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了,我就开心了
——常德民进会员张敏侧记
在市级优秀班主任中见到常德武陵区工农小学张敏的名字并不意外,早在2011年的湖南省首届小学教师素养大赛上,她凭借精彩的课堂教学片断演示、精辟的现场问答以及扎实的数学功底征服了评委,获得大赛一等奖。今年教师节表彰会上,她向大家娓娓讲述了17年来当班主任的育人心得。
学生的好榜样
9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工农小学时,正值大课间活动时间,因为是下雨天,很多同学在教室走廊上玩耍,而91班的大部分学生却在操场上活动。见记者来采访,扎着马尾辫的张敏笑脸相迎,随她来到教室,看到有的学生正在读课外书,有的正在下象棋,还有的正专心画漫画。教室干净整洁,后墙的板报新颖别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字样很醒目,下面是学生优秀作文赏析,旁边5根圆柱形的图标分别代表卫生之星、学习之星等。记者的到来乐坏了班里这群爱说话的孩子。“张老师做事很有条理性。”“张老师很温柔,都是跟我们讲道理。”“班主任处理事情很公平、很民主。”“她玩的时候像姐姐,谈心的时候则像妈妈。”“她还很幽默,遇到调皮的男生,会幽默的提醒。”……大家簇拥过来,七嘴八舌地评价道。向梦雅很喜欢上张敏老师的数学课,因为课堂气氛很活跃,表现出色的同学还能得到老师的奖品——糖果、冰淇淋和学习用品。彭振寰很感激张老师,去年,他的腿因跑步受伤后,是张老师及时买来药水给他擦上。杨辉鸿父母在外地打工,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的他早把张敏当成了“妈妈”,有什么心事,都会向“妈妈”倾诉。张迅以前不爱运动,在张敏老师的带动下,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陈金鸿从外校转过来时,成绩跟不上班,也有些调皮,经张敏多次悉心辅导和促膝谈心后,成绩提升较快,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得到了纠正。这些事例都是学生主动告诉记者的,在他们眼里,张敏就是他们的榜样。
“老师好厉害,不仅数学教得好,书也读得多,还经常和我们交流心得体会呢!”学生王成斌用羡慕的语气说道。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学校推行“每日一诵”活动,即第一堂课前用几分钟时间诵读一首古诗词。时间久了,有的学生就像和尚念经一样,没有记在心里。为了让孩子养成诵读习惯,张敏特意买了一本《日有所诵》的书,供学生诵读。“我骨子里有些‘倔’,一旦认为是对的,就一定要坚持。”张敏说,两年来,91班的学生“每日一诵”坚持得很好,诵读的名家名篇很多,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周一帆很有才,诵读了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后,上学期期末考试前,他模仿《江城子》词牌格式填写了一首自己和同桌参加考试的词,内容诙谐幽默,让同学们佩服不已。为了让学生诵读起来更容易,张敏会事先上网查资料,将与诗词相关的内容做成幻灯片,图文并茂地教给学生。
“亲爱的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张老师呢?我还真有点想你们,大家的数学学到哪里了,掌握得怎么样?”这是去年9月,张敏被派去华中师范大学进修学习时,给91班同学写的一封信。信里和同学交流了外出学习的心得,和对同学们提出的希望。张敏说,写信是真的想念这群朝夕相处惯了的孩子们,同时也想告诉他们,老师在外地也在学习,可以一起加油。当学生收到老师从外地寄来的信件时,兴奋得不得了,纷纷奔走相告。
学习要快乐,有梦想
总结17年来当班主任的“诀窍”和方法,张敏说,当班主任不一定凡事都细致入微、亲力亲为,需要智慧和用心。她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课内要全神贯注地学,课外可以痛痛快快地玩。”她要求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读死书。在她的带动下,班级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辩论赛、知识竞赛、表演剧、脱口秀等让学生展示了各自的才艺,丰富了课余生活。班上有几个同学特别善于模仿,擅长表演,张敏便让他们表演课本里《司马光砸缸》的精彩片段,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学生周元轲酷爱主持,说话也经常妙语连珠,张敏便让他主持班级活动,还让他进行个人脱口秀,给同学们带去不少欢乐。
张敏坦言,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孩子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生活枯燥,如果不鼓励他们多参加活动,制造一些快乐,孩子们今后回忆起童年时光,都不会留下难忘的回忆,还会感到压抑,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不利。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课,张敏不是上新课,而是问同学们有没有期望实现的梦想。见没有学生主动说,她便例举了读六年级的女儿办音乐会和开画展的梦想,还讲述了女儿打算如何实现梦想的细节,听完后,同学们受到了启发,纷纷表达心中的梦想,并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约定——小学毕业前夕,举办一个“班级梦想秀”,让同学们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张敏说,这样的开学第一课给了孩子们指明了方向,让他们学习更有动力了。
换一种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
当班主任,批评和表扬学生是常有的事,在张敏看来,用恰当的方法就能收到不同的效果。表扬学生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否则,久了之后就会成一种模式被学生习惯。学校提出的“天天见到你,处处感动你”在张敏班上绝不是一句空谈的口号。“我会在我的工作记录本上写一些学生感动我的事例,还会向全班同学娓娓讲述这些感动的瞬间。”学生会觉得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欣然接受。说到这里,张敏讲了一个小故事。最近的几天经常下雨,同学们的雨伞如果到处乱放,不仅会弄湿地面,还显得很杂乱。她便让值日生将伞卷好,统一放在窗台上,起初,大家都交给值日生做,慢慢地,每个人都养成了把伞卷起来摆好的好习惯。
五年级的学生了,会有一些青春期的懵懂与悸动,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种懵懂与悸动,张敏将男生和女生分开召开座谈会,聆听他们对青春期的困惑,并给他们一些正确的指导。“及时的引导,就会让孩子们有正确的认识,不至于误解和迷茫。”张敏笑言,当她和孩子们畅谈这类问题时,不会用说教的口吻,这样孩子们反而会有逆反心理,而是和他们平等交流,就像知心姐姐一样,这样更容易获得学生的信任。
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张敏每周四都会制作“家校联系卡”,卡上都写的是学生昵称,如小涛、金鸿、一帆等,这样家长读起来也会格外亲切。陈金鸿的妈妈感触最深,儿子以前刚转来时非常调皮,在家就只看电视和玩玩具,在课堂上喜欢扰乱课堂,成绩也有些跟不上,在张敏的多次义务辅导下,儿子的成绩有了很明显的进步,行为举止也变得文明了,这些都是她第一时间通过“家校联系卡”了解到的,她很感谢张敏的这份用心。卢雨林的爸爸很认同张敏让孩子多阅读、看好书的主张,他还特意为班级捐赠了一个图书柜。有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张敏干起这些琐碎的事来更有劲儿了。“我也是一名家长,我有责任让孩子学习和生活得更好。”这是让张敏对家校联系乐此不疲的动力。
张敏一再强调,她当班主任干的都是小事,只不过要用这些小事育人,还是需要一定的智慧,也需要细心和用心。她所教的学生明年6月将小学毕业,张敏希望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的学习时光是快乐的,美好的,也是很有收获的。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