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长打开现代家庭教育的大门
——记区教委关工委副主任张子昆
见到张子昆时,他正忙着准备参加10月份全国家庭教育研讨会的材料。73岁的张子昆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曾先后担任民进区工委副主委、主委,同时还先后担任少科站站长、中学校长、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区教委调研员。退休后担任区教委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区关工委科辅团、关爱团团长……他至今仍坚持在教育战线上 ,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江北区家庭教育工作室”负责人 ,这个工作室,为开展青少年家庭教育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网络教育。
八年来,工作室在他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成绩:全区建立家庭教育实验基地校13个,从搭建一个交流群发展到全国66个,还建立了远程授课平台“呱呱视频”,为传统家庭教育打开了一扇窗。
启动“母亲教育工程”抓住教育缺失源头
退休后,从2003年起,张子昆被聘到区教委关工委,为继续发挥余热,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创新家庭教育的模式。2007年,对全区2758名中小学生父母素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具有教育子女能力和素养的母亲比例仅为25%和17%。而父母教育需求比例高达98%。
“孩子的问题都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到答案。家长的问题解决了,娃娃就好了。”怎样提升父母素质,加强科学养教?张子昆经过反复思索,提出了一个新观点——网上家庭教育,并于2007年6月在寸滩实验学校设立了第一个实验基地,向区科委申请以”网络时代我们如何做母亲”为题立项研究,并通过研究来指导工作。
每一次研究,每一次探讨,每一次走访,每一个个案资讯……他都亲自参与,从中不断摸索、改进,还走进学校为教师开展讲座,给予了教师与家长沟通协调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八年来,他领导并亲自参与建立了母亲教育工程,在全区13所中小学建立教育基地,建立健全了由学校、教师、家长组成的热心家庭教育队伍;从在重庆德育网开通“教子有方栏目”到在“青少年门户网站”创建“母亲教育工作室”,目前,该工作室访问量已达100多万人次,2010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网站;组织讲师团成员走进学校、社区,在区内外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600多场,受益家长达8万多人。
建立“家庭教育工作室”引导健康教育方式
在《母亲教育》课题研究结束后,他并没有卸下担子,而是继续在区关工委、区妇联和观音桥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领导下建立“江北区家庭教育工作室”,更好地为家长、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每周三定期进行咨询服务。他和他的团队还成功地通过网络平台、电话、邮箱、书信的交往挽救了一些在绝境边缘的学生,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自我。
一次,一个高二的孩子在月考中成绩由第三下降到第八,母亲一连几天不理孩子,孩子对生活感到厌倦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张子昆他们从平台上看到孩子的留言,立即与工作室的邹晓彬老师一起赶到孩子家中,此时孩子已经吞下两瓶降压药,他们及时赶到挽救了孩子的性命。之后,孩子的家长成了他们的忠实“粉丝”,经常听他们的培训,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以往的问题,立志做一个好家长。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他们的工作室传播先进的科学的教子方法,家长们学到了如何配合学校利用他们的信息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这对于促进江北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江北在全市乃至全国的教育影响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爱失足、贫困青少年助其健康成长
张子昆还被区检察院聘为“合适成年人”,为了帮助走上歧路的未成年人,他常常工作到深夜。一次,观音桥商圈派出所民警深夜在一网吧抓到一网上未成年人逃犯,需要及时审理,而亲属都不在身边,张子昆接通知后立即前往,参与工作直到凌晨。
他还多次组织爱心团队把爱心和新的教育思想送到老、少、边、穷的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自治县红丝中心校,送物、送课,开展爱心活动;还组织红丝乡中心校教师、学生、家长座谈,深入了解了学校的情况,了解学校的困惑,了解学校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并想办法帮助解决;还组织爱心团队赴丰都县十直镇开峰小学,以“爱心课堂进乡村”向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品、送书籍、送课。
张子昆退休后两次被评为重庆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区十佳志愿者、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多次被评为区五好老干部,民进江北区优秀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