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心灯
——原民进云南教育学院支部主任段德龙访谈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指引着人生的方向,照亮着心灵的航程。一个人,一本书,一次邂逅,甚至是一件小事都可能改变你的人生际遇,创造新的自我,书写新的历史。
民进以党为师、立会为公的光荣传统,民进老一辈领导人的崇高风范就成为了原民进云南教育学院支部主任、昆明市第七届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段德龙副教授引领人生道路的心灯。现年86岁的段德龙,1925年生于山东省昌乐,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参加过淮海战役支前和山东解放区的土改工作,1949年9月在山东济南黄河防汛抢险工作中荣获一等功臣奖章。
上中学的时候段老就与民进结缘。他是文学爱好者,对冰心、叶圣陶(叶绍均)的美文是爱不释手,当时的国学教师就鼓励他们长大以后当作家,提出了“赛冰心,赶超叶绍均”的励志口号。1951年25岁的他在教育部工作 ,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马叙伦给他印象很深。他觉得这个部长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很谦虚很有修养,车坐到大门口就下来走路,见到他这个小年轻也很客气,时常点头微笑主动打招呼;他觉得这个部长很有学问,作报告引经据典,引人入胜;更让他吃惊的是从别人的介绍中得知这个部长就是民进中央主席,在“下关事件”中受到国民党迫害的著名民主斗士。此后他开始关注民进这个组织,知道了上学时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民进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从马老、包括后来曾在教育部工作过的叶圣老、葛志成等一批民进领导人身上,他深深地折服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聆听着他们“以党为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教诲。1960年。他听从党的号召,毅然决定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
1961年段德龙到云南大理州冰川县农村蹲点期间生活很艰苦,在食堂吃的主食是蚕豆,几个月下来吃不上肉。他有冰心、叶圣陶的美文作为精神食粮,与公社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苦中有乐,可怕的不是生活的艰苦,而是那位与他分享精神食粮的不速之客——老鼠。当时当地的民居建筑是上下两层,上面乘凉下面住人,往往是人在下面开会老鼠在上面开会,他在下面阅读叶圣陶的《稻草人》,老鼠在上面吱吱私语,不胜其烦。于是在他的建议下开始了一场人鼠大战,打得的老鼠加酸腌菜煮了吃,大家一人一大瓢,吃得可高兴了,更让他高兴的不仅仅是“改善”了生活,而是在往后的时间里静静地阅读了冰心、叶圣陶的小说、散文、童话和其它能找到的文学作品。
80年代初期民主党派恢复了工作,84年民进云南省委会成立。85年6月,鉴于和民进的这段历史渊源,在云南教育学院工作的段德龙加入了民进组织。当时教育学院只有支部主任孙亮和他两个种子会员。孙亮问他怎么发展组织,他说:“民进是以教师为主的组织,无论沧桑巨变、风风雨雨,民进老一辈领导人的崇高风范一直都是激励我成长的心灯,我就现身说法,看看人家愿不愿意来。”果然,这一做法速见成效,林兆其,黄齐孝,叶毓麟等一批民进日后的骨干很快加入,半年内支部发展了近10 名会员,成为当时民进云南省委的大支部。 后来,云南教育学院并入云南师范大学,师大支部现在是民进省委最大的省直属支部。入会后,段德龙成为民进云南省委文教委员会的委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团结和率领教育学院的广大会员积极投身于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等党派工作中。他致力于参政议政,先后参加了多次政府工作报告协商会议,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等多个课题报告的调研和撰写,积极建诤言献良策;他致力于支边讲学,和林兆其等同志到路南、临沧、河口等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支边讲学,主要讲的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颇有影响,事隔着多年之后,时任路南县教育局长后为昆明市人大副主任的何光之见到他就握他的手感慨地说:“你们民进为云南边疆教育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他一个人跑遍了除怒江州以外云南各地州的重点中学和部分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和采访写作,撰写的调研报告和论文、人物通讯,见诸于各种教育报刊,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云南边疆的教育教学质量,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山东教育》、《教师报》、《光明日报》、《云南日报》、《云南教育报》担任过多年的编辑和记者的他,也是《云南民进》的优秀通讯员,他那篇《谁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至今还为人所津津乐道;离休后的他热衷公益事业,积极致力于老龄工作 ,先后荣获云南省三奖评选指导委员会授予的“重视老龄工作功勋奖”、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授予的“第五届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奖”。
段老说,除了“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尊师重教,尊重知识也是民进的光荣传统。值得自豪的是“教师节”是民进提出来的,省委会从原来的麦主委到现在的罗主委每年教师节或重阳节都邀请教师代表参加座谈会并聚餐,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过。他无悔的是加入了民进 ,而遗憾的是当初由于“十年内乱”等因素耽误了很多学习的时间,期望民进的后辈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良好环境,抓紧时间,多多学习。
2012年12月,民进中央提出了要把我会建设成为学习型参政党。学习,不仅是学理论,也要学实践,更要“以人为镜”,要像段老那样,把我会的光荣传统和民进老一辈领导人的崇高风范认真地加以学习并继承发扬,使之转化为一种正能量、一盏心灯,激励着我们的参政党建设,指引着我们正确而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