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半个世纪的探索 一辈子的追求

——综述民进珠海市首任主委、岭南派画家梁培浩的创作道路

发布时间:2015-08-24  来源:民进珠海市委会

放大

缩小

  梁培浩今年77岁,是岭南派画师关山月和黎雄才在广州美院(前身为1953年创办的中南美专)任教期间教过的第一批学生,属于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成长起来的画家。他的创作道路和绘画艺术特点,伴随着中国美术的发展而发展,是忠实践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一个缩影。他在每个时代创作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通读他的绘画艺术作品,犹如重温新中国六十年历史过程,感受时代脉搏从六十年前奔腾不息跳动到今天的步履和节奏。

  和新中国六十年的成长过程一样,梁培浩的创作生涯也可以分为前三十年红色经典时期和后三十年改革开放时期两个阶段。

  文革之前是梁培浩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期。1954年,梁培浩考入中南美专国画系。那一年,他19岁。他和所有与他同年的人一样,是在炮火中度过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对新中国饱含深情。

  1957年,他在关山月老师的带领下,到武钢工地深入生活。新生活给他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在这次体验生活的实践中,梁培浩画下了“第一号高炉建成投产”的场面,并创作了连环画《王振东雨下苦战三昼夜》。这组作品抓住了大跃进时期夜以继日大办钢铁的时代特点,突出地表现了典型场景的典型人物,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湖北画报》1958年二月选登。之后,湖北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单本。1958年底,梁培浩进一步深入到湖北省宜昌县钢铁基地画速写。在数以百计的速写基础上创作了组画《大办钢铁》,北京《连环画报》1959年1月号刊登了这组作品。梁培浩初次尝到了创作的甜头,成了小有名气的擅长表现大办钢铁题材的青年画家。

  1963年,梁培浩已是湖北美术学院的教师,学院派他到湖北省孝感县参加农村“小四清”运动。从城市到农村,时空的转化、视觉的变化和生活环境的置换,激发了梁培浩的创作冲动。在农村,他真正看到了新中国的新农民如何当了家,又是如何作主人的,每天都有很多真实的生活细节让他挥之不去。这期间,他画了很多素描和速写,并初步孕育了新的构思和主题。一回到学院,他便投入创作,创造出一批新中国新一代农民群像。这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绘画艺术作品给梁培浩带来了极大荣誉,同时也标志着他的绘画艺术生涯进入了新的阶段。其中,特别需要一提的是工笔重彩集体人物画《订生产计划》。此作品从画面的构图和人物的穿戴神情,完全不同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农民形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经问世,即被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确定为年画,并选送参加1964年全国美展。在这一年的全国美展期间,国家对外文委看中了此画,致函梁培浩要求复制。复制品参加了当年在欧美各国巡回展出的“中国绘画展览”,之后被国家对外文委收藏。2012年2月中旬,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专程与梁培浩商谈收藏《订生产计划》原作一事。2012年3月中旬,全国第五大美术馆也派人前来商谈收藏他的其他历史画。

作者:茹晴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