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困助学 立德育人
立德育人,让爱心在大学生手中无限传递。我做这些事,并不是为了图名图利,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学生们更好地成长成才,学会做人做事,懂得责任与感恩。因为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退休后,我在学院里还承担了一些教学任务,经常利用给大学生上课的机会,向他们讲述开展扶贫支教、建立爱心小屋的切身感受,给他们放录像,并组织大家进行专题讨论;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带着大学生到万全县扶贫支教,让同学们亲手把衣物送到贫困孩子手中,教他们学唱歌、说英语、做手工、讲故事,使大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受教育、长知识、激发对贫困儿童的爱心与社会责任感。14年来,学院有近3000名学生参加了帮困助学社会实践活动,帮困助学已经深入到学院的各个班级、党支部,成为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模式。我对学生们只有一个小要求,那就是:你们捐的钱,不能是爸妈给的钱,必须是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钱。于是,学生们纷纷开始做家教、捡拾塑料瓶,有的还拿出自己的奖学金来资助孩子。其中有一位大学生家里也很困难,为了捐资助学,每天捡饮料瓶卖钱。我就劝他不要捐钱了。可没想到,他一听竟急哭了,“我能上学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现在我不能看着别人有困难而无动于衷,我的良心也过不去!”我被孩子的真情感动了。我替那些得到关爱的贫困孩子感谢所有付出过爱心的师生们。我曾经教过10多门课,这是我教过的最有意义的一门课,也是我送给大学生们的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今年6月,我被中宣部评为“全国节约之星”,这次被表彰为全国和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面对这么高的荣誉,我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接见全国道德模范时说,要把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精神,弘扬下去,不仅我们这一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传承下去。虽然我已经78岁了,今年年初还在从万全县回北京的火车上突发心脏病晕倒,多亏车上两位学医的大学生及时抢救,才脱离危险。这让我感到时间更加紧迫,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我身体还行,就会与全市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一道,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关心教育下一代,带动影响身边人,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正能量。
(2015年1月6日上午,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宣读了关于表彰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本文摘登自民进会员、北京物资学院退休干部杨洪璋在会上所作的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