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巴音博罗:艺术是历史的乡愁(五)

发布时间:2013-04-10  来源:

放大

缩小

  艺术是历史的乡愁,这是出身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当代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的一句名言。自从屈子以血肉之躯撞响泊罗江的诗之哀弦之后,那瑟瑟之音便颤栗到今天,而且还将继续哀鸣下去。 

  不是霜啊 

  而乡愁竟在我们的血肉中旋成年轮 

  在千百次的 

  月落处 

  这是台湾诗人洛夫的“床前明月光”一诗的上半首。它已将中国文人的伤心写到了极至。 

  所以历史的乡愁乃是“白发三千丈”的艺术;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艺术;是“江畔何人初照月,江月何时初照人” 的艺术;也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的艺术。 

  因此一个作家在刻画一个人物,描述一个故事时,他自己就是他所要刻画写真的对象,因此一部作品中人与物所要经历的事件,实际上也是作为叙述者本人将要重新经历的过程。过去的并不仅仅属于那些当时创造它的人的财富,它对我们今后所有人亦将同样重要,不论我们是谁,生在何处。 

  也许我不该在这些传说中深深沉浸,那京都西郊的一溜青砖草舍不过是一个民族精神界的怆然象征,是天下文人隐秘的归结性的一个伤口。艰险冷漠的世代总让人产生亲近自然回归故里的沧桑感归宿感,这是生命的真谛,也是历史的真味,更是触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的一部大学问和绝妙玄机,似乎不可说破,但又确实需要我们历尽坎坷余生来慢慢觉悟。 

  那生命之河即使在历史的巨掌中破碎之后,也会在血水中从躺倒的河床上凸现出甲骨文一般的乡愁来,乡愁就是家国。(完)

(责任编辑:张禹)

作者:     责任编辑:zha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