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绣手姚建萍
针尖芭蕾
我们也许还无法找到一种艺术,可以同纯手工的刺绣艺术的精致与细腻相媲美。有人说刺绣是由那些心境温润淡定、感情丰富细腻、手巧眼灵的女人们在针尖上玩出的芭蕾舞。这个比喻,堪称贴切。
我要说,姚建萍肯定是这一芭蕾舞的“女王”。
“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巧习针。”苏州,人杰地灵,自古就有一批又一批创造中华艺术瑰宝苏绣的巧手妇姑。姚建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她,六七岁时便跟随母亲拿起细小的银针开始飞针绣花,并在这繁复而细致的手工技艺中觅到了无穷的欢乐。长大后的她,放弃高考独自去了苏州城里的工艺美校学习刺绣,后又拜访名师徐志慧求艺,在苦学精练中获得了苏绣艺术的最高技艺的熏陶,加之她超众的悟性和灵气,很快成为现代苏绣行业中无人替代的代表性传人。
小桥流水,山水人家;柳绿花开,鸟飞兽奔……姚建萍最初的创作对象皆是她故乡的景物,因为这样的景物是她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她将其放在针尖下全不费功夫。在创作中,她变得优雅,变得精致,变得多情,变得细微,其作品充满了典型的江南之美。
后来她抬起头,朝远方凝视,于是有了一幅幅虎啸熊嚎、山风激荡、江河咆哮、林海雾幻、天宇星耀的浩荡雄浑、气象恢宏的作品。
再后来,她追求的是艺术创新与主题独立的时代风格和入情、入神、有语言、有温度、有思想的人文艺术。于是有了跟着“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的《我爱中华》之作;有了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收藏的《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之作;有了献给建国六十周年的《江山如此多娇》的国家藏品;有了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春早江南》。更有了牵动海峡两岸同胞感情的《富春山居图》的合璧长卷和唯一进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会场的中国艺术品《世纪和平——百鸽图》。
“姚建萍用针线这样极其有限的手段能绘制出一幅幅有人文精神和充满感情的画面,犹如一位出色的舞蹈艺术家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自由地向人们施展自己的舞姿,不愧是‘针尖上的舞者’。”著名美术家邵大箴这样评价。
“她精湛的技艺出神入化,令人折服,深得一代‘绣圣’沈寿的神韵,又超越前人,耸立于当代中国绣艺的巅峰。”曾任中国文联名誉主席的周巍峙生前不止一次这样称赞姚建萍的艺术。
“如果把我比作舞者,那么我在绣品上的表演,一定是个有才艺、有思考的独立创作者,我的才艺追求也一定是我们民族最优秀和最高水平的,同时也是世界的和在历史长河中具有传承意义的精品展示;我的思考也一定是在传承和创新中,寻求更高、更完美的目标。”姚建萍给自己定出这样的人生追求和艺术高峰。
呵,中华艺术苑林里的舞者,我们期待你的舞姿更加优美奔放,光彩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