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困助学 立德育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杨洪璋,今年78岁,是北京物资学院的一名退休教师。今天,我能代表受全国和全市表彰的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作大会发言,感到莫大荣幸。市委隆重召开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市委主要领导亲切接见我们这些老同志代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市委对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尊重和关心,内心无比温暖。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参加大会的老同志,向市委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帮困助学要从2000年说起,那时我退休不久。在得知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劳模、万全县顾家沟小学刘建云老师扎根山区37年的事迹后,我专程赶到顾家沟小学看到了真情实景,被刘建云老师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精神彻底感动了。从此,我就笃定把自己退休后所有的心血和热情,全部倾注到帮困助学、立德育人的公益事业中。
帮困助学,为贫困地区孩子搭建成才之路。当年的顾家沟有不少孩子辍学,我带着大学生挨家挨户地作动员,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使失学的孩子陆续回到了小学课堂。可是村里只有一所小学,到县里上中学加大了经济负担,有的家庭就不再让读中学了。其实,只要给这些孩子们提供一年六七百元的费用,他们就能够继续完成中学学业,一年大约需要三五千元。于是,我就在北京物资学院发起了“万全阳光工程”——“一帮一”帮困助学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所捐款项不仅让顾家沟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读完了初中,而且资助范围也扩大到万全县的23所中小学,被资助的孩子超过了500人,资助金额30余万元。为了让初中毕业后的孩子能够继续深造,我又多方奔走、四处联系,终于获得了北京中华商科学校和百年职校的理解与支持,先后有58个孩子免费就读,免交的学费、食宿费超过了百万元。这些孩子毕业后,大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14年来,我先后带领物资学院的3000多名师生到万全县帮困助学150多次。顾家沟村里的孩子读书好学已蔚然成风。没出过大学生的顾家沟,如今已经有8名学生走进了高等学府;我也实现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受教育、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梦想。
变废为宝,让勤俭节约成为北京校园美德。每当学院的毕业生离校时,我看到宿舍楼前堆满丢弃的书本、衣物和生活用品,总觉得很可惜。2003年7月,我在学院建立了“爱心捐助站”,发动师生把不用的衣物、教材、文具捐献出来,留给下届学生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使用,并带着学校离退休老同志和学生志愿者们对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对衣物进行清洗。“爱心捐助站”得到了学校各部门大力支持,洗衣房免费清洗衣物,车队义务运货,学校还专门为我们提供了8间库房。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要求成为志愿者,“爱心捐助站”也成了北京物资学院里的一道风景。每年新学期开始,家庭困难的新生都可以到“爱心捐助站”免费领取二手军训服、二手教材以及干净被褥、过冬服装等,“爱心捐助站”也成了大学生心中的“爱心小屋”。除了满足学院贫困学生的需求外,其余物品全都被分批运往万全县等周边贫困地区,让更多的贫困学生能够从中受益、感受温暖。这一做法得到了教育部和市委教育工委的充分肯定,并已在首都高校中广泛推广。每当看到那些拿到捐赠物品的孩子脸上洋溢出灿烂笑容的时候,我总是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