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
——记民进黄冈市委会主委肖红娟
十一大代表风采系列之十四
从学院到社会
她出生于农家,是地道的农家女儿。1989年本科毕业,199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曾任教于黄冈师范学院。2000年33岁的她已顺利评上副教授,成为该学校最年轻的副教授。学业有成,教学出色,应该说她的人生道路是走得很顺利,不出几年她就会在她所学的领域有所建树。然而学心理学的她并不甘如此,因为她有志于对人性对社会进行探索和深入的研究,而高校里的工作和生活毕竟太单纯,圈子太小,她渴望接触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1年,一个机会摆在了34岁的心理学副教授肖红娟的面前,那就是面临公开招考副县级干部的挑战。那时候她符合公开报考条件,她决定抓住这次机会,迎接人生的新挑战。经过考试和考察,她成功进入行政圈子,就任黄冈市黄州区的副区长,从此走上行政工作的道路。
从副教授到副区长,虽然都带了个副字,但情况却完全不同。上任不久她就遇到了两件头痛的事。一件是当时一位民办教师,因为年纪大被辞退面临生活无着落的境况,要上访,出于信任,那个老同志把写好的上访信给她看。她深受感动。作为分管的副区长,她敢于担当,决心以诚意和有关政策帮他解决实际问题。
肖红娟多次到他家里走访,了解情况,当她看到这位教师家里很贫困,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深感同情。于是将她为丈夫织的一件还没穿的毛衣,送给了这位教师。这位老师被她的真情打动了。接着她多次上门走访,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讲政策、讲道理,同时通过有关途径运用有关政策,帮这位老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位老师被感化了,同时也使她深受教育。使她深知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进入到群众的精神世界,与他们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什么矛盾都能化解。
最后这位教师放弃了上访,跟她成了忘年交。这件事看上去是一件毛衣产生的效应,其实那只是引领。肖红娟总结出她的第一条从政之道。那就是尊重群众,怀着一颗仁爱之心。仁爱花开就能结出理想之果,这位教师随后写了一封感谢信,发表在当地的报纸上。
2003年,“非典”袭来,黄州区出现了湖北省首个病例,作为分管的领导,她站在了抗击“非典”最前面。当时国人是闻“典”变色,然后她始终站在医院隔离警戒线前,亲手将药品传递到隔离区里。多日劳累,她也出现发烧症状,住进了医院,细心的她发现她用的药跟治“非典”药是一样的,她要求医院将她送进隔离区,不能因为她一个人传染,污染了一个医院。后经专家会诊,她得的是“典型肺炎”,虑惊一场,让她体会到当副区长的不易,肩上的担子不轻。
聚集人才的举旗人
2008年,经中央统战部同意,在黄冈成立一级组织。黄冈需要一个举旗人,将党外精英份子组织起来。省委统战部、民进省委经过慎重考虑,选中了肖红娟。
这又是一个全新领域,喜欢挑战的她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一重担。2008年她加入了民进组织。这个组织开始在黄冈只有她一个人。2009年初民进支部委员会成立,2010年底民进市委筹委会成立,2012年初民进黄冈市委会成立。四年里,一步一个台阶。目前民进黄冈市委已有会员近50人,下设3个支部,担任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的会员3 名;高级职称会员19 名,中级职称会员22 名;全国人大代表1名,省人大代表1名,市人大常委1名,市政协委员11名;县市区政协委员 4名。
民主党派有特特殊性,会员都是分散的,日常大家都有工作,要组织在一起非常困难,但是既然是举旗人,就得把旗子举起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建立网站、QQ群,通过互联网进行日常的交流和学习;利用周末晚上把大家组织在一起开会学习;让大家将本职工作与党派工作结合起来。年年市里开两会,民进会员都在联组讨论上作重点发言;市委季度通报会上民进会员的建言献策,每次都得到与会领导的肯定;此外,民进黄冈会员还 参与市委统战部建党90周年晚会、参与黄冈“城管会战”文艺晚会、参加黄冈纪念辛亥百年座谈会。会员周益新担任湖北民进名师团副团长;会员余丽慧、陈顺银、李华、叶茎、芮爱萍、王莉等一批会员参加湖北民进长江艺术团;会员杨疾超、朱君被省民进吸纳为“开明画院”会员;会员刘俭加入“民进湖北企业家联谊会”并担任理事;参与壹基金捐款;每年组织一次大型调研考察活动。民进黄冈组织搞得有声有色,队伍越来越大,这都离不开她的领导才能和辛勤的汗水。
如今民进黄冈支部聚焦了一大批活跃在全国、全省的人才精英。周益新,全国教育界的一面旗帜;陈顺银,国家非遗东路花鼓戏的顶梁柱;童仕彬,黄冈林业专家;杨疾超,黄冈少有的集书法和理论于一身的大家;刘仕良,黄冈外科项尖专家。还有活跃在新闻、文艺领域一大批年轻的人才,是她通过几年的努力,使这些精英加入民进组织。
建言献策的先行者
付出就有回报,一路走来,她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先后担任市政协常委、省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当上委员和代表,是人民的嘱托和组织的信任。她的境界站得更高,思路更活跃。她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建言献策。
2008年,出任黄冈市文化局局长的她开始关注文化领域。一年多时间,她跑遍了全市各乡镇文化站,了解乡镇文化站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关于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建议》。黄冈作为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过,文化基础设施比较弱,她不停奔走呼吁,为基层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摇旗呐喊。她的建议为中央有关单位决策取到了作用,也为黄冈的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取到关键性的作用。如今,黄冈市博物馆新馆已建成开馆,黄冈大剧院、艺校已经动工。这几年来她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基层文化人才、关于将陈潭秋故居纳入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关于加大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文化建设、关于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建设的提案,都是她单独或者领头作出的。几年来她了自己提案之外,还受别人委托提出提案,内容涉及多个方面的。作为文化站线上的内行人,她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是经过深入实际调研的,所以她的建议每次都得到了重视。作为市文化局长,涉及文化领域的建议最后办理主要还是落实到她自己身上,用肖红娟自己的话说,这是自己给自己压力,能更好地促进工作。
各级媒体也没有忽略她,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京报》、《湖北日报》、人民网、《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中国经济时报》纷纷给予了重点关注。而普通群众也没忘记她,几年来,她收到不少群众写来的感谢、表扬、赞赏信件。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代表人民将他们想说的话说出来,肖红娟做到了这一点。
2012年,肖红娟任黄冈市政协副主席、人防办主任,新的岗位,新的起点,角色再次转换,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能尽职尽责出演好自己的角色,为黄冈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尽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