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南京民进秦淮小教联合支部刘鸣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

发布时间:2015-09-30  来源:民进南京市委会

放大

缩小

  2015年9月,南京民进秦淮小教联合支部刘鸣老师被南京市教育局评为南京市优秀班主任。

  “老师妈妈”、“刘妈咪”……刚下课,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的教室里便传出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瞧,一群孩子便围在正在批改作业的老师身边谈心。这位老师就是刘鸣,她曾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优秀青年教师。曾作为中方教师代表与日本教师代表团进行交流;多次参加国家、市、区级各类竞赛获一等奖;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开设讲座,受到好评;数十篇论文在省、市、区获奖;多项市级个人课题立项并结题。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公民实践活动,获市级一等奖;辅导学生作文刊登报纸杂志40余篇;所带集体多次获得市区级荣誉称号。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刘老师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感化每一个学生。四年级时,班级转来一个女孩子叫小欧。父母离异,孩子从小一直留在妈妈身边抚养,后来妈妈再婚并且生了一个小弟弟,小欧只能被爸爸接回南京生活……刘老师看着这个内向寡言的女孩疼在心里,她用母亲般的爱关心小欧,孩子头发散了她就拿起自己的梳子帮她梳头,生日时她给孩子买来了可口的蛋糕,课间她总拉着孩子的手嘘寒问暖……渐渐地小欧的笑容越来越多了,朋友也越来越多了。小欧更加依恋刘老师,也更加努力的学习,她悄悄地告诉刘老师,将来她想当一个发型设计师,第一个设计的对象就是刘老师。

  刘老师用爱心关注的孩子何止这一个,班级的随班就读生整天脏兮兮的,老师就拿起自己的毛巾帮她洗脸;班级的调皮男孩成绩差会打架,刘老师就发挥他的手工能力强的优势,教大家折纸;同学间闹矛盾了,刘老师总有办法让双方破涕为笑……在刘老师的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快乐。

  二、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

  魏书生曾经说过:“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具体研究怎样去爱。”在班级管理中,刘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有自己独特的办法。

  第一,培养学生的静气。

  刘老师认为首先得培养学生的静气,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手段,强化一个观念:安静。为培养孩子的静气,教师自己先小声说话,以静传达静;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午休时,学生看课外书放上轻柔的音乐,每天坚持看20分钟的课外书。放学时偶尔使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这种“静寂游戏”不但赢得了课堂秩序,久而久之能培养孩子的品性。

  第二,善用激励与榜样。

  为学生树立榜样,是行为规范训练的有效形式。刘老师善于有效的表扬,那短短的一句话即满足了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又为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对方的优点,鼓起超过对方的勇气,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三,利用儿歌来规范。

  刘老师认为作为老师,可以动脑筋把一些行为规范改编成儿歌,让孩子们记住,到时老师或同学相互一提醒,孩子们便会自我纠正行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为了提醒学生课外活动讲秩序,刘老师告诉学生:“下课起立师先行,用品提前准备清。上下楼梯靠右行,讲话走路都要轻。环境卫生保持好,室外游戏讲文明。”学生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从而慢慢的形成习惯。

  第四,巧用纪律约束。

  要培养孩子们的自律意识就必须从铁的纪律抓起。同时也要明确,既然是纪律就要严格遵循,不应该也没有理由去违反和破坏它。在纪律面前一视同仁,应该成为孩子的准绳。纪律和孩子的健康自由发展是辨证统一的。所谓纪律应该也只能是规范孩子们的最低行为准则,它是孩子们作为社会人、学校人、家庭人三个角色应该遵守的起码的道德要求。

  三、没有书孩子走不远

  刘鸣老师爱读书,更爱给孩子读书。每天中午吃过午饭就会给孩子们读故事,渐渐地孩子们也爱上了读书,在书中与作者对话,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因为浓厚的读书氛围,班级被评为“秦淮区书香班级”。

  2011年底,刘鸣老师偶然在微博上认识了一位香港爱心人士,他的网名叫“菜刀一把在丽江”,他创办的“书桥舒桥”公益项目主要是向云南山区的小学生捐助课外读物,以书为桥传递爱心,促进阅读。刘老师把“书桥舒桥”在云南拍的照片给学生们看,那崎岖的山路,简陋的教室,淳朴的孩子以及渴求知识的眼神让人动容,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这个公益项目。对同学们来说,公益不再遥不可及,他们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公益。刘老师捧着一本本或新或旧的精心挑选出来的书籍思考着:怎样才能让捐书更有意义呢?既然书是桥,那么就让书成为心桥吧。刘老师把同学们捐赠的满载爱心的书籍放在图书角,让同学们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再来读一读,并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成信随书寄去云南。有了这种方式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们对做公益的印象更深刻了,不仅自己收获了读书的乐趣,更收获了帮助别人的愉悦。所有参与这个活动的孩子、家长都体悟到善良的真谛——出心。2012年4月,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和南京新华书店联合开展了更大范围的“书桥舒桥”活动,在新华书店的书海中,孩子们吮吸着的书本的营养,结识了更多爱书的人,师生一同推动了公益项目进一步发展。

  四、没有实践就没有创造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们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刘鸣老师认为德育不应局限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树立大德育观。刘老师长期担任大循环班主任工作,她在工作中她开拓思路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真正的教育就是要播下善良的种子,老师第一是身教,教师自己参与就是教育。“绿丝带行动”中,同学们走上街头,号召私家车主“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虎凤蝶行动”中,同学们不畏严寒,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阳光助残活动”中,同学们带上图书和彩色笔来到残障儿童中间送上快乐……在这些活动中,刘鸣老师总是一马当先,亲力亲为。孩子们更加关心社会、关注环保、热心公益了,刘老师所带的班级学风浓,班风正,班集体积极向上,团结奋进。

  班主任工作的本质是培养社会的公民,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参与社会的能力,学到了书本上,学校里学不到的内容。刘鸣老师始终坚信:“阳光、空气和水是花朵的养料;善良、责任和爱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养料,愿这养料滋润孩子的一生。”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但最能享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快乐的也是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的神圣之处是为了孩子更长远的发展。

作者: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