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杰:律师的家国情怀
“三心二意”做委员
在工作和调查中,施杰发现有不少地方人民陪审员形同虚设,很多陪审员仅把参与审判案件的程度停留在“陪”的层面上。去年两会期间,施杰提出《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完善的提案》,建议根据案件的类型重新划分采取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案件类型,将更贴近人民生活、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案件交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施杰的努力得到回报。在今年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情况报告附件中,最高人民法院表示,结合施杰等委员的提案,去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省市的19个中级、基层法院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为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提供实践依据。
今年两会期间,施杰委员还以“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力引导职工依法维权”为主题作了大会发言。面对企业的劳动违法行为,施杰称需要让职工们认识到法律法规对他们的保护作用。从律师角度,他也提出了具体建议。今年和去年的提案,施杰的关注点还包括完善看守所软硬件条件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辩护权利,防治空气污染的建议、明确责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等多方面。
“为民履职,建言献策,是政协委员的核心职责和任务。”为了从律师事务所繁杂的工作中抽出身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参政履职中去,在2013年年初,施杰放弃了自己一手创建的在四川颇有名气的律所,并开始缩减自己的律师工作,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提案最后的整理工作中去。
聊起“提案经”,施杰将自己的秘诀归纳为“三心二意”。“当委员自然要一心一意,为什么说三心二意呢?”施杰笑着解释,“三心二意”指的是不管在工作、履职还是生活中都多一份心,多花点心思琢磨问题,提案自然就有了选题。刚当委员的时候,施杰也曾对写提案感到有压力,但随着在全国政协这个平台上的学习和锻炼,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视野也更广阔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交出有质量的提案,施杰下足了工夫:平时积极参加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及四川省委等相关部门组织的考察、培训、座谈等活动,认真对待每一次调研,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每提一个提案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比如进一步了解有关网络管理技术手段、吸毒检测等专业知识,对相应的政策、社会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施杰说。
自200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施杰充分利用民主党派和全国政协的参政议政平台,将自身的执业优势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相结合,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中,施杰奋勇当先,投入抗震救灾的洪流中,积极捐款送物到灾区,参与灾后法律问题的研究。2009年3月,他提交的《建立长效网络举报受理制度》的建议受到中纪委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就该建议的落实及相关细节与他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2009年10月,中纪委举报受理专用网站12388正式开通。
7年来,紧紧围绕民生法治建设,他先后提交提案、社情民意等共计100余件,被誉为“发挥着推动法治进程的正能量”。
近年来,施杰作为合伙人的律所开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分所开到了伦敦、巴黎、马德里等地。业务繁忙的他,始终珍爱自己的政协委员使命。“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我的力量或许很微薄,但能为社会尽一份力,无愧一生。”施杰说。
施杰委员简介
施杰,法学硕士、高级律师,国浩律师(成都)事务所合伙人(原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