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半个世纪的探索 一辈子的追求

——综述民进珠海市首任主委、岭南派画家梁培浩的创作道路

发布时间:2015-08-24  来源:民进珠海市委会

放大

缩小

  梁培浩的第三个创作高峰是在1986年调到珠海经济特区工作以后。在此之前,梁培浩始终专注于工笔重彩人物画,他以饱满的生活热情讴歌新中国工、农、兵等社会各个方面新主人的新生活,写实性很强,传统笔墨的味道很足,极富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但在1986年以后的作品,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手法,都有了一个很大的跃升。所以从整体上来看,画家的前两个创作高峰应该同属于红色经典时代,而第三个创作高峰以后则应该单属于改革开放时代。

  以1987年画的《黄河魂》为标志,以2002年画的《沧桑纽约》和2007年画的《我的太阳》为代表,梁培浩的画风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画家并没有放弃写实手法,但加重了笔墨、意境等中国画传统在作品中的成分,并由对“形”的关注转向了对“神”的关注。用笔更加潇洒、奔放,画面的简、繁、虚、实处理得更加合理,意境更加丰富,内涵更加厚重。

  《黄河魂》是梁培浩致力于绘画艺术30多年后创作成功的第一幅山水画。这幅表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作品,在透视上吸收了油画技法,画面以奔腾的河水为焦点,造成了较强的空间真实感,整体气势恢弘,细部耐人寻味,有较强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画家是在来到珠海经济特区的第二年创作的这幅画。从创作背景来看,是经济特区改天换地的火热场面在画家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他以新中国成长见证人的人生经历预感到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就在眼前,他要借黄河魂表现中国魂,借黄河的气势表现改革开放建设经济特区这一石破惊天的创举势不可挡。所以,这幅画的意境已经远远超出了画面本身,而是时代的号角,是为改革开放宏伟大业擂鼓助威。

  2002年,梁培浩着手创作十米长卷国画《沧桑纽约》。这幅巨作历时七年才告完成。这幅画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平远和高远,也改变了一般人仰视纽约的视觉局限,而是从空中俯瞰纽约全城,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题材、表现形式和主题。画面上,整个纽约就像一只想要展开沉重翅膀的大鹏,欲飞不能,欲罢亦难。在光与影的明暗变化中,让人读到了纽约的沧桑、苍凉和忧伤,可谓无声胜有声。纽约是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纽约的沧桑就是资本主义的沧桑。画家是在9·11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年去的美国,当时的纽约虽然弥漫着伤感的情绪,但资本主义莫空一切的傲慢丝毫没有减弱。真正动摇到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信心的事件是2008年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梁培浩作为一个艺术家,显然不可能先知先觉地预感到六年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情,但他却以艺术家独有的敏感提前六年扑捉到了纽约的沧桑。是画家毕生历练的洞察力夯实了作品的底蕴。

  2007年创作的国画《我的太阳》,是另一幅极具神韵的作品。这幅描绘意大利威尼斯水城的绘画,同样开创了中国画的新局面。中国画有一定的套路和程式,一般来说,离开这些套路和程式就不能说是国画。《我的太阳》显然是在套路之中,但又有所突破。画面的构图、用色和线条都符合中国画的传统,但严谨而不拘谨,夸张而不随意。关键在于,画家在作品中表现了一种西方人的阿Q精神:在落日的余辉中,血色般的太阳触手可得,本是一幅让人垂泪的景象,而贡多拉船上的人们却在手舞足蹈地对着太阳歌唱。

  综观梁培浩的绘画艺术道路,可以归纳为三个特色:第一,热爱生活,饱含激情,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梁培浩忠实践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脑勤、腿勤、手勤、笔勤,几十年坚持画速写,在生活中扑捉美的瞬间,表达美的诉求。第二,与时俱进,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探索和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梁培浩在他半个世纪的美术追求中,尝试过很多题材和表现形式,从工农兵到科学家到少数民族,从美洲到欧洲,再到非洲,一辈子都在给自己出难题。虽然不是每一次探索都很成功,但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便是梁培浩的难能可贵之所在。第三,寓教于画,内涵深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就是强调文艺作品要有正确而深刻的精神内涵。有寓意的绘画艺术作品很多,但像《黄河魂》,特别是《沧桑纽约》和《我的太阳》这样有深刻历史寓意和国际政治寓意的绘画作品却很罕见。

作者:茹晴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