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军:从工厂走出的陶艺家
——记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陶艺家范建军
曾经,几十只精美的紫砂壶艺术珍品在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展览馆中展出,那形、神、气、态贯通一气的完美佳作,博得了参观者厚爱。这些艺术珍品全部出自于一位从工厂走出的陶艺家之手,他的名字叫范建军。
“自我懂事的时候,母亲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厂工作,为了不耽误工作,又方便照顾我,我的摇篮就放在她的手边。”这是范建军对儿童时代的回忆。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范建军很小就显得与众不同。放学后,他喜欢拿出柳公权、颜真卿等人的字帖,静静地临摹。即使有空到母亲所在的工厂去玩,他也喜欢待在雕刻车间里,认真观摩揣摩各种技法。
再优异的天资也离不开深厚的学养。1979年高中毕业后,他受教于雕刻名家谈尧坤,1980年又报考有“紫砂界黄埔军校”之称的宜兴紫砂工艺厂,是当年该厂陶刻工种录取的8人之一。进厂后,他幸得高师传授,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的高足。
范建军虽然学的是紫砂雕刻,但在书画艺术上他丝毫没有放松。鲍志强大师对他深以为许的是,范建军至今保持每周练习一天书法的习惯。1988年学成回到宜兴紫砂工艺研究所,范建军又随身为中国陶艺大师的母亲深造紫砂陶设计制作技艺。母亲的言传身教,加之他个人的灵性与苦学,范建军将中国书法、绘画、篆刻与紫砂艺术融合探索并逐渐形成个人风格。
这一期间,范建军正值创作欲旺盛的中青年时期,他的一系列作品,如“明月松间照”、“凌风劲节”,“竹韵梅馨”等等,充满优雅浓郁的诗情“壶”韵。这使他在盛年即获得了为数不多的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桂冠。
博大精深的紫砂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紫砂艺术创作者, 范建军时刻思索紫砂陶工艺的当代突破点在哪里?究其作品,他的代表作“秦钟壶”造型源于一鼎秦代古钟。壶作品取材于钟文化,钟声悠扬,余音袅绕,与人产生心灵共鸣。一壶茶,一份心情,一种境界。“秦钟壶”获得首届中国紫砂装饰大赛的金奖也就不难理解了。
身为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范建军更觉得肩上担子的分量,他还将通过参政议政的途径予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