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尽黄沙始成金
——记江苏省淮安市政协委员徐培华
泰戈尔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辛勤付出、默默奉献,本真地诠释着“勤勉执教、春蚕吐丝”的师魂内涵,这个深受学生爱戴、家长认可的老师,就是江苏省淮安市第七届政协委员徐培华。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培养学生们探索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创新思维,增强物理教学效果,徐培华创造性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进而撰写出《论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等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
在徐培华心目中,每个学生的灵魂都是清纯的、脆弱的,可以塑造的,包括那些貌似调皮捣蛋亦或行为不良的所谓“坏”学生,关键是用什么眼光看待他们,用什么方法对待他们。她信奉教育界一句名言:情和爱,是教育上的水。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她认为这种情和爱就是对学生适度的宽容、深刻的理解、真诚的关心和及时的鼓励和帮助。出于这样的理念,她撰写了《浅析批评与责罚的艺术》。她认为,学生们学习生活自始至终都应该是快乐的,只有快乐的学习才是追求知识的不竭动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艺术并不仅仅在善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善于激发唤起和振奋学生的情感。徐培华在教学感言中写道:“我每次走上讲台,面对一双双清澈的瞳仁和一张张清新又有朝气的面孔,我的心头总是露出一种农民望见一片绿油油的新苗般的欣喜。于是我就自然增添了年青活力,很快进入了教学角色,与课堂和学生融为一体。”
徐培华认为要多给学生以理解、表扬、鼓励和爱,多给学生一点阳光,善待每一个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研究和塑造每一个灵魂。“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失去了爱,世界将一片灰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她多次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徐培华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每个成才的人都经历过许多的苍桑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笑对人生,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困难。在徐老师的人生信仰里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在教书育人之余,徐培华还积极投身社会事业,为淮安发展献计献策。2012年6月,徐培华老师担任了淮安市七届政协委员,她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作为民进会员和政协委员,她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职责,力求为社会民生做些实在而有意义的事情。她挤出时间,深入基层,走访农户搞调查,挑灯夜战搞研究,及时而准确地表达社情民意,中肯而中的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她提交的《关于乡镇招商引资破解用地难题三策》、《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亟待加强》、《淮安市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等提案一针见血,颇具前瞻性和指导性。2012年5月徐培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作出积极贡献,被民进江苏省委授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胸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才能了解群众当前在想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这样,参政议政才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徐培华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做人民群众的知心朋友,把群众呼声当成“第一信号”。每次调研,她都留心收集社情民意,召开座谈会,走访农家,做好记录和统计,认真草拟调研报告,形成了90多篇关于农村问题的提案和社情民意,分别刊登在《人民日报》、《半月谈》、《党建》、《中直党建》、《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民主》、《团结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老区建设》、《党的生活》等媒体,受致社会各界的好评。
采得百花方成蜜,淘尽黄沙始成金。2013年9月16日,徐培华在北京光荣地出席了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等领导的亲切接见。然而,真正让她骄傲和自豪的是她收获了桃李满天下,收获了社会民众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