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进艺苑  >  文学

张超:浓妆淡抹各相宜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林黛玉肖像描写比较谈

发布时间:2015-01-16  来源:民进广州市越秀总支

放大

缩小

  作者还一再着力描写王熙凤的眉形目态,此回借黛玉所见,告诉读者,王熙凤有“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在后文王熙凤素服赚尤二姐入大观园时,又一次写到她的眉眼“眉弯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两次描写,同中见异。第二次不仅写其形,更写其神。丹风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眉高吊两梢,这就不尽美了。作者并没有将这一形象脸谱化,简单化,把她面目画成青面獠牙或丑陋可厌。她仍可算得上漂亮,但已决非和婉娴静、温柔敦厚之形象。我们翻开麻衣相法,便会发现,“三角眼”、“吊梢眉”乃为狡黠、狠毒、性巧、通变、邪淫之相。曹雪芹不一定真迷信相法,但他把王熙凤眉目写成这般形状,似乎在依循这种普遍流行的唯心主义哲理,借以揭示王熙凤这一“胭脂虎”的性格为人:美艳的外表下包藏着—颗丑恶的灵魂,奸诈,冷酷、阴毒。正如王朝闻所说:“‘春’与‘威’是不相容的,但在凤姐身上却是相互依存的。她那如春的外貌里包含着不露的威势。”外表娇美,处事干练,心地却又阴狠险毒。“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初与王熙凤相见,就似乎看穿了这一点。

  另外,值得强调的是,此二人的肖像,皆非由作者代为旁述,都是透过他人之目(宝玉或黛玉),由一个特定的视角完成的。这样用他人的感受写人的外貌,不仅富有感情色彩,而且有利于双方性格的表现——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笔墨经济,一击两响。写二人肖像,异中见同,手法巧妙。

  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肖像描写之所以显得“重要”和“困难”,是因为它必须巧妙地传达人物的性格内涵,不是为外形而外形,须是为性格而外形。没有个性特色的公式化、概念化的肖像,是不能起“钥匙”作用的。曹雪芹正是依据这一原则,挥动巨如大椽、细似金针的妙笔,写熙凤侧重于“与众姑娘不同”的“打扮”;绘黛玉着眼于“与众各别”的“形容”。一实一虚,或浓或淡抹,巧施丹青,因人敷墨,描绘出个性鲜明的肖像。王朝闻先生说:“曹雪芹是借肖像描写这一艺术手段,服从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可谓切中肯綮。

  《红楼梦》博大精深,其艺术匠心,管窥蠡测不足道万一。由此二人的肖像描写之一斑,可窥见天才艺术家曹雪芹丹青妙手的高明。

  (原载《名作欣赏》1996年第3期,人教版高中教材《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3必修教师教学用书》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收入该文)

作者:张超     责任编辑: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