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淡泊从容方显学者本色

——记民进贵州黔南州委主委杨俊

发布时间:2012-10-12  来源:民进贵州省委会

放大

缩小

十一大代表风采系列之六

  有魄力、实干、性格直爽,是很多人对杨俊的直观评价,而认识杨俊时间长些的人大多会有这样的感慨:“他这十年的变化太大了!”确实,十年前的杨俊也许从没有想过学艺术出身、会当上民进黔南州的主委,并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政议政。十年前,杨俊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很多学艺术的老师一样,上课、画画、做美术研究,过着一种很纯粹的艺术生活。如今在省政协、州政协会议、 贵州省艺术科学学会、贵州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现场、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会、黔南州侗学会等诸多省、州级重要会议上都能看到杨俊的身影。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十年完成的是他个人社会身份的转型,因为他身兼众多的社会职务:黔南州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评委、贵州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贵州省高校社科规划项目和青年项目评审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特聘主席团成员、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贵州省陶瓷艺术设计展览评委、黔南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黔南师院学术带头人、黔南师院地方民族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学术委员。 但有这多社会头衔背后的杨俊,很多时间还在上课、画画、做美术研究,只是工作的范围扩大了,社会职责更多了。对于这种转变在杨俊本人看来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很多时候你并不需要刻意争取,在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你的处事能力自然会得到别人的欣赏。”“踏实”也是他对每个黔南地区民进会员、每个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的要求。在崇尚金钱物欲、涌动着浮躁与功利的现代社会,这个要求似乎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每个人总应该有自己内心的坚持和坚守,它能让我们在人生前行的路上不至于迷失自我。

  坚定执着的逐梦者

  记忆往往是一些由特殊的时间点连缀而成的故事,每一个时间点意味着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在杨俊的履历里,1986是个有些特别的年份。他1985年毕业后分配到当时黎平县最好的中学(一中)教书,但仅仅一年的时间,也就是1986年,他便主动要求去龙额——当时黎平甚至是贵州最为贫困的地方之一,那里生活的艰苦远非我们现在可以想象,只有最亲近的人知道,杨俊的夫人聂黎清当时还是他的女朋友,每次去看他的时候都要带些做好的菜送过去,现在回想起来,她仍唏嘘不已,“每次见面都觉得很心酸,太苦了,真太苦了!”但被问及当时的感受,杨俊总是很平淡的说:“其实那时也没觉得苦,那里的人很淳朴,有些记忆还是很美好的。”当个人的记忆与历史的叙述重合时,过多的强调个体的境遇往往会有高调之嫌,而拒绝言说获许是捍卫价值的最好方式。至今很多人仍不明白当时他为什么会那么毅然决然地选择去那个贫瘠、荒凉的地方。也许每一个年轻人都曾经有着不甘平庸的心,只是大多数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社会的理性法则中选择了随波逐流。正是这种追逐梦想的执着和不断眺望未来的坚定形成了杨俊生活的底色,也正由于这种深沉的底色,使他后来的人生色彩斑斓。

  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杨俊后来考上了贵州师范大学艺术系,开始了他钟爱的艺术之旅。毕业后,他分到黔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后来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当时学校年轻教师的生活条件都一样,两个人住一间狭小简陋的单身宿舍,不久他的夫人也随他调来师专,在简单却不失温暖的宿舍里开始新的征程,虽然生活很艰辛,但杨俊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了自己对艺术的思考和感悟,并得到了美术界、社会的广泛好评, 《听鸟》、《杨俊速写艺术》、《丛林》、《生之林》、《端午》、《年酒》、《阳光》、《旧事》、《苗家女》《瑶山女》等一批作品分别参加各类国家、省级美术展览并有获奖。 正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认真、执着的精神,杨俊逐渐在各项事务中崭露头角,并获得多项殊荣:1997年获繁荣黔南文化艺术奖、1999年获黔南州人民政府特殊津贴奖、2004年获黔南州首届十大优秀青年奖、2004年获黔南师院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在追逐艺术之梦的道路上,杨俊走的很坚定、很从容。

  知识渊博的学者

  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杨俊对贵州的民俗文化、民间美术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一方面经常被贵州民间艺术朴实而强烈的感染力多打动;另一方面他亲眼目睹很多重要的古代美术作品、遗迹正在逐渐消失,很多精湛的手工艺正频临失传,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也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和保护,于是痛心之余,他开始潜心研究贵州民族民间美术,至今,用成果斐然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贵州牙舟陶的衰落与传承》等29篇专业文章发表于国内重要的美术期刊,其中8篇发表于国家级核心期刊。由此,杨俊不知不觉地开始了他专业的专题学术研究之路。十年来,他参与、主持的国家级课题有:2003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课题《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2007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贵州水族艺术研究》;主持的省级课题有:2008年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水族墓葬石雕艺术》、2010年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牙舟陶德文化价值及产业化历程》;主持的院级课题有:2004年主持院级课题《学术展览对高等美术教育的导向作用》、2007年主持院级科研机构专项课题《贵州牙舟陶的衰落与传承》、2008年《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问题研究》获黔南师院社科重点项目立项、2010年《黔南现代水族剪纸题材与语言研究》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央财政专项立项。这些课题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重量级的学术专著,近年来,杨俊撰写的专著有《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 《水族墓葬石雕》 《贵州水族艺术研究》,此外,还参与编写了一些高校专业教材。由于他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成果,2007年毫无悬念地被评聘为教授,成为贵州高校当年屈指可数的几位具有正高职称的教授,2008年被聘为贵州省高校社科规划项目和青年项目评审委员。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于他研究成果的充分认可。也因为这种认可,他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类重要学术研讨会,值得一提的是,评上了教授的杨俊,并未满足于自己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上中取得的成绩,2008年,他主动要求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部学习一年,这种精益求精、上下求索的学习态度和精神让很多安于现状的人汗颜。

  履职委员的社会责任

  自从加入民进以来,杨俊将自己思想的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的多个方向,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撰写成提案、议案。几年来,他以十届省政协委员和州政协委员身份提出了:《制定措施确保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促进地区新建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建议》、《关于州人民政府人才津贴的有关建议》、《关注我省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的建议》、《地州级财政不配套义务教育经费的建议》、《关于我州民办教育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调整高校专业设置,适应我省工业强省发展战略等多个提案,这些提案都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学术、社会问题的研究中,杨俊也难免会产生困惑和疑虑,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学习和调研。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又肩负民进黔南州委的主要领导责任,他积极参加个方面组织的社会调研活动,深入基层学校了解民族教育发展现状。通过调研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除民进黔南州委主委的职务外,杨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行政职务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在他的领导之下,短短几年时间,美术系由一个不到一百人的小系发展到目前近千人的大系,一路走来,这其中的曲折与艰难唯有美术系同仁知道。从1996年创建美术系,杨俊一直主持和担任系领导职务,他的领导作风和行事风格得到了美术系教师的一致赞赏,服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学识和成果,更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处事原则。在任何场合,美术系都是一个团结的有凝聚力的群体,而杨俊无疑是这个群体的主心骨。杨俊是一位处事低调的领导,平常举办活动镜头露脸他总是推出身边的人;年终评优虽然他每年评分最高却未拿一次优,优秀都留给同事;2011年他儿子参加高考以贵州理科第三、黔南状元的成绩被清华、北大和香港大学抢录,许多同事和朋友为之高兴,纷纷要表示祝贺,他最终淡然婉拒。 2011年8月,民进黔南州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杨俊全票当选为民进黔南州委主委,这与他在当副主委时就表现出来的领导作风有直接关系,他热心民进会务,团结民进会员,积极为黔南民进的事业谋发展,刚刚当上主委不久的杨俊使大家都感受到他雷厉风行、处事果断、创新求实的领导风格。他的工作节奏和效率很多民进会员都有体会。

  在杨俊身上,有着多重的气质,有艺术家的感性、自由,学者的深邃睿智,实干家的务实勤勉,社会活动家的道德责任,公共知识分子的理性批判精神,很少有人能在几种境界中来去自如,或许是杨俊天生具备这种融会贯通的潜质,又或许是在长期的社会磨砺和丰富的阅历中沉淀了太多的思考与洞察,如今的他待人、处事都有着常人难得的豁达宽容,举重若轻。

  杨俊是民进中央开明画院贵州省的唯一一位理事;是黔南州文艺界唯一一位贵州省政协委员。近期他 在筹备成立贵州黔南开明画院的事宜,组织建设民进黔南州委独立网站,民进黔南州委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成立了“同心工程”促进委员会。熟悉杨俊的人都知道,以他现在的条件,根本不需要用头衔来证明或得到什么,“我只是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自己的努力为我身边的人、我生活的地方、为民进做点事情。”一以贯之的平实和淡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荣誉和光环背后,更像是一位洞察世事的智者,从容、平和、谦逊、内敛、儒雅,或许正是因为经历的太多,所以内心如水般纯净。

(责任编辑:张润天)

作者:     责任编辑:lixiao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