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愉悦 承受 探索
——访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委常委、黄浦区委主委、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程霄玉
十一大代表风采系列之十六
从她的身上,看不出一点领导干部的“派头”和“架子”。她的朴素衣着,她的平易近人,她的谦逊和气,她的低调务实,她的身体力行,无不折射出一位领导干部心系百姓、亲民爱民的良好风范和公仆精神。她就是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上海市委常委、民进黄浦区委主委、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程霄玉同志。
难忘的师生情
曾经长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程霄玉有着很深的教育情结。1982年大学毕业后,风华正茂的程霄玉来到上海市第十六中学任教,从化学教师、班主任到高三年级组长,在这里一做就是十几年。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作为班主任,她送走的第一届初中毕业生是1986届。1988年,她又送走了她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到1998年教完的最后一届毕业生,任教十七年的她,也可谓桃李满天下了。尽管她后来于1995年、1997年分别担任市第九中学校长助理、副校长以及1998年5月担任江南中学校长,已经不做班主任工作,但这么多年来,许多学生都和她经常保持着联系。她始终觉得,在基层学校的这些工作经历,尤其是在行政工作方面积累的经验对她以后的帮助很大。而更让她难以忘怀的,是师生之间淳朴而真挚的感情,“完全没有功利性的目的在里面,是一种最纯真的感情之一”,看得出,那段经历令她恋恋不忘。而她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换来了学生们衷心的爱戴。一位性情中人,一位敬爱师长,难怪,许多当年的学生还总爱如求学时一样来请教她。许多学生在结婚时都邀请她这位当年的老师来担任“证婚人”,可见她在学生们心目中的位置,亦可见师生感情的不一般。
副局长挑重担
1998年底,程霄玉调任南市区环保局局长助理,次年3月担任副局长。上任伊始,她就碰到了一个“难题”。她到任仅3天时,到国外学习的局长因出车祸至今仍躺在病床上。作为唯一的一位副局长,局里只有她一人主持所有的工作,全部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她的肩上。全局上下的眼睛都盯着这位年轻的副局长,担心初来乍到的她如何能够承担重任。当时区环保局下属的企业还有欠债,有些债主在企业里讨不到钱,就经常跑到她的办公室来“讨债”。对这些人,程霄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法律等途径妥善解决了问题。在工作中,她身先士卒,紧紧团结依靠全体干部职工,使各项工作很快有了起色。一年下来,环保局这个原本基础比较薄弱的单位,在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考核”中获得优秀,而中共南市区委、区人民政府在对她的考核中打了95分的高分,在全区的处级干部中名列第二。全局干部职工的担心、疑惑解除了,代之以信任和赞许。
新开门七件事
2002年5月,程霄玉走马上任黄浦区豫园街道主任。众所周知,豫园是上海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名声在外,接连来沪访问的外国元首几乎都要到豫园来参观,所以说,豫园街道管理得如何直接有碍国际观瞻。但豫园人口众多,房屋老旧,加上林立的小商品市场和各色商场,流动性人口也数量可观,在管理上难度非常大。在豫园仅仅一个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户籍人口就达十万,而流动人口经常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程霄玉形象地形容说,在豫园,一张解放日报大小的地方就要有4个人,可见人口密度之大。这仅仅是人口,还有其他众多的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而且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创收,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程霄玉知难而上,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担任街道正职领导的民主党派干部女干部,作为一方百姓的父母官和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向来对自己严格要求,且善打“翻身仗”和“硬仗”的她,始终坚持将党的要求,人民的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目标的追求。而且她感到,在新的形势下,社区管理的方式、方法都要有所完善,政府部门要更多地变管理为服务,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情。
就从关心民生开始,除了做好一些基础性的管理、服务工作,她还向全街道干部提出了为老百姓做好“新开门七件事”:业、食、住、行、安、思、健,对自己和整个街道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街道百姓的就业,饮食,住房,交通,安全,思想,健康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并提出做好“新七种对象”:老、残、刑、军、失、统等人员的服务工作。在她的带领下,街道民政救助的三级网络建立起来了,促进就业的政策出台了,社区安全防范加强了,旧区改造的步伐加快了,许多便民、利民的新措施一项项出台了 ……
动拆迁无上访和强迁
在担任豫园街道主任期间,程霄玉主持过两次市政重大工程动拆迁工作。这个历来让许多政府官员头痛的难题,程霄玉却都做得可谓善始善终。其中轨道交通十号线动迁由于前面有两家企业先后因做不下去而退出,这时按照上级要求仅剩下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要拆迁的居民和企业却多达一百多家。时间紧,任务重,而重大工程拆迁牵一发动全身,耽误不起。按照区委的要求,程霄玉立刻亲自带队进驻拆迁现场,一户户居民,一家家企业进行全面分析,制定方案,一线指挥。在拆迁过程中公开制度,透明操作,做到让每一户居民和企业都放心、满意。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要忙到深夜一、两点钟回家才拖着满身的疲惫回到家里,而次日又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她来处理,来协调。
在拆迁工作中碰到特殊情况时,程霄玉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人性化处理。比如有一户动迁居民刚签好合同没几天,其家中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去世。其家属由于悲伤加之对拆迁补偿方面的担忧而情绪激动,与现场工作人员起了冲突。程霄玉知道后马上组织街道干部对其家属进行安抚,并商议按照相关政策仍旧给其去世老人适当拆迁补偿,使一场风波迅速平息。她主持的两次重大市政工程拆迁全部按期完成,而且做到了两个“没有”:没有一户人家强拆,没有一户人家上访,这在许多市政拆迁中是非常罕见的。她的真诚的态度,细腻、周到的考虑,人性化的操作,使动迁居民和企业心悦诚服,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其实,在其他许多工作中,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新岗位新探索
在街道工作了将近5年后,程霄玉于2007年4月调任黄浦区劳动和社会报障局局长。尽管在此工作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她当时在社保、就业等方面提出的许多做法都被市有关部门借鉴和推行。她提出的“四个统筹”的基本工作思路,在全市领先。她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尤其是失刑释青年设立的“新少年阳光驿站”,在提供相关学习、培训的同时,最早实行就业补贴。
2009年2月,程霄玉被卢湾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卢湾区副区长。上任后,但谈起分管的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工作她却如数家珍。在教育方面,她致力于全区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工作。在医疗卫生方面,力争成为全市三个试点区之一,她大力推行区医疗卫生资源的纵向组合和全面整合,使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多地向一级医院倾斜,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在体育工作方面,她从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入手,实行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两手抓”。同时她还精心培养具有国际影响的体育舞蹈顶级品牌赛事。在文化建设方面,她也有着长期的规划和清晰的目标。2011年6月,程霄玉调任黄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她根据按照区委的要求,将进一步推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历史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
讲真话讲实话
程霄玉1999年被民进市委任命为中青年联谊会副会长,2002年任会长。本着“学习、调研、服务、联谊”的宗旨,程霄玉带领联谊会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做好课题调研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每年都在精心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数篇提案或调研报告。如《提高公民参与程度,推进社区自理体制建设的建议》、《关于建立和完善社区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建议》、《关于加快发展本市社区职业教育》、《关于实施分类扶持,促进失业人员就业的若干建议》等提案和《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扶持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等调研报告。有的提案和调研报告还转化为民进市委提案提交给上海市两会。
程霄玉还先后担任民进黄浦区委副主委、主委,民进上海市委常委,民进中央委员。作为一名民主党派干部,程霄玉要求自己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主动争取党的领导。
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她在参政议政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多年来在上海市两会期间就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医疗改革、养老服务、社区管理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颇有见地意见和建议,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2007年,她积极参与市政协人资环境专委会有关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课题调研,此课题得到了韩正市长的肯定。在市政协全会专题会议上,她提出的关于旧区改造的有关建议,得到了俞正声书记的好评,上广早新闻连续两年报道了此事。她还积极参与民进市委相关课题的调研,如参与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托课题《关于上海社区文化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的调研并担任副组长等。
在参政议政中,程霄玉觉得首先要讲真话、讲实话,不要讲套话和空话。要结合实际,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参政议政。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敢于和善于为经济社会发展,为群众利益和关注民生鼓与呼。
当领导多干活
程霄玉要求自己一定要紧密联系群众。她多年来保持着一个非常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坚持家访。从做教师的时候起,她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每次在开学前,她都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骑着自行车到每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以至于每每在新一届学生来校报到时,她都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姓名了,连许多家长都已经认识。后来做学校领导,她又对每一个教师和职工进行家访。调到政府机关工作后,她仍旧保持着这个做法,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家中进行访问,嘘寒问暖,关心备至。许多同志看到单位领导不顾严寒酷暑亲自登门拜访而感动不已,而这一切,她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的。平易近人的她其实还有一个坚持多年的“传统”,就是不论在哪里工作,每到一处,她的电话包括手机可以向任何一位干部、群众公开,在街道工作时,甚至连一些刑释人员有些什么事情也会直接打电话向这位父母官请教或求助。
程霄玉深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求自己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工作,始终扎根在第一线。为此她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她认为只有深入调研,才能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并取得实效。当然,她多年坚持的好传统还有很多,比如强调法制观念,依法行政等。
程霄玉把“感恩、愉悦、承受、探索”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把自己当成领导,我们作为干部,就是多干活”。她要求自己,做人一定要踏踏实实,要平平淡淡,以淡定的心态来面对一切。要学会感恩,不仅包括对各级组织的培养和支持,也包括对下面同志、同事和广大群众的支持、理解和接纳的感恩。要学会愉悦,不仅自己愉悦,还要让他人愉悦,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要能够承受,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承受力,才能做好组织和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更要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有胆识,出思路,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