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修保:和谐社会的正义卫士

发布时间:2013-07-03  来源:民进吉林省委会宣传部

放大

缩小

  先后荣获全国、省、市优秀律师、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司法部和全国律师协会授予“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东北三省惟一获此殊荣的律师;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评为“特等劳动模范”;被评选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荣获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一串串耀眼的荣誉的拥有者,就是民进吉林省委会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主任、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保民律师事务所主任修保。

  1981年,修保为了给受害的亲人讨公道,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上诉,终于使冤案得以昭雪。三年的伸冤历程,使修保立志要做一名律师,一名为民仗义执言的好律师。1988年,修保考取了律师资格,开始了为民众依法维权、化解社会矛盾、维护法律尊严的律师生涯。

  走进吉林保民律师事务所,最引人注目的是几行醒目的大字——“为您提供法律服务是我们的荣幸,帮助您排扰解难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伸张正义、不畏权势、仗义执言,保护您的合法权益是律师的神圣职责;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能把您委托的事当自己的事去办。”这就是修保向全社会所做出的郑重承诺。

  24年的律师生涯,得到过修保帮助的人和事真的不能一一记述:修保无偿为51名受骗的出国劳务人员索取到了劳务报酬和相关赔偿金45万元;为68名艾滋病感染者提供法律援助,帮助患病农民每人争得4万元赔偿并获得医疗救助;免费为129家农贸市场业户代理保险理赔纠纷案,通过抵押修保个人产权的律师楼,向法院申请先予执行,帮助业户拿到了100万元理赔款;免费帮一名高中毕业的女孩要回了被卖的房屋,并为她捐助了上大学的学费;一位破产煤矿工人的女儿不幸在交通事故中身亡,在得不到肇事方赔偿又无钱打官司的情况下,修保无偿为这位工人讨回了近30万元的赔偿金……多年来,修保的个人公益性捐款和资助累计达30多万元。

  一次,修保做了漏管切除手术,缝合的刀口长达11厘米。手术后第三天,一名委托人电话告知修保:明天法院要提前开庭。第二天一早,修保瞒着家人,不顾医生的阻拦,硬是躺在出租车的后座上赶到了5公里外的法庭准时出庭。修保把两把椅子摆在一起,中间留条缝,然后小心翼翼地坐了上去。庭审时,刀口裂开了,血水顺着修保的裤管流了一地,他硬是坚持了两个多小时。闭庭时,修保已经无法站立了。当委托人得知真相后,眼泪夺眶而出,感动地说不出话来。这场官司胜诉了,修保却再次住进医院,又做了两次手术。

  长期的律师工作实践使修保深切地认识到,只要每位律师都能抽出时间做点奉献,主动去化解各种矛盾,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

  1997年6月,吉林市印刷厂被法院裁定破产,法院将该企业2130余万元资产裁定给1253名职工作为安置费。然而,该厂原领导人却以自然人的身份用破产企业资产注册了一家新公司,职工们没有得到一分安置费。愤怒的职工为此多次集体上访。当他们来到吉林保民律师事务所向修保求助时,修保无偿地受理了他们的委托。修保到工商、法院等部门进行大量的调查取证工作,他多次走进职工家中,并掏钱给那些特困职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当修保得知300多名职工聚集到火车站准备集体进京上访时,他带领所里的律师赶到火车站进行劝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说,终于平息了职工们心中的怒火。经过两年的努力,此事得到了妥善解决。

  2000年,一纸吉林市国资局承担某厂3059万元债务连带责任的审判决让国资局领导愁眉不展。适逢修保到国资局办事,了解情况后,修保主动请缨免费代理了这个案子。他连夜组织律师赶写上诉状,在上诉期的最后一天上诉到最高人民法院。几个月后,最高人民法院向国资局下达了缴纳16万元上诉费的通知。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徼费限期的最后一天上诉费仍然没有着落。修保心急如焚,来不及请示匆忙跑回家里拿出个人16万元存款,汇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账户,使这个案件“起死回生”。此后他又多次自费进京代理诉讼、据理力争。通过长达5年的艰苦诉讼,这起事关国家财产是否遭受重大损失的大案最终获得胜诉。这场官司的胜诉不仅为国家财政免除了巨额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对政府今后避免类似纠纷,对吉林省乃至全国国资委系统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工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国资局向吉林市政府报送了《关于为维护国有资产利益做出巨大贡献的市政府法律顾问修保同志请功的请示》。市政府批复国资局的请示:为修保记二等功一次。

  24年的律师生涯,2000多件案子,为政府挽回损失10亿多元,为财政减少支出1740万元应付律师的代理费用;为企业挽回损失2亿多元;纠正冤假错案几十起,使9人得到无罪释放;无偿为弱势群体义务代理案件上百件,代理类似纠纷400余件,累计为3万名下岗职工及弱势群体讨回近2亿元的赔偿、补偿款和社保退休金;平息千人以上的大型上访和百人以上的集体上访30多次,使几十起集体上访事件走上了依法维权的理性轨道,使近万名破产企业职工重新有了生活保障……一串串数字背后蕴含着的是修保无私奉献的大爱,和他以维护社会正义与和谐为己任的大写人生。

  2003年,修保当选吉林省人大代表,参加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的第一天,修保看到会场外聚集着上百名老职工打着横幅,情绪异常激动地高呼要见代表。修保主动来到职工中间,说:“我是人大代表,有什么要求跟我说,我会把你们的意见带到会上去!”老职工们看着修保诚恳的面孔,激动地流出了热泪。一沓一沓的上访材料递到了修保的手中。

  这些人是吉林省通用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的职工,他们为国家做了几十年的贡献,却因为企业关停断交社保费,到了退休时没有养老金,生活没有着落。为此老职工们已长期集体上访几十次,并曾三次集体进京上访。听了职工们的哭诉,修保开始做老职工们的疏导工作:“我是人大代表,我愿意为你们提供义务法律援助!大家以后不要再这样上访了,希望你们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天太冷了,别冻坏了,大家回去吧!”。

  当修保捧着厚厚的上访材料返身上楼时,看到这些老职工齐刷刷地向代表驻地的大楼作揖,然后排着队离开了。看着此情此景,修保的眼泪流了下来,同时也深深感到了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义务。修保马上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人代会期间代表接待群众上访制度的建议》,并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4条具体措施。开会期间,修保帮助这些老职工们写申诉材料,并在此后的四年中,十几次走进这些老上访户的家中了解情况,无偿地为解决这些老职工的劳保待遇积极奔走。此后,通用机械厂的职工们再也没有大规模上访。在修保的帮助下,这起案件走上了依法诉讼的轨道。

  一次,看着修保前前后后为大家的事情多次奔波,老职工们围住修保千恩万谢,坚决要请他吃顿饭以表心意。在无法拒绝的情况下修保道出了实情:“今天是我老父亲78岁寿辰,全家人都在等我!”此言一出,在场的老职工们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2008年8月20日,当几百名通用机械厂的老职工第一次领到每月人均近700元的退休金时,大家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再次来到省政府,继而坐火车去全国人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但是,这次不是去上访,而是送感谢信。“感谢党中央,感谢人民的好代表……”这些老职工们悄悄地记住了修保父亲的生日。每年都有几位老职工代表着七百多位退休职工带着礼物,“强行”到修保的家中为老人祝寿。这种人间真情让修保颇为感动。

  做律师,要无愧于心;当代表,要全心为民。作为吉林省律师界惟一的两届省人大代表,修保不断对准焦点问题,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呼声。在当代表的10年中,他坚持走近农村和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提出化解社会矛盾的系列建议和代表意见119件,件件都关乎国计民生,其中的很多建议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采纳落实。《关于保障公安干警依法履行职务的议案》、《关于尽快解决农民房照问题的建议》、《关于增加法律援助资金,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建议》、《关于建立人大代表信访监督员制度的建议》……一个又一个议案凝聚了修保无数心血。2012年,他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政策扶持的建议》又引起了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为2012年吉林省政府重点督办建议。

  近年来,大量的信访和群访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如何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成了修保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2011年4月,在得到省市领导的支持后,经多方协调,修保个人出资近30万元创建了“吉林市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以尝试解决上述难题。这是国内首个以“依法信访,用法维权,化解矛盾,为民解忧,法律帮助,诚信服务,维护正义,促进和谐”为宗旨的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这个新型社会组织,主要是以执业律师为主体,邀请社会法律专家、法律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志愿者,通过从第三方角度为上访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形式,补充信访体制的不足。成立当年,中心义务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受理各类案件142件,结案91件;同上访人签订息访协议34件,并成功劝阻了20多名欲进京上访的群众。

  2012年5月,修保带领中心的同事们,经多方协调、多次取证、反复沟通,又成功地使一起涉诉近两年、矛盾一度激化到个别职工要用自焚等极端行为抗拒法院强迁的原“吉林市江南有色金属加工厂”未安置职工集体上访案得到圆满解决。修保一方面带领律师和法律专家现场释法,缓解紧张情绪,承诺协调有关部门给予搬迁救助;一方面与市、区政府和法院联系,反映情况,缓解了激化的矛盾。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与20户工人们签订了一次性息访救助协议,由政府支付每户7万元补偿款结案,3天内工人们就全部搬迁完毕。修保带领中心工作人员,在公证员现场监督下,帮助20户职工搬家并现场发放救助款时,工人们激动得挥舞存折,眼里流出了热泪,还自发地放起了鞭炮。此后,还组织秧歌队给政府和中心送去了感谢信和锦旗。另外,一起停尸三年、两会期间连续进京上访的德惠市大房身镇村民霍树波死亡赔偿案,也在修保和中心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于2012年4月得到了妥善解决,使涉案各方都非常满意,既保护了群众利益,也维护了市委和政府的公信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吉林市信访法律事务服务中心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独特而积极的作用,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媒体的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供中央领导参阅的中央政法委信息专报《政法动态》专门报道了吉林市成立信访法律事务中心的消息;省、市政法部门还在中心召开了现场会推广这种好做法;省委办和省政府办联合下发的2012年第12号文件中也明确指出要推广吉林市成立信访法律事务中心的好做法。

  在修保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收藏着6个厚厚的笔记本,里边记录着多年来上千人次的接访记录,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记载着的是一位民进会员、一名人大代表、一个以“维护社会和谐、保护百姓权益”为己任的当代律师的崇高品质和瑰丽人生。他用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社会彰显了当代律师推进法治、维护正义的价值追求,展示了心系人民、服务社会的时代风貌,弘扬了扶弱助困、促进和谐的职业典范。

 

(责任编辑:张润天)

作者:李鑫     责任编辑:zhangrun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