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本周人物

赵丽宏:多瑙河畔的中国诗风

——赵丽宏获颁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札记

发布时间:2014-03-07  来源:《上海民进》2013年第4期

放大

缩小

  十月,巴尔干半岛秋意渐浓。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迎来了金秋的第一场大雾。

  10月14日,赵丽宏作为今年“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奖得主,飞抵贝尔格莱德,前往斯梅德雷沃参加第44届“斯梅德雷沃诗人的秋季”国际诗歌节。偕同访问有上海诗人季振邦和田永昌等人。这是一趟美好的诗歌之旅。

前奏曲:白孔雀和火光

  斯梅德雷沃距离首都贝尔格莱德50公里,约一小时的车程。这座源于中世纪的古堡小镇坐落在美丽的多瑙河畔,森林环抱,有着大片的耕地和葡萄酒庄。虽然历经半个世纪的战争和动荡,“斯梅德雷沃诗人的秋季”却从未中断。

  10月15日晌午,第44届“斯梅德雷沃诗人的秋季”国际诗歌节在斯梅德雷沃国立图书馆拉开了序幕。诗歌节组委会执行主席戈澜·乔尔杰维奇在做简短致辞后,为在座嘉宾做了一一介绍,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意大利,匈牙利,马其顿,黑山,塞浦路斯以及塞尔维亚全国各地的数十位诗人应邀参加了这世界性的诗歌盛会。

  太阳透过图书馆顶棚的玻璃窗里暖暖地照射进来,诗歌节出版的各国诗人丛书在展台上静静地摞着,其中就有赵丽宏的塞汉双语诗集《天上的船》。穿着白色衣裙的塞族姑娘围做一圈唱起了哈利路亚,诗人们则纷纷将自己近期出版的书籍赠与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外国文学典藏。赵丽宏为自己的诗集题词“宁静致远”,并感谢塞著名诗人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维奇为翻译此诗集做出的努力。

赵丽宏获颁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

  简短的赠书仪式后,大家一起来到奥布廉诺维奇古堡参观。这里又被称为夏宫,座落在多瑙河畔,周围的山坡上是一片片的葡萄园,蓝色的多瑙河就在葡萄园下蜿蜒流过。在夏宫的后花园空地上,诗歌节组委会为远道而来的诗人们呈上了美酒和民间歌舞。赵丽宏朗诵了自己的诗歌《白孔雀》:

  让它们得意洋洋

  炫耀那些花花绿绿吧

  我耐心地等

  默默无声地

  等你为我展开一片雪白

  一片纯而又纯的晶莹

  ……

  美国诗人詹姆士·斯卡利朗诵自己的诗歌《复活》纪念自己和妻子艾琳53年漫长的婚姻。随后塞浦路斯诗人乔治·尤格思,意大利女诗人安杰拉,和来自德国东部布隆迪诗歌节的诗人纷纷上前朗诵了自己的作品。诗人们举杯相碰,合影留念。德拉根问:“赵先生,你们都听懂了么?”赵丽宏回答:“都听懂了。日益威力(塞语:干杯)!”

  10月16日晌午,诗人们带着自己在诗歌节上出版新诗集来到斯梅德雷沃中学大礼堂,和中学生们见面。一下车,保加利亚女诗人波伊卡带头跟着几个高个儿的女孩子直往小门走去。孩子们抿嘴冲我们笑,用手指给大家看校门方向——原来校长大人正在大门口候着呢。

  和世界各地大多数的学校一样,斯梅德雷沃学校大厅里成列着校史介绍和孩子们的获奖作品。学校大礼堂的正门虚掩着,老远就听见孩子们在里面唧唧喳喳。等我们一行人推门而入时,大家倏地一下都安静了下来。

  赵丽宏走上讲台,对孩子们说:“今天我站在这里,看着大家如鲜花般的面庞晶莹如泉水般的眼睛,不仅想起了自己十六七岁的年龄。那一年,我高中毕业被剥夺了去上大学学习的机会,来到农村和农民们一起劳动。在一天繁重的田间劳动后,我坐在一盏小油灯旁开始写诗。我想知道未来在哪里。”接着,赵丽宏朗诵了自己的诗歌《火光》:

  我要燃起熊熊的火,

  在那迷惘而昏暗的夜间,

  没有木柴,可以拆下舷板,

  哪怕,让整个小船化成一团烈焰。

  倘若当时还有清醒的眼睛,

  就一定能发现我心中的呼唤。

  朗诵会后,孩子们羞涩地上前打招呼。赵丽宏亲切地问大家:“晚上在文化中心的诗歌之夜,你们会去参加吗?”“没有啊,没有邀请我们。”一个女生满脸遗憾地回答。回程上车的时候,塞浦路斯老诗人乔治·尤格思拉住我说:“你告诉赵先生,刚才他说看着孩子们如花般的脸想到自己的中学时代,我也正是这么想的呢。”乔治的声音甚至有些哽咽。

作者:须 勤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