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汤建人:建功立事 顺天应人
——记民进中央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西省委会主委汤建人
汤建人(左一)把“1%工程”爱心乒乓球桌送到原中央苏区广昌县的农村学校
他是一位思维敏捷的智者,在全国率先提出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告知制度,创立了行政监察日志制度,为提高行政监察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画上精彩一笔。
他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仁者,组织发起“1%工程”公益项目,帮助贫困学生,扶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在全社会的捐赠者与受助者之间架起一座爱心的桥梁。
他还是一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循环上升、知行合一,不断拼搏创新、持续精进的学者,一位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躬身为民者。
他,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充分享受为实现人生目标而付出艰苦努力的快乐。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江西省委会主委汤建人。
(一)
汤建人出生在江西宜春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给他取名为“建人”,蕴涵“要做事,先做人”的人生哲理。父亲的良苦用心成为他享用一生的“行为准则”。
1976年,汤建人从宜春中学毕业后,满怀豪情地来到宜春三阳公社插队。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他和知青点的青年一起,光着脚丫站在冰冷刺骨的泥水中掘土挖井,寒气由脚底传遍全身,犹如掉进了冰窖里。他乐观地说,这是磨练意志的最好机会。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我光着足从井下爬上来,将冻得发紫几近麻木的泥足在水田里洗洗,穿上鞋袜时,从足底升起的那股暖流,使我觉得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穿着鞋袜走路了。”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他考入中南矿冶学院,毕业后到江西铜业公司永平铜矿工作。他经常说,两年插队生活,历练了“吃苦耐劳”的品德;永平铜矿工作,培养了强烈的“尽职尽责”的意识。他认为,做人若没有过硬本领,人做得再好,只能说是尽了心,不可能尽到职。于是,他开始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人生进行曲。1984年,他考入东北工学院,攻读采矿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从事矿山科研工作。1988年,他考入中南工业大学,攻读矿山系统工程方向的博士学位,后又进入东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国家宏观经济研究工作。1995年,作为江西财经大学引进的特殊人才,他回到阔别多年的红土地,成为学成回赣的首位博士后。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汤建人用知识改变了自己,成就了事业,展示了一位学者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风采。作为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院长,他在江西高校率先探索“校企联姻”的办学模式,帮助一些国有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为江西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促进全省高校管理学科的发展,规范管理咨询和培训市场,他又倡导发起成立了江西管理学会,十几年来该学会一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实现了预期的效果。1995年,他作为采矿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被评为企业管理专业教授,成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等10余项科学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论著2部,获得国家专利2项,一项成果荣获冶金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他的科研成果回答了长期困扰经济学术界关于现实总供求缺口的弥合过程究竟是不是线性的问题;在管理学科依据人际关系数首次提出组织成本概念。1997年,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江西十大杰出青年”。
2000年,在新世纪的开启之年,汤建人担任了江西省监察厅副厅长,迎来人生新的起点。他以学者的睿智、系统的理论,完善了政府的监察管理,彰显了学者型领导的魅力:上任做的第一件事,探索建立了建设工程招投标告知制度,牵头协调省政府9个部门,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建立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4项制度执行情况的告知制度,将行政监察关口前移,化事后监察为提前预防;在全国首创行政监察日志制度,增强监察人员的责任感,提高行政监察的实效性,实现中小学课本出版发行首次招投标零投诉;作为省政府行政投诉中心首位主任,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行政投诉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汤建人在行政监察岗位的10年,坚持做到“执法有公心、工作有热心、监察有细心、对人有爱心、事事有信心、遇事心比心”,赢得领导、同事、群众的好评,许多经验和做法得到中央纪委、监察部充分肯定,不少在全国推广,为源头上治理腐败、维护良好行政秩序作出了突出贡献。
“职务意味着责任,领导意味着服务,权力意味着奉献”,2008年担任省政协副主席 后,他仍经常以此提醒勉励自己。他始终认为, 领导干部都是从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今天走上领导岗位,如何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牢记责任,在思想上将人民群众真正当作衣食父母,在语言上与人民群众真情交流,在生活上更贴近人民群众,在工作上扎扎实实、公正公平为民办实事,这对每一位领导干部从思想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和永恒的课题。2010年,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更好地解决基层群众病有所医的问题,他亲自主持并率队开展“百所乡镇卫生院调研”。课题组设计了4种调查问卷,省、市、县政协联动,选取了全省104家乡镇卫生院进行问卷调查,调研组共发放调查问卷2288份,回收有效问卷2085份,广泛听取了乡镇卫生院长、医生、患者以及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形成了《抓住医疗改革契机,发展农村卫生事业》调研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 ,并得到重视与采纳,促进乡镇卫生院的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专业医务人员 实行公开招聘制度。
(二)
近年来,在江西不少的捐助现场,总是回荡着充满爱心、优美动听的歌声:
“善小啊善小,你是小草,满园春色添俊俏,你的美丽,让世界更美妙;善小啊善小,你是阳光,万物生长不可少,你的无声,让春雷响云霄……”“爱的使者,快快飞翔,去看涓涓细流,汇聚成洋……”
这两首歌的歌词均由汤建人创作,歌名分别为《勿以善小而不为》、《爱的使者》。他动情地说,爱,在每个人心中,不仅存在,还很强烈。当今社会最缺乏的不是爱心,而是点燃爱心的火把。希望歌声引导人们积小善为大爱。
一直以来,对于助学帮困,汤建人有着特殊的情怀。原来,十几年前在一次家庭聚会中,从教师岗位退休多年的老父亲突然提出,要将自己毕生积蓄全部捐赠给家乡的教育。面对老父亲的提议,家人沉默了。“当时,家人并不富裕,大姐、二哥还下岗在家,我们起初并不理解父亲!”他深情地回忆说,是父亲的执着,让全家人体会到,父亲从助学的爱心奉献中获得快乐,也给家人带来愉悦的感受,“原来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2009年2月,由他倡导,共青团江西省委、民进江西省委会和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创立“1%工程”,以“捐献1%,爱心100%”为主旨,倡议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和个人捐赠年收入或劳动时间等拥有可支配资源的1%,建立专项助学基金,用于救助贫困学生、援建农村贫困学校、促进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谈及倡导发起“1%工程”的初衷,他动情地说:第一,助学帮困,是民主党派应有的责任。第二,社会不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总有人需要帮助,发展公益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第三,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好的文化。爱心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1%工程”,就是为企业构建好的文化,提供一个平台和渠道。第四,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传承下来和传递下去,并不断发扬光大。
汤建人也是“1%工程”的最热心推动者。作为名誉理事长,他深知公信力是公益项目的生命所在,“1%工程” 向社会郑重承诺:资助的孩子,一定是需要资助的孩子;捐赠人捐赠的钱,100%用到贫困孩子身上,绝不跑冒滴漏一分钱,绝不从中抽取一分钱作为管理费、运作费。通过实施“1%工程”,汇聚爱心细流,播撒爱心种子,传播爱心文化,在全社会营造“有爱就有帮助、有帮助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快乐、有快乐就有健康”的浓厚氛围。
2012年9月,为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体育设施,在青少年中传播爱心文化,“1%工程”启动对全省100个县、区贫困中小学捐赠爱心乒乓球桌活动,在当地学生心中留下爱的印记。一位学生在文章中写到:“让我们的爱心如那乒乓球般不停地传递,蹦跃出爱心的火花,由一个人、一群人,到全世界人的爱心接力,让爱川流不息,让爱汇聚成洋!”民进中央一位领导作出高度评价:“小小乒乓球台,做出了大效益。学生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学生的品德,学生纯洁的心教育了会员,坚定了大家做好此事的决心,宣传了多党合作的优越性。”
饱含着汤建人爱心理念的“1%工程”,通过助学帮困、抗灾救灾、扶贫济困等活动,如今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爱心公益品牌,荣获“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奖。
汤建人(左二)率民进调研组在南昌市青山湖区调研服装创意产业
(三)
“我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民进组织的培养、关心和爱护下,从一名普通教师和民进会员逐步成长起来的。”汤建人经常提醒自己,只有怀着一份感恩的心努力工作,才对得起组织的培养和关爱。尤其要少一点名利思想,多一点事业心;少一点权位思想,多一些责任心;踏踏实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在担任民进江西财大总支主任、民进江西省委会委员、常委、副主委期间,汤建人总是在繁忙的学术、教学、行政工作中挤出时间,参加民进省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2007年,江西民进事业的接力棒传到汤建人手中,他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此,他亲作一幅对联自勉并与江西民进会员共勉,上联:勤勤恳恳干扎扎实实党派事;下联:老老实实做堂堂正正民进人,横批:立会为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团结带领民进省委会其他班子成员,审时度势,谋篇布局,不断开创江西民进事业的新局面。
作为民进省委会主委,汤建人高度重视民进组织文化建设。他认为,文化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方法总和。文化是组织的灵魂、精神家园,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产生和维系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在他的提议下,民进江西省委会组织开展了江西民进地方组织文化的大讨论,凝练了“政治坚定、志向高尚;求真务实、民主团结;情趣高雅、健康向上”的江西民进组织文化。通过小处着手、实处用力,增强了江西民进组织的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塑造了富有江西特色的民进地方组织文化。
2009年2月,民进省委会组织了别开生面的新春茶话会,专门答谢参与江西民进新春爱心联欢会书画义拍活动的爱心人士。汤建人在会上的致辞至今令人难忘:“新春爱心联欢会自始至终洋溢着大家对民进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大爱,让我非常感动。我当时就想,该如何表达这份感动?想过在南昌最好的酒店宴请大家,但很快我又把它否决掉了,因为再好的宴请,在大家的大爱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请大家来聚一聚,吃点粗茶淡饭。这个茶,是我从家里拿来的;吃的蛋炒饭,是机关同志亲自从超市购买的最好食材并亲自下厨做出来的。我想,只有这份真心,才对得住各位的爱心。”
汤建人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民进省委会重点工作,关心会员和专职干部的进步。2008年冬天,一所高校民进基层委员会负责人的任用需要沟通,恰巧,他接到这所高校50年庆典活动的邀请,于是,他下午在南昌参加完省里会议后,立即冒雨驱车400公里,晚上11点多才赶到学校。该校党委主要领导深为感动,主动谈及支持学校民进组织设想,有效促进了学校民进组织的发展。
近年来,在汤建人为主委的民进江西省委会领导下,全省民进会员同力同向、奋力拼搏,实现了江西民进事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目前,江西11个设区市级地方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其中,5位设区市级组织民进负责人担任了市政府副市长。“1%工程”成为江西民进社会服务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民进省委会成功承办了民进中央“长江流域湖泊的保护与管理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专题”研讨会,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
汤建人曾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忠实拥护者和坚定执行者。他坚定地说:“这项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政党制度。我加入民进组织,就是想在理论上不断探索,工作中主动实践,努力为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尽自己的一份力。”
近年来,汤建人认真履行民主党派人士的职能,积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良策,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贡献。在全国“两会”上,他先后提交提案、议案和建议近百个。他提出的“建设新农村惠及农民”、“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的防治”等建议,引起全国人大代表的共鸣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关于开展学校教育普查的建议”,教育部充分肯定。他们表示,像开展经济普查、人口普查一样开展学校教育普查,这个建议很好,我们认真考虑,准备与有关部委进行协商。
在江西,汤建人带领民进成员,经常深入厂矿、企业、城市和农村调查研究,提交了不少有情况、有分析、有见地的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参考。2001年,万载县芳林小学发生爆炸案,40名小学生不幸死亡,他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就赶到现场,通宵达旦地开展调查工作。当时,有人对爆炸事件真相无端猜疑,他在情况通报会上亮明身份:“我是民主党派人士,亲自参加事件调查的全过程。我负责任地说,大家在报纸上见到的、在广播里听到的、在电视上看到的,完全是客观事实。”短短的一席话,稳定了群众的情绪,展示了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风采。
参政议政多出成果、多出精品,是民主党派工作的永恒主题,而精品往往出自于审时度势和真知灼见。2010年汤建人在率领省政协委员视察江西普通高考考场时,获知高考作文题为《找回童年》,他敏锐地意识到,32万考生的作文,是了解青少年成长思想状况的第一手宝贵资料。民进江西省委会及时提出《对高考作文〈找回童年〉答卷进行综合分析,更好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平时提案,省政协以《重点提案摘报》形式报送有关省领导,时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作出批示:“这个建议很好,特别对掌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请省文明委会同省政协、省教育厅、团省委等部门做好分析和座谈工作,并整理成分析报告报有关部门参阅。”省文明委、省教育厅等单位迅速予以了落实。
“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参政为民”,这是汤建人给人的最深印象。面对未来,汤建人豪情满怀。他坚定地表示,要一如既往地团结带领江西民进会员, 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尽心尽责地把民进事业和多党合作事业做得更好,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不懈地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