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新意出法度 妙理寄豪情

——记民进会员、海州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守迎

发布时间:2012-01-12  来源:民进连云港海州支部

放大

缩小

   认识刘守迎是在连云港师专二附小筹备八十年校庆的时候。他是二附小办公室主任,负责校友联络事宜。那时离校庆还有一个多月,他得知我是师专二附小的校友,便专程到我的办公室拜访。
  
   说实话,人要是投缘,不需要太多的时间。我和守迎就有一种缘,第一次见面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中学高级教师,连云港市名师,连云港市体育学科带头人,有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这些已经足够使我们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更没想到,之后几乎每天我们都要通几次电话。一天,他说校长想请你来当顾问,为校庆出出主意;过两天他又来电话说,校史馆决定给你一个专柜,专门成列你的著作;没几天他又来电话说,校长请你代表校友发言。看着他那干练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忙碌而又疲惫的身影,我真的无法谦虚,只有一一照办。
  
   喧嚣与浮躁的从来都不是城市,而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看淡世态沧桑,内心安然无恙。从和守迎的不断接触中,我了解到他就是一个热爱生活而又淡泊明志的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句苏轼论吴道子画时留下的名句,被守迎引为座有铭,从中即可看出他对书法艺术追求的理想境界。我把这句座右铭浓缩为 “新意出法度,妙理寄豪情” 作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应该说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刘守迎对书法艺术的精神探索和情感体验。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艺术的真谛,第一,要性情真,写出真情,便有真境界,即“显本性,吐真情,不矫饰,不作态,不违心,不隐私”。第二,要态度真,只有忠实地,真诚地对待人,景、物、事才能出真境界。第三,观察感受真,独特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写出真境界的必要条件。刘守迎善于从这些前辈大师的话语中吸取营养,为创作他走出书房,先后到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北京荣宝斋书法高级研修班拜师学艺,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书法作品,艺术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异。这个时期他深知书法家除了必须掌握十分精到的笔墨技巧,具备深厚的传统功力外,还必须要有高超开阔的眼界,要有对理想对境界的执着追求,通过书法作品传达出自己无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切情感和意念。在书法创作中,强调不为传统所束缚,不完全拘泥于现实大家的摹写,而是创造性的撷取。他主张化自然美为艺术美,以目之所见,身之所临,心之所思,外穷物理,内蕴才情,容深情于笔毫,笔墨随着时代,创作书法作品要有时代特色。他充分吸收国画的用色方法,参照传统的画理,和书法加以分析比较,加以尝试、实践、体察、检验。他还虚心吸收其他书法家的长处,利用契机,触类旁通,诱发顿悟,建构自己的书法艺术语言,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笔墨技艺倾注在尺素之间。
  
   守迎先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横抹竖写,不断变幻,妙契无痕。他打破了先楷后行的传统套路,大胆地从汉隶入手,向大篆渗透,探索出自己的书法练习模式,长期向我市书法家许厚文先生学习书法技艺,聆听其教诲和指导。他对许厚文先生隶书的金石味道充满着好奇和钦佩,在许厚文先生的指导下,他的行草作品中也渐渐地有了把山石坚硬的实质与草木纷披的感觉糅合在一起,表里结合,既有刚劲感,又有阴柔美。他正是怀着对艺术的无比虔诚,向老一辈书法家学习,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他采用浓墨或淡墨来“写”,用笔墨的变化把汉字浓淡、厚薄、深浅的层次、变化、质感写出来。
  
   守迎笔耕不辍,苦心专研,无一日间断。他有着扎实的传统功底,天性中的不安分使他毅然摆脱了因循守旧,亦步亦趋的书法艺术套路,转而为大胆的解构传统,对传统书法语言进行拆解、打散与重构,他的作品明显地借鉴了米芾、苏轼、孙过庭等大师的精妙之处,又融入了优秀的古典文学的积淀,并以自己的理解,以个性鲜明的笔墨,解构出书法艺术的山水云烟,直追书法艺术的超常境界。近观他的书法,以其鲜明的个性化与形式感,冲击着人们的审美习惯。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书风端秀劲键,结构严谨精密,用笔真帅紧劲,深得晚唐书风之要领。因此,他放弃了轻车熟路的传统套路,义无返顾地去做书法艺术探险。终于,完善了情感表达与图式选择的统一,在平面化字体构图与符号式的意象中,别开了书法艺术的生面,显示出一种新的生命活力,体现出书法家在手法、笔法、技巧、形式、风格、语言上的老到与成熟。
  
   守迎先生在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书法作品和书法论文多篇。他在10余年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坚持做到两个不束缚:不为一宗一古技法所束缚,不为书论常规所束缚;力挺三个不重复: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在自我否定和永不满意的前提下做永无止境的求索,闯出了一条从学古——临摹——创新的书法艺术发展之路。巧妙地将造化和传统揉合在一起,博采众长,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书风,苍润深厚与峻爽明快兼而有之,他的作品生动且意蕴深邃,既有颜栁强劲之气,又兼米芾的阴柔之美,可谓是“南北兼得,方为圆满”。
  
   守迎先生深知隐含在诗词中的元素和气韵对书法艺术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他研读古典诗词,从中吸取精华。同时,从其他艺术门类吸收营养。近几年,他的散文、诗词频频在各级刊物出现,他的书法与其诗词结合又自成一体,方圆刚柔、粗细大小、虚实黑白、意韵章法、独具匠心。题目与内容,内涵与形式,相得益彰,令人耳目一新。大字以显标题给人以提示,小字穿插其中给诗以完整内涵,这种道意结合的创新受到有识者重视。守迎重视继承,更注重创新,把书法变成为真正可视性强的艺术。他追求意,在于理,在于道,在于创,在于发现。不创即为俗,世间万物存于世就有其理,发现就可以成道。如何发现,在于勤,在于舍,在于恒,在于战胜自我。“卧薪尝胆数十年,失败再来更执著”,就是恒的体现。几年来,结合民风民俗,把民间的各种艺术从深层的理念中提炼出来,结合诗、书、文,加以创意,加以融合,又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形式。这种奇思妙想,这种理性发挥,这种艺以载道,这种借物还魂的书法艺术又一次博弈了他自己的原始的书法意识,别开生面独具一格。他的书法毛泽东诗词作品《沁园春雪》获全国书法家书法大奖赛二等奖,书刻作品《观海》入展第二届江苏省书刻作品展览,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各级展览。
  
   如果我们再注意一下中国书法在各个时期中布局的变化与各种题材的形象之处理方式,我们同样不难发现,它们也走着一条“不因物而设”的途径,它们更多的是以“人”的感觉和认识为基本核心,以书法艺术语言的纯化与精练为主旨,以书法艺术观念的深刻与书法艺术面貌的丰富为目的。这种书法艺术面貌的丰富不等同于书法表现出来的样式纷繁,而是一种从书法评议出发的纯净与变化。刘守迎先生在书法艺术方面博采众家之长,古今书法艺术皆为我用。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如此纷繁的书法艺术世界中保持住自己的面貌,并能吸收一切外来的艺术与文化营养,完成自己渴望已久的书法艺术使命。我真心地祝愿守迎先生能在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一路欢笑一路高歌。

(责任编辑:张润天)

作者:崔月明     责任编辑:zhangrun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