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笔耕不辍的创作者

——记上海市人大代表、民进静安区委副主委、戏剧家黄溪

发布时间:2012-01-12  来源:民进上海市委会

放大

缩小

   黄溪,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民进静安区委副主委、静安区文化局创作中心主任。在本职岗位上,她勤奋务实,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党派工作中,她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专业优势;担任市人大代表,她认真倾听民意,关注民生。

本职岗位成果丰硕

   黄溪把本职工作视作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把自己的爱好跟群众文化事业紧紧相连,把给人民群众创造快乐当作自己的工作追求。

   她坚持业余创作,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并辅导业余作者进行文艺创作。辛勤耕耘换来丰硕成果,她创作的作品有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803》9部50余集、广播连续剧《弘一法师》及单本剧《特殊家访》、《救心天使》等。其创作的作品曾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剧奖一等奖、公安部金盾艺术奖二等奖、首届中国戏剧文化奖·小型剧本一等奖、文化部“群星奖”银奖、中央电视台第五届全国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小品小戏奖”、“田汉戏剧奖”、上海“十月剧展”一等奖等国家、省市级奖项40余次。她根据浙江滕头村事迹创作的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电影《了不起的村庄》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拍摄并在全国放映。
  
   黄溪在创作中作风踏实,一丝不苟,追求完美。自2009年下半年广播连续剧《弘一法师》启动,黄溪带领创作团队先后赴天津、杭州、泉州、平湖等地,探寻弘一法师生前生活轨迹,研读了大量的人物传记和相关史料,掌握了翔实的创作素材。广播连续剧《弘一法师》以鲜明的主题、精巧的结构、细腻的语言、真切的细节,展现了弘一法师追求爱和善的天性、博大宽容的悲悯情怀以及不断探求、不断思索、不断升华的心路历程。2011年,该剧获中国广播剧奖专家奖一等奖;黄溪获最佳编剧奖。
  
   黄溪注重把握大局,善于将党的方针政策同现实生活相结合,善于寻找艺术创新的突破口。她关心社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在创作中从身边的变化看起,从老百姓的故事写起。2005年静安区政府出资三千万为社区居民改造厨房,黄溪得知后深入居委会实地采访,跟社区居民促膝交谈,在广泛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出了短小精悍、活泼生动的小品《外婆的灶披间》。作品演出后,受到广泛欢迎,并参加了市消防专题电视晚会,获得市消防文艺汇演一等奖。
  
   黄溪的作品能从不同的角度为民立言,鲜活地、形象地表现社区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透出强烈的时代特点。静安区政府实施为旧城区老式里弄改造卫生间的实事工程后,黄溪深入机关、社区,现场访问,创作了以政府为民造福为主题,以里弄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社区风情剧《都市空间》。该剧面向动迁和旧区改造居民,连演十余场,观众近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对《都市空间》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立项进行资助。
  
   黄溪的作品积极弘扬主旋律,在忠实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颖的艺术手法与技巧。2003年“非典”疫情,她满怀激情用文艺的形式表达人民群众抗击非典的决心和信心,歌颂白衣战士临危不惧,在短短几个月内创作了小戏曲《回头一笑》、故事《潘教授历险记》等作品,并搬上了舞台。此外,还发动区业余作者创作出小品、故事、诗歌、歌词等各类作品184篇,其中诗剧《风铃的话语》、小品《来来来,来锻炼》、《特殊的采访》、《非典型约会》等被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百姓戏台》栏目制作成专辑播出。小戏曲《回头一笑》获得“海湾杯”抗击非典题材全国戏曲征稿比赛二等奖。
  
   黄溪常年活跃在群众文化战线,反映在辅导业余作者创作上尤为明显。静安区法院一位业余作者撰写了一个小品,反映司法战线清正廉洁的精神风貌。黄溪在炎炎夏日和作者一起挑灯夜战,终于改定稿件投入排练。由区法院演出的小品《在法官家门口》获静安区“道德之光”小品比赛一等奖,参加上海市“十月剧展”并获得奖项,该剧剧本还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小品汇演获二等奖。
  
   2005年7月,她尝试将一群热爱戏剧的中老年人组织在一起,成立了本市第一家以国际教育戏剧理念为指导的社区戏剧工作坊。工作坊每周活动两次,训练台词和形体,排练教学小品和名剧片段,感动了专业文艺工作者前来授课,国际教育戏剧联盟主席丹尼尔先生和巴西舞蹈协会副主席玛努拉也来指导,创出了群众文化团队的一个品牌。

参政议政履行职责

   2008年12月,黄溪被增补为民进静安区委委员后,连续几年担任民进静安区委重点调研课题组组长,在文化领域积极参政议政,履行参政党成员职责。作为静安区文化创作中心主任,黄溪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调研,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多篇调研报告。作为民进静安区委提案和大会发言提交静安区政协会议,受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静安区倡导“文化为魂”、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调研报告《推进区域文化发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中,黄溪提出“让丰富的文化生活成为人们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调研报告作为民进静安区委提案提交静安区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并作为大会书面发言。该提案被静安区政协评为2011年度重点提案和静安区第十二届政协“优秀提案特别奖”。
  
   世博会筹备期间,黄溪通过调研报告《关于积极发展社区文化,努力提升市民素质的建议》建议以“迎世博”为契机,努力营造提升市民素质的社区文化环境。该调研报告作为民进静安区委提案被静安区政协评为2009年度优秀提案。
  
   近期,黄溪将调研和民生相结合,提出“文化惠民”、“文化强民”,并就静安区文化事业发展繁荣,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提出了静安现代戏剧谷持续繁荣发展、赋予节庆文化地区特色、充分发挥静安区文化社会组织联合会作用等一系列建议。

关注民生倾听民意

   2007年,黄溪当选为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担任人大代表期间,她关注民生,倾听民意,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她积极参加《上海市非物质文化保护条例》、《上海市终身教育条例草案》等专题立法工作研讨会,及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的系列调研活动,并坚持每月定期参加人大代表进社区活动,并定期接待来访市民。2008年,黄溪在走访静安区居家养老的老人时发现,许多老人怕逛商场。在大型超市像走迷宫,付账时还要排长队;在街头便利店,老年人常常受到店员的冷遇。于是她在人代会上提出,开办社区“老人超市”,方便老年人购物,建议商家提供更多尊老服务。例如,大型超市里开辟“老人角”,让产品排列、服务方式等更适合老年人;银行开辟“老年窗口”,给老人留足时间记清密码,慢慢刷卡。她说,“尊老爱老,就是善待我们每个人的明天。”
  
   2009年,市两会期间,黄溪附议柏万青等市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呼吁修订完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她建议,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各种社会现象,来推动修订《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的相关条款,并完善相应的福利救助体系。
  
   黄溪创作的作品屡获奖项。2006年,被评为静安区首批领军人才,2009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9月被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授予第十一届广播剧专家评析最佳编剧奖。即便在社区,黄溪也是模范居民,被静安区江宁路联宝社区授予“荣誉居民”。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她虚怀若谷。当得知被民进市委评选为“双岗建功”先进典型时,黄溪表示,“我所做的多为幕后服务工作,琐碎平凡;创作上虽有些成绩但不具代表性,履职上努力尽责,亦没什么特别之处。民进有许多优秀的会员,应该把他们介绍给大家。”

(责任编辑:张润天)

作者:张蒙蒙     责任编辑:zhangrun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