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创业经与公益心

——记民进会员、青年企业家王东平

发布时间:2013-10-10  来源:民进福建省委会

放大

缩小

  因为民进省委要创办一个画院,一次偶然的机缘,朋友介绍说他认识一个青年才俊 也是民进会员,是个喜欢文化、热心公益的人。于是便认识了王东平。于是王东平便成了画院初创的赞助人。

  初见东平,给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平实素朴、谦逊内敛。交往之后才明了,他平实素朴的背后,蕴藏着他特有的机敏、智慧和热心。

  这位看起来个子不高、貌不出众、年仅38岁的男人,身后却拥有庞大的产业,领域涉及能源、房地产、酒店、文化影视等,旗下企业遍及福建、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尤其让人钦佩的是,他多年来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他最为让人新奇的称号是“青年创业志愿导师”。

“英雄”少年 白手起家

  的确,他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以传授给青年创业者,他从仅两个人的小“作坊”做起,将企业做成了一家包括房地产、能源和酒店业在内的、拥有几千位员工的集团。

  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勤于思考、喜欢联想、善于突破的上进青年。早在厦门大学学习管理专业的他,就积极用所学知识与生活中所见所闻联系起来。看见街边的一个角落,他就会想要如何利用和装扮它,它才会与周围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与周边的业态相辅相成。他十分喜爱自己的专业,并不断的把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转变成一个个创意、策划方案。他对创意和策划几乎着迷。三年级时,王东平终于抓住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社会实践中观察、思考的成果,为一家实力企业撰写了一份14张纸的策划方案,反复修改后他慎重地到学校门口的打印店里打印、装订好,然后用挂号寄了出去。多少次尝试之后的这一次,他获得了第一次重大的成功,14张纸的文案最后换来一部价值18万的轿车。这家企业奖励给他这部轿车,这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他的巨大激励,不仅给他带来人生的惊喜,更给他带来了人生的重大转变。“一切皆有可能”——王东平从此有了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离开学校以后,王东平用变卖轿车换来的钱,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那时他 到福州,可谓举目无亲,孤立无援。他自己既做老板,又做推销员,推销文化用品和杂志。

  慢慢累积了人生的第一笔钱后,他与伙伴创办了新思路文化传媒公司,从事会展业务,他将会展业务累积到的财富,再投向房地产、能源和酒店业。

  创业不易,对于一个从贫困农家出来的人更不容易,在谈到自己之所以成功的重要经验的时候,他说:中国有句古话叫“背水一战”,因为我们无路可退,退回去是家乡的贫穷,我们只能往前走。

  根据自己的经历,他并不认为创业需要很大一笔资金,“如果你一开始有很大一笔资金,你只是在管理一份产业,或者说,是父辈留下了很大一笔产业让你来管理而已。所谓创业,是没有祖辈留下来的资金,也没有银行给的大笔贷款,从零开始开创事业,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作为青年创业志愿导师,他告诫青年创业者应脚踏实地发展,他举例说:“创业之初,我并没有去设定一个目标,要让自己的企业发展成为一个跨行业、拥有几千人的大集团,当时只是想着一定要努力,要让自己有房子住,让自己生活更好一些,只有随着做成了既定目标的每一件事,每天都取得了进步,具备了做下一步事情的基础,企业才发展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顺势而为 抓住商机 

  上世纪90年代,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开始吹响。1996年11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福建与宁夏结为对口帮扶省区,一些嗅觉灵敏的福建民营企业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王东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宁夏的发展空间让王东平产生了进军大西北拓展事业的冲动。通过一番市场调查,2000年伊始,他和伙伴 决定远赴银川二次创业。

  然而,当时的宁夏,创业环境远没有沿海地区好,而且又是个少数民族省区。他们 得到的第一个项目是旧城改造。面对1700多户的原住居民和4个不同体制的企业,所有的拆迁工作都要由自己去完成,作为初来乍到、年仅25岁的王东平,困难难以想象。一个年纪轻轻、陌生的外地人,如何取得当地回民的信任和支持呢?这是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整整大半年,各种焦虑和煎熬每天折腾得 三更半夜难以入睡,又早早醒来。那个时候,他说,每天天刚亮的时候,听见窗外环卫工人沙沙沙的扫地声,就觉得他们特别的单纯和幸福:扫帚的一收一放之间,他们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他的内心不由生起一份羡慕之情。

  王东平终日不断地走街串户,挨家挨户去做大伙的工作,跟大家沟通,并把大家的顾虑和想法都记录下来,然后不断地去修改、完善自己的拆迁方案和旧城改造计划。这过程中,他深深理解当地居民对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和这份基业的留念与不舍,同时也看到他们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与渴望。这无疑打动了王东平内心最善良的那根弦,甚至让他起了恻隐之心。他开始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他给他们作出了最郑重地承诺。

  有一次,王东平看见一位老大娘的手指关节肿大的厉害,他立即上前询问情况。然后他利用回福建的机会,找到名医咨询并买回了相关药物。回到宁夏,他马上找到大娘,一连几天用药水给她涂抹和按摩,同时和她拉家常,谈生活。就这样,的真诚和热心终于打动了大娘、感动了街坊,最后取得了大家的信任与支持。

  旧城改造完成之后,王东平一项项兑现自己的承诺,他把所有的居民妥善安置好以后,才开始对外出售剩余房子。他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肯定和赞许。

  经过十余年的奋斗拼搏,王东平的事业不仅在宁夏站稳了脚跟,而且越做越大。王东平先后在宁夏投资建设了包括 “福宁城”“福州商业步行街”、“农垦 ”、“凯威观湖一号”、“凯威国际商业城”等房地产项目,总建设面积超过120万平米。同时在宁夏、内蒙等地还涉及天然气、煤矿、煤焦化等能源项目的投资。新思路集团作为宁夏福建对口帮扶协会会长单位,为闽宁两省区企业间的友好协作、沟通交流搭建了桥梁,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与带头作用。

  也许是基于深厚的宁夏情结,王东平于2013年6月策划并赞助和组织了一次颇具规模的 “闽宁情深——福建省开明画院画家及福建省著名作家赴宁慰问采风”活动,20余位福建知名作家书画家对我省援宁干部和支教老师开展艺术慰问,与宁夏开明画院进行对口交流,并对宁夏以及西部的民族风情、文化民俗、风光建筑做了一次深入的采风、创作。

帮助青年 志愿导师

  做慈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王东平与常人不同的公益理念。

  尽管在自己创业领域中统治着涉及酒店、地产、能源、物流、文化影视等庞大的商业王国,他却乐于在中国青年创业计划(YBC)中担任一名志愿者。

  作为YBC中的一名志愿导师,说:“我深深理解创业者在创业之初,那种渴望帮助的心情。作为创业导师,能以自身的经验教训给创业者以指导、帮助、建议,让他们少走弯路,这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王东平将自己的许多时间投入到YBC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做着最朴实的事情。他始终用自己亲和的态度、正面的鼓励来对待创业青年,他总是在忙碌的事务中,抽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创业青年更多的支持和辅导。特别是他担任残疾创业青年张敏的一对一导师,付出了比 其他导师更多的时间、爱心和智慧。张敏是个高位截瘫的青年,当时是她母亲用轮椅推着她和她的十字绣作品来到志愿者基地。一个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的人和出自其手的精美十字绣作品,让大家惊讶了,也让王东平感动了。说,自己被张敏创业的执着与热情深深感动了。

  因为张敏行动不便,王东平除了在创业经验上予以传授外,还积极地为张敏寻找合适的工作地点,帮助产品营销 ,关心日常生活,多次到其家中上门辅导和看望慰问张敏。如今,张敏不仅自己成功创业,还带动附近的许多残疾朋友一起加盟创业。看着她的项目一天天在推进,他也很欣慰地与她共同收获喜悦。

  扶助创业青年是一种收获,收获一种平淡,收获一份真诚,收获一丝喜悦。这是一份公益 的事业,更是一种和谐的事业。王东平说,当初自己创业的时候,没有得到这样的帮助,知道创业的艰难。现在青年创业有了这个平台,我们作为志愿者,应该奉献点点滴滴。

热心公益 大爱无私

  “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积累个人财富变成次要的事,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王东平很强调“责任”,除了对企业的负责,履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他一样也是不遗余力。

  作为全国第一个由异地商会捐赠的“宁夏见义勇为基金会”,在宁夏有很高的声誉。王东平的新思路是基金会的发起人之一。提到创建基金会的初衷时,他说,“这基金会是在宁夏福建商会中的企业家共同建立的,我们只是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那些帮助过 别人的英雄。因为社会确实需要这样的英

  王东平的公益心还体现在他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上。他在家乡武夷学院捐资105万设立专项助学基金,专门资助在该学院上学的贫困大学生。同时他还定期到各高校给在校大学生辅导创业与就业的相关知识,受到高校和大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人无责任不行,作为企业家就是应该比普通人承担更大的责任。他常常这样说,将企业合法规范的长久经营下去是企业家最大的责任。

  当问及王东平今后想把企业做到多大时?他平静得让人有些惊讶:“企业的发展要一步步来,做事业也要学会‘知足常乐’ ,只有一步步将企业的根基做扎实了,才有今后长足的发展。

  王东平说,企业家的财富来源于民众,饮水思源,企业家应该思考如何把自己的财富支配得更有意义。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王东平说, “一个人做公益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身边更多的人一起支持慈善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这样我们的社会就 会更加和谐。

 

(责任编辑:张润天)

作者:黑马     责任编辑:zhangrun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