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之歌
——记民进会员、楚雄昊元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光平
何光平和所有的创业者一样,经历了创业的坎坷和艰辛。然而,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获得如此令人钦佩的辉煌业绩,成为楚雄市房地产开发业中的后起之秀?一个小小的个体私营企业为何竟能创造出每年上缴税费321万元的奇迹?一个最初从租借工程用具干工程到现在拥有1亿2千万固定资产, 2亿多万土地无形资产,7个子公司的企业?一个热爱民进组织,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防治“非典”中,向“非典”办公室捐资5万多元而不留姓名的民进会员?一个先后为灾区捐款达100多万元,为修建楚雄城市道路耗资235万元而无怨无悔的人?
认识何光平的很多人在思考这些问题!
认识何光平的很多人在回答这些问题!
何光平的成功是个奇迹!
何光平的成功更是一种启迪!
何光平热爱民进组织,倾心民进社会服务活动,对楚雄州的民进会员来说,更是一种特殊的感召!
有人说何光平象一棵青松,风吹不倒,雪压不折,在茫茫商海里顶风傲雪,勇立潮头。
漫漫求学路
何光平和所有的山区孩子一样,从小就对山外的世界充满了神奇的向往。何光平的童年和所有山区孩子一样一律染上了穷困的色彩。本应七采的童年因为贫困而变得黯淡无光,贫困象一个如影随形的恶魔追逐着何光平童年的求学之路,甚而威胁着他早年的求学生涯。走出大山,摆脱贫困,何光平小小的心里萌发一种朦胧的信念。由于这种信念促使何光平更加的勤奋好学了。山里人都知道,要走出大山,读书是一条捷径。然而,对于家境日益贫困的何光平来说,要将书继续读下去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不说学校离家很远很远,必须在学校里住宿,连煮饭吃的锅都买不起,只能等别人煮好了饭之后再借锅煮饭,最难于应付的还是每学期必须缴纳的书学费。那时候,何光平最痛苦的日子就是学校收取书学费的日子。当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光了之后,读书就成了何光平越来越难以维系的希望。就在要考初中的这年里,学校要收39元的书学费,而何光平的家里能卖的只剩下一只不会怀崽的老山羊了,为了读书,何光平和父亲一起将老山羊拉到市场上去卖,听着山羊那咩咩的叫声,何光平的心里焦急万分,如果羊卖不出去,他又该拿什么去交学费呢?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卖主,却又只给38元钱,38元并不算少,但是他要交的学费却是39元,不够一元又该到哪里去找呢?父亲当机立断38元将羊卖了,可还差一元钱却难倒了何光平父子俩。所谓一元钱难倒英雄汉,何光平父子真正体会到了这种刻骨铭心的艰难。38元撑起了何光平求学的希望之帆,38元钱让何光平再一次坐到了明亮的学堂里。然而,漫漫求学路,何光平迈出的还只是第一步。
历经一次次的艰难,何光平终于进入了初中的学习阶段,他珍惜这一次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努力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着。整个初中阶段,何光平都被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越着,在历经了一次次艰难的磨练后,一种对已有过的刻骨铭心的艰难的真实体验使他百倍地懂得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他的各门功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初中毕业,何光平顺利地考上了三街乡高中班,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家乡树苴来到了三街中学。此时,他的家庭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家里每个月都能给他60元的生活费。何光平的经历很不平凡,何光平的不平凡是从高一的下学期开始的,一直要求上进的何光平虽然在努力学习着,但那种对山外世界的热切向往仍然在悄悄地敲打着他的心,改变学习环境到城里读书的强烈愿望紧紧地揪扯着他的心。他省吃俭用把家里给他的生活费一点点地积攒起来,随着他积攒的钱不断增多,他到城里求学的希望也在不断的膨胀。日子一天天过去,何光平焦急地寻找着到城里读书的机会。当学校放暑假的时候,一个在楚雄二中读书而又深知何光平心愿的朋友告诉何光平,楚雄二中假期要补课,在他的努力下,二中的老师已经同意何光平参加假期补习。就这样,何光平走进了楚雄二中的假期补习班,假期补习结束后,何光平在老师的帮助下,学校同意以议价生的形式招收他为二中的学生。何光平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然而议价生就意味着要交一笔议价费,仅凭何光平手里的那点积蓄是不够的。处在困难中的何光平惊喜地发现,楚雄卖的玻璃,价格比树苴的整整便宜一个倍,急需钱用的何光平把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全部用来买玻璃,然后将玻璃拉到树苴以树苴的价格卖出。就这样,何光平用卖玻璃赚的钱交了学校的费用,顺利地走进了楚雄二中的学堂,实现了到城里读书的梦想。进入楚雄二中后的何光平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然而城市和乡村的教学差距使何光平在学习上感到了一种难以跨越的困难。他尽其所能地努力学习着,终于顺利地拿到了楚雄二中的高中毕业证。高中毕业的何光平清楚地认识到,凭自己的学习成绩,要上大学是很困难的,而不去上大学自己又能做什么呢?何光平人生道路上的另一个求索历程又悄悄地进入了他的人生轨迹。
艰辛创业
创业,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都充满了无尽的坎坷和艰辛。高中毕业的何光平在无法继续深造而又不愿回树苴老家的情况下,创业就成了他走向城市的唯一通道。何光平象所有的农村青年一样,开始了由农村走向城市的艰辛创业。打工,成了何光平这一时期生活的全部内容,挖土方、蹬三轮送货、看场子、守铺子,只要能生活下去,何光平什么活都愿意干。经历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何光平心里十分清楚,农村和城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天地,而山外的生活正是他多年来所热切向往的,既然出来城里读书,就要在城里闯出一条路来。对他来说,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在城里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时的何光平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城里活着,只要活着就有了拼搏的机会。就这样,何光平在城里打了三年工,三年里没有回过一次家,三年里他经历了无数的饥饿与寒冷,一天只吃得起一个面包的痛苦,无钱住旅店的辛酸,有病无钱买药的尴尬,干了活拿不到工钱的无奈,何光平勇敢地坚持着,为了理想他有勇气面对所有的困难。一个偶然的机会,何光平认识了楚雄玻璃销售点的负责人并成为玻璃销售点的推销员,推销玻璃使何光平尝到了赚钱的滋味,何光平大胆地在玻璃的世界里挥发着自己的能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何光平刚刚看到一点生活的美好希望时,在一次和河南安阳一个客户的玻璃买卖中,何光平被骗得血本无归,当他从河南回到昆明时,身上已经没有一分钱。惨痛的教训促使何光平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实力和出路,他清楚地意识到,要想在社会上闯荡,必须具备许多知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抱着外出学习的强烈愿望,何光平离开楚雄到了海南打工,在海南打工的日子里,何光平猛然发现,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必须掌握一门技术,光靠打工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一年后,何光平又回到楚雄参加建筑业上岗证的培训,至此,何光平另一个创业历程又迈出了新的脚步。
柳暗花明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何光平的创业生涯正是在经历了无数的坎坷与艰辛后才看到光明的。
何光平在取得建筑业合格资质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组织农村民工进行劳务输出,他想,劳动是可以创造财富的,而劳动也需要有组织,组织一班人有组织地参与社会劳动,一定是一条好的出路。他迅速回到树苴老家,把村里部分愿意外出打工的青年组织成一只集体打工队伍,带到楚雄后又吸纳了一部分民工,组成35人的打工队伍联系到双柏县参与老虎山电站的建设工程。进入工地后,何光平一边干活,一边管好自己带来的民工,哪个民工有了困难,他就及时地帮助解决,对每一个民工他都与诚相待,针对工程拖欠民工工钱的情况,他总是在自己不领取工钱的情况下,尽力促使民工工资按时发放,他的原则是,自己只要有饭吃就行,而民工的工钱不能拖欠。正是他的真诚赢得了民工们的心,民工们在跟随何光平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何光平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就这样,何光平带着他的民工们走南闯北,哪里有工程就到哪里去,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何光平认识了许多建筑老板和建筑工程师,并积累了许多工程技术。1997年,何光平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在和十四冶工程处租借十九块模板、七个绞架的情况下,承包了开发区一号桥的基础工程,开始自己单独承包工程。资质的取得,优质的工程质量,各种工程技术的不断积累,工程项目的大量累积,促使何光平真正走上了创办自己公司的广阔大道。当有了更多的财富积累后,何光平明显地感到,他的公司应该在业务上作一些转换,于是,何光平又开始了向房地产开发业的大进军。
打造独具风格的“凤山书院”小区
对于企业来说,要求得大的发展就必须创出自己的品牌。何光平在转向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房地产行业中创出自己的品牌。楚雄的房子虽多,但却缺少好的高品位的住宅小区,而高品位的住宅小区又必须依托高品位的东西,从而达到提升住房品位的目的,创造高质量高品位的住宅小区。企业是需要赚钱,但企业更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树立品牌就是要社会认可,要社会认可就必须研究这个城市,而要研究一个城市首先要研究城市的文化,只有文化才是永远不灭的东西。只有历史和文化才是值得推敲的东西,而企业和文化的结合又是一种双赢。何光平在确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后,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重建“凤山书院”,依托“凤山书院”创建“凤山书院小区”,让住宅小区围绕在书院周围,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住宅小区,从而提升住宅小区品位,树立昊元房地产开发公司品牌的房地产开发方案。目标一旦确定,何光平又恢复了奋斗的勇气,“尽自己所能,穷究天下的道理来实现最好的命运”是何光平最喜欢的名言,何光平对知识的渴求是永无止境的,而“凤山书院”的重建,一方面是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创造一个学习新知识的良好氛围。书院重建,将聚集楚雄文化界的各类贤达,在有效保留文化界成功人士的各类作品的同时,还可以把自己安放在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环境之中,在做好房地产开发的同时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爱好和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弥补自己读书少的不足。
2008年,“风山书院”小区以其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环境结构被楚雄市建设局授予最佳居住环境奖。如今,何光平的“凤山书院”小区已经成为楚雄市房地产开发的一道亮丽风景,何光平的名字也和他的“凤山书院”小区一起镌刻在楚雄房地产开发业的历史之上。
拓展公司业务,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何光平又把目光转向了更加广阔的市场。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变换,他又先后成立“滇洱古道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楚雄市利通建材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德宏滇洱古道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何光平的公司在不断扩大,何光平的业务在不断地拓展。“莲池映月”是他正在开发的新项目,这个新兴项目也将和“凤山书院”一道,成为楚雄房地产开发中独具特色的一景。
加入民进展风采
在何光平的心里,民进组织是一个特殊的气场,这个气场深深地吸引着他,焕发着他创业的无尽激情。2004,何光平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民进组织,自加入组织的那天起,何光平就积极投身到楚雄民进社会服务活动中,他深切地感觉到,在民进这个特殊的气场中,像他这样做企业的人不仅能够找到创业的激情,更能够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从此,何光平以民进组织为依托,向困难学校捐款捐物,向灾区捐款捐物,把一腔热忱抛洒在民进组织扶贫济困社会服务活动中。
2008年9月至今,何光平投资楚雄市第一个226线道路工程BT项目,工程造价6000万元。
2008年12月,投资楚雄市东南片区226线22号道路工程,工程造价3000万元。
2010年3月至今投资楚雄市东南片区16号路(8-9号)路段,工程造价235万元。
近年来,何光平先后向楚雄市沙溪小学、楚雄市紫溪中学、楚雄市鹿城小学、德宏州盈江地震灾区等捐款100多万元。
2009年,昊元房地产公司下属企业被楚雄州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2010年,被云南省农业厅评为“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2010年,被评为生物开发“云南省龙头企业”。2011年,被评为楚雄州林业产业“第一批龙头企业”。
何光平的成功是一个奇迹!
何光平的成功更是一种启迪!
何光平热爱民进组织,倾心民进社会服务活动,对楚雄州的民进会员来说,更是一种特殊的感召!
有人说何光平象一棵青松,风吹不倒,雪压不折,在茫茫商海里顶风傲雪,勇立潮头。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