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地的丰收
——记民进会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专家王太泉
2012年,春末夏初,关中大地小麦吸浆虫病肆虐,一场“防虫保粮”大战迅速在八百里秦川展开。经过各方联动,陕西夏粮稳中有升,天灾被除,农民欢腾。
8月3日,陕西省政府隆重表彰“防虫保粮”大会,民进会员、兴平市植保检站副站长王太泉再次荣列省级先进者名单。
毕业于师范学校的王太泉1998年被组织调入兴平市植保植检站, 2005年5月经兴平市农林局党委会任命为兴平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好学上进的他, 2008年3月—2010 年7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植保专业进修,2008 年撰写的《美国白蛾在咸阳的发生与防治》,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植物检疫》第三期上发表;2010 年1月参与的“梨属环剥病毒病及二斑叶螨推广技术及研究”荣获陕西省农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1年撰写的《世玛对冬小麦田安全性试验与研究》,在专业学术刊物《陕西农业科学》第二期上发表。 2007年、2008年、2010 年被陕西省农药管理鉴定所评为“陕西省农药管理先进个人”;2007年、 2010年被咸阳市农业局评为“咸阳市农技推广工作进行个人”;2011 年被咸阳市农业局评为“咸阳市农业执法工作先进个人”,很快成为业务骨干。2011年 3月被中国民主促进会吸收为会员,2011年 12月5日当选为民进兴平市学习小组副组长, 2012年1月6 日当选为兴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委会兼职委员。
2012年在全省开展的小麦吸浆虫防治工作中,他带领并指导5 名专业技术人员,设立常规监测点18个,系统监测点3 个,自小麦拔节期3月19日开始每 5天调查一次。4月9 日,开始每3天调查一次,成虫期每天进行网捕调查。累计淘土11 次,网捕成虫17天,4月 21日开始在阜寨镇南八一村悬挂6个不同波长的诱杀灯,田间每天下午 6时—7时系统监测17 天,发布虫情动态8期,并每天向上级业务部门上报监测数据,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谋。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组织统防统治队伍,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并引导农民开展自防。按照“兼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的防治原则,组织飞越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亿达植保病虫害专业合作社、兴邦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业合作社 3个专业化防治组织在小麦吸浆虫重发区庄头镇蔡西村、阜寨镇南八一村、田阜社区段家各建立 1个2千亩专业化防治核心示范区,主要采取统一防治药剂、统一防治时间的形式开展统防统治三次,分别为:第一次 4月23号(毒死蜱+ 粉锈宁)、第二次4月27号(毒死蜱 +吡虫啉)、第三次5月3 号(毒死蜱+敌敌畏)。经防治后一小时调查成虫防效达95% 以上。全市开展专业化防治1.5万亩次,带动全市群防群治33 万亩次,据技术人员5月16日剥穗调查,百穗虫量为 0.17头,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全市挽回小麦损失 16.31万公斤。
3月12日—14 日、4月10日— 12日,在小麦吸浆虫防治用药的关键时期,组织带领农药管理执法人员对全市农药市场进行专项检查,对毒死蜱、氯氰菊酯、吡虫啉等杀虫剂农药抽样送检 5个产品,经省药检部门监测全部合格,确保农民小麦吸浆虫防治用药达到高效、低毒、低残留。
由于王太泉同志在防治吸浆虫工作中表现突出,8月 3日受到省政府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指挥部今年的“防虫保粮”表彰大会上荣获有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专家称号。
人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任多种职务,在副站长岗位上的他,主要分管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多年来,他全力推进《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对假劣农药及其经营者,严管重罚,毫不姑息;加强毒鼠强专项治理工作,带领执法人员深入到毒鼠强高危发生区、农村集贸市场开展毒鼠强清缴工作,与违法行为做斗争;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农药药害的协调善后工作,均取得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效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大局。开展农药新技术培训活动,推动高毒农药替换工作,打假扶优护农;认真开展农药安全使用电视预报工作,近 3年共在兴平电视台新闻、专题等栏目播出电视节目16期,时长 100分多钟。有力地净化了农药市场,维护了正常的农药经营秩序,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和广大群众的肯定。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创造社会氛围。带领执法人员充分发挥舆论在农药市场监管中的导向作用,紧紧围绕有关农药法律、法规宣传、提高群众农药安全使用水平,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利用科技下乡、 3·15打假、科技大篷车、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宣传,并用典型案例说服教育群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加大对农业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和农业部“农药管理六项新规定”的宣传力度,每年制作宣传展板 6块,出动宣传车12车次,印发宣传单 2.8万多份,在电视台播放节目4期,培训农药经营人员 450人次,群众培训3000多人次。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宣传了农药法律、法规及农药真假识别,增强了群众安全用药意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召开全市农药新技术培训工作会议。每年3月中旬组织召开全市农药新技术培训工作会,会议内容涉及农药法规培训、农业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和农业部“农药管理六项新规定”政策的宣传、农药新产品推介、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培训等,参加培训的农药经营人员 100多人。此外还开展农民田间地头安全用药培训等活动,共散发宣传资料20000 余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文明公正执法。带领执法人员,每年对全市14个乡镇进行农药市场拉网式检查,检查的重点为:麦田杀虫剂、杀菌剂、玉米除草剂、果树后期杀菌剂、卫生杀虫剂等,并带领执法人员深入到毒鼠强高危发生区、农村集贸市场开展毒鼠强清缴工作。通过对全市 8家批发户和160多家农药零售户的检查,共查处有质量问题的农药 3.2吨,农药产品质量抽查14个品种,查处标签严重不规范的农药 2种,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气焰,净化了农药市场,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四是利用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农药安全用药技术。王太泉同志不辞劳苦,积极上镜宣讲,充分利用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农药安全使用和有关法规等知识。
五是协调处理药害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近年来,农药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药害和纠纷日益增多,对农药管理部门和农药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太泉在处理药害纠纷工作中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原则,切实保护受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全力稳定群众情绪,并做好群众的后期安抚工作。处理了“玉灵”药害纠纷、“阔世玛”使用不当后出现的纠纷、田阜乡段家村药害纠纷、南市乡北市村、南留村、北张村等多起农药纠纷案件,均取得较好的结果,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大局。 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2万元。不但化解了社会矛盾,更重要是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安全团结的大局。
在业务工作方面,他一是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和重心,是指导农民搞好大田综合治理的关键。重点做好小麦、苹果、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及时掌握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发生最新动态,反馈病虫信息,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 20期,印发宣传资料65000余份,准确率达 98%以上,完成《兴平市夏田作物生物灾害监测及防治工作总结》、《兴平市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危害情况调查总结》、《兴平市绿色植保技术材料总结》、《兴平市设施蔬菜病虫防治技术工作总结》等各个专项总结。
二是围绕农业生产,紧抓病虫害综合治理。
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防治,将麦田杂草做为冬前防治重点,早春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治红蜘蛛,中后期以小麦穗蚜为主,兼控小麦条锈病流行程度。上半年,完成生物灾害综合治理 238.6万亩次,其中,完成麦田化除36万亩次,主要以召开统防统治现场会为主,完成《兴平市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总结》,圆满完成该市小麦病虫害防治示范区预定的工作目标。
三是加强植物检疫,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根据业务部门工作安排,加大检疫法规宣传力度,以贯彻《植物检疫条例》为突破口,依法行政,规范行检,每年完成调运检疫 490批次3600吨,做好毒麦、苹果绵蚜、苹果蠹蛾等检疫对象的普查工作,查清该市检疫对象的分布发生情况及为害程度,开展小麦、苹果、大蒜等农作物产地检疫工作,完成产地检疫站 3.7万亩,未发现检疫对象。
他还开展内引外联工作,加快推进发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依托强大的技术优势,开展“大惠农防治冬小麦田阔叶杂草试验”、开展“ GF-2075防治冬小麦田阔叶杂草试验”、世玛、阔世玛等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安全性试验的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很好效果。完成了《大惠农药等药剂防治冬小麦田阔叶杂草试验总结》、《 37%F6911防除冬小麦田禾、阔混发杂草试验》、《大能防治冬小麦田杂草试验报告》、《世玛、阔世玛防除杂草试验总结》、《 25%F6912防除冬小麦田阔叶杂草试验》、《GF— 2075防除荠菜等阔叶杂草试验总结》等六个技术总结。
由于王太泉同志的努力工作,其成绩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多次荣获陕西省、咸阳市的先进个人称号,并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成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的佼佼者,服务社会,建功立业。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