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月明:又是一年端午时
走进五月,顿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地清香,恬适,惬意。我知道,一年的端午又到了。我喜欢端午的淳厚和朴实,我喜欢端午的柔情和甜蜜,她不娇作,不轻俏,只是淡淡地漫入人们的心间,那种通透的清爽浸润得人不能自已。心儿告诉我,那并不是粽子的诱惑,而是一种精神的安谧和宁静。
端午节,海州民间俗称五月端,是一个大节,习俗很多。过去,这一天天蒙蒙亮,家家户户都要在门窗上插两根艾草、菖蒲或桃枝,以避妖魔鬼怪瘟神恶邪。在太阳出来之前,大人们拿着盆、罐,小孩子也跟在后面拿着手巾,到山坡、野外采集百草梢上的露水,用来洗眼。据说,五月端的百草露洗眼能治眼疾,整个夏天都不会生眼病。这些习俗现在城里基本上看不到了,可能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无法传承吧。每年端午,我都会到乡间走走,寻找那些淳朴的民风,看到那些我小时候亲身体验过的风俗还在,感觉很亲切。我和主家攀谈:你相信插艾叶、菖蒲能驱邪吗?主家回答的很干脆:能的,妖魔鬼怪已经挡在我们的心外了。多么诚实而又智慧啊!是的,我只是看一看,不是也驱除了心中积郁许久的乡愁了吗?颓废和苍凉的心情不是也一下子清爽起来了吗?
端午节的早上家家都要吃粽子,这个习俗千余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过去,海州民间粽子一般都是在端午前一两天包好,外面用鲜嫩的芦苇叶子,里面多用糯米,有的在其中掺点豇豆或红枣。晚上就开始煮,在煮粽子的锅里要放上鸡蛋、鸭蛋,有钱人家还会放几个鹅蛋,此时,家家户户都飘溢出令人唾液的清香。一大早,父母都会大声地喊孩子吃枣粽,不管里面是否包有枣子,意为将来孩子“早中”状元。吃过粽子要再吃一两个鸡蛋,叫做“压顶”,保整个夏天不会生疮子。吃鸭蛋、鹅蛋能治眩晕、头痛等病,吃时要坐在堂屋的门槛上,背对着门外。最后,每人都要喝几口煮粽子的水,这样夏天就不会伤食了。剩余的粽子水,都泼到房子的墙根,用以除灭蜈蚣、蝎子。现在蜈蚣和蝎子在城里是不存在了,在乡间即使有也不会用这种方法灭除,而是用专门的灭虫剂。吃粽子的习俗不但传承了,而且有了大大地发展,粽子的品种、口味多种多样,我猜想全国至少也有百变百味的吃法。北方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黏韧而清香;南方粽子以咸为主,用料丰富,内馅有咸肉、蛋黄、火腿、香菇、虾米等等,风味独特,油润不腻。海州一带是南北兼容,甜的、咸的、肉的、素的都有,豆沙粽香气扑鼻,鲜肉粽油润清香,想吃什么就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