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本周人物

蔡云娣和他的“江南三雕”

发布时间:2015-04-24  来源:《江苏民进》

放大

缩小

  在江南三雕艺术馆展示橱窗里,有一件名为“白蛇传”的石雕摆件,这是老蔡民风题材作品的得意之作。每一位看过这件作品的人都能读懂其中的故事。这是“临摹”了许仙与白娘子端午喝雄黄酒的一段场景。端午佳节,许仙和白娘子夫妻小聚,把酒温情,白娘子这位一心想和自己的爱人共度一生,成为普通女人的蛇精,相聚的欢愉,本该尽兴畅饮,可又怕醉后现出原型,使美梦破灭,只好掩面拒酒。在这件作品中,蔡运娣运用白描的手法,人物表情细致入微,场面的远近刻画,虚实的衬托对比,把这个千年传说表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石雕以外,蔡云娣对其他门类雕刻技艺的探索也从没有停止过,玉雕、木雕和砖雕,能尝试的他都要去试一试。特别是地方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几年前全面禁止了开山采石后,整个石雕行业面临断炊的危机。怎样才能打开这个传统与现代化进程矛盾的结?老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为了给这一门古老的民间技艺找一条出路,作为民进会员,吴中区政协委员的老蔡,一方面写提案、提建议,希望各级有关部门能进行充分调研,考虑在不影响环境、规划的前提下,在指定的地方指定专人进行小范围的适度开采,在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之间寻取最佳平衡点;另一方面,对其他门类雕刻技艺探索的步子也不断地加快。他给我看了一件自己试刻的木雕作品,这是用一棵千年黄杨木雕制的观音菩萨塑像,塑像面容慈祥宁静、身形线条流畅隽美,技艺的娴熟老练,让人不敢相信这是蔡云娣的一件试刀作品,也佩服他敢于用这样名贵的材料练刀的勇气。他说,要成为真正的雕刻大师,就应该能在更多的材料上雕出精品。

  学习砖雕、从事古建筑修复、仿造是蔡云娣进入的又一新领域。苏州自古就是能工巧匠辈出的地方,明代苏州香山帮的建筑工艺更是闻名遐迩,北京的天安门、故宫、长陵都留下了香山帮工匠们的印迹。为了使自己的砖雕作品能做出特色,老蔡专门拜著名的古建筑学家罗哲文为师,罗先生是中国现代古建筑学的一代宗师梁思成先生的弟子,从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后,就追随梁思成先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足迹遍及中外文化名城,被誉为“文物古建守望者”、“万里长城第一人”。老蔡凭着自身具有石刻的功底,经罗先生的悉心指点,对建筑雕刻和塑造技艺很快入门,不久就在圈内形成了一定的名声。

  数十年的努力和心血终于结出了硕果。今天的蔡云娣在雕刻技艺精进的同时,产业也在突飞猛进,有了自己的创作团队、有了自己的艺术馆、有了自己的商店、有了自己的工厂,可老蔡总觉得心里还空落落的。不久前,他死磨硬拽把已经在法国工作的女儿拉回苏州,一定要让女承父业。我问老蔡:你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想退休享清福?老蔡说:许多年来自己一直在做一个梦,梦想着有一天在家乡建一个历代石雕文化馆,把上至新石器时代,下到当代的石雕宝物都收罗起来,集中展示,让后辈们从中去触摸历史、记忆文化,使古老的石雕技艺永远地流传下去。

  这也许就是一个民间工艺大师心中的中国梦,愿他早日梦想成真!(作者系民进江苏省委会宣传处处长)

作者:沈钢     责任编辑:赵天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