于艺术的喜爱是强求不得的。怀着轻松的心情去谈艺术,才能营造好的心境,才能接近文化的本源,艺术的美一定会打动人的。”
对于做歌剧普及,张峰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普及的过程也是与社会大众更好地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歌剧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大众这个基础。明天的收获取决于今天的努力。”

亲自做慈善

   不仅仅是对上海文化建设进行长期的思考与实践,张峰还将沉重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牢牢扛在了自己的肩上。1999年在美国留学期间,他曾参加过一次救助流浪者的慈善演唱会。参与者发自内心的无私关爱精神,深深感染了他。“当时唱完后心里特别地畅快,那种愉悦感和一般的演出成功不同。”怀着这份奇妙的感觉,当时张峰就在想以后自己也要做一场慈善演出。

   之后,张峰参加了大量的公益慈善活动。汶川地震后一年里,张峰曾先后四次赴灾区参加慰问演出。“我们从张峰老师的歌声里感受到了真诚的善意和爱意,所以他唱的每一首歌都能牵着我们的心”。听了他的演唱后,许多观众纷纷这样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每次慰问演出的曲目都是张峰精心挑选的。从他煞费苦心选择的曲目上,观众能够感受到这位来自上海的歌唱家带给四川父老乡亲的浓浓真情。他在演唱音乐大师贺绿汀的《春天里》时,跟观众这样说道:“我唱这首歌是想告诉大家坚持乐观、快乐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他选择了根据苏轼的著名词赋谱曲的《大江东去》:“我唱这首歌是希望大家对待生活能够超然一些,无论是灾难还是荣华富贵都将成为过去,重要的是能信心十足的面向未来”;在演唱《斗牛士之歌》时,张峰艺术化地夸张了斗牛士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令人为之振奋。

   “人文关怀阳光基金”慈善义演、世界麻风病患者救助基金募捐义演,由上海总领事夫人团和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妇幼救助基金”慈善义演等也都留下了张峰的歌声。张峰总结慈善演出的体会是“帮助了别人,愉悦了自己”。

   2009年12月张峰携手谭晶、瓦伦提娜等中外著名艺术家成功举办了国内首场个人慈善音乐会,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这也是事隔十年后,张峰终于完成了“自己做慈善”的愿望,不过他却表示:“这不是终点,如果有机会,我还要把慈善继续做下去。”

上海,我热恋的家

   2010年张峰曾和万山红演绎了世博题材音乐电视公益宣传片《我去看世界》,在为世博会的工作添砖加瓦的同时,表达着自己对上海的热爱。

   《我去看世界》本是2009年底诞生的一部世博题材的歌曲,其词作者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曲作者是原上海市政协委员、作曲家金复载。2010年2月下旬,张峰致信市政协主席冯国勤,建议集委员之力,把这首歌曲制作成为音乐电视公益片,并在有关媒体持续播出和传唱,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营造良好氛围,发挥政协委员的积极作用。冯国勤主席对此非常支持,并鼓励对此公益片认真策划,精心制作,力求推出宣传世博的精品。

   接到拍摄世博公益片《我去看世界》的任务后,张峰委员专程拜访了词作者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和曲作者金复载,聆听他们的创作体会,交流自己的演唱心得,共同商讨斟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演绎风格等。在公益片录制期间,为尽快完成演唱录音录像,张峰和万山红多次往返京沪之间,有时录音直至深夜。正在国家大剧院排演歌剧的张峰协调好档期,专程返回上海进行公益片的录音录像。

   “我去看世界,世界犹如百花开……”,当张峰和万山红生动演绎的《我去看世界》音乐电视公益片优美的歌声在人们耳畔荡漾的时候,人们都深切感受到了它所表达的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参与和支持上海世博会的心声。《我去看世界》成为了市政协创新搭建委员履职平台和政协委员宣传世博、服务世博的一个佳话。
  
   有人总结过张峰的人生轨迹:人生的头10年在祖国的最西边新疆,第二个10年在中原河南,第三个10年来到了祖国的最东边上海,数载闯荡欧美后回头还是安家上海,“这里积淀着我情感中最深最有分量的部分,她承载了我的梦想、跋涉,也给与我很多的关爱和激励,我将为她的美丽而更加努力!”

(责任编辑:张润天)

作者:谢臻     责任编辑:zhangrun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