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梁勇:民情日记三则

发布时间:2015-10-14  来源:民进四川省委会

放大

缩小

图为眉山市政协副主席、民进眉山市委主委梁勇看望慰问联系户程炳均。

  梁勇是四川省政协常委、眉山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四川眉山市委主委,今年通过考试进入四川省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第四期党外干部班,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学习期间到泸州叙永县作民情体验,这是他写的3篇民情日记。

  难过——民情日记1

  7月8日晴转多云 叙永县水尾镇安全村

  跨进陈光中家时,日上三竿阳光正刺眼。院子里没经过砌碾的泥土上散乱堆着一些农具,背阴处长着幽幽的青苔,初踏上去有些湿滑,随处可见的动物粪便让人难以下脚。陈光中在当地扶贫干部数声呼喊后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簸箕,身形有些佝偻。放下簸箕到堂屋寻了几张竹凳后,我们的对话就在屋檐下几堆已经发黑的谷草旁开始。

  一个六口之家,老伴、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家里有几亩林地,4亩多农田,本该是三代同堂含饴弄孙的好日子,却因为两代人相继染疾而每况愈下。说着家里的情况时,陈光中神情黯然,情绪低落,显然多年的风湿病痛折磨让这个今年只有59岁看起来却老态尽显的农民有些身心俱疲。“老伴有严重的高血压,儿子得了尿毒症,这房子也都是危房了”陈光中抬头指着斑驳的屋檐和大梁说着:“地里重点的活路都干不动了,一家人就靠儿媳妇在广东打工寄钱回来吊起命的。”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能看到黄泥糊过的墙上条条裂痕,几根碗口粗的圆木勉强支撑着将倾的侧墙。正对着的堂屋仅摆着一张破旧的木桌,一角堆放着杂物,旁边厨房里老伴正忙着生火做饭,常年的烟熏火燎让堂屋和厨房内墙上留下了大块大块的黑垢。说着话时陈光中站起身来,转过头喝止了两个孙儿的追逐打闹。两个悻悻的孩子低着头过来打了招呼后,陈光中的脸上有了一些笑容。“两个娃娃倒还是听话,平时也帮到做点事情,就是没得妈在身边管到有点调皮。镇上和村里的干部都晓得我们的情况,经常来看我们,两个娃娃读书都给他们减免了学费。我跟我儿子都有低保,明年我满60了就能领养老金了,田里的重活路村里还找人帮我们做。”陈光中絮叨着:“但是家里三个人看病吃药,儿媳妇在外头省吃俭用的,田头刨的那点就够一家人吃饭,新农合哪里报得完嘛...”说着说着,陈光中皱起了眉,又低下了头,气氛有些沉重,阳光透过屋檐照在他缀满补丁的裤管上。

  陈光中儿子从田里回来的时候,已经时近晌午,我起身告辞,临走之前掏了1000块钱递到陈光中手中。枯瘦的农民老泪纵横,一再的作揖道谢留我们吃饭,直到踏上山路回头仍看到一头花白立在屋前挥别。

  淳朴的农民,被沉疴痼疾如藤蔓般死死拴在贫困泥潭中。类似这样一人得病,全家贫困的现象在安全村,在水尾镇,在广大的农村为数不少。面对这种因病丧失劳动力的家庭,现有的低保五保残疾人救助、大病补助、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和农村养老政策等国家救助保障标准明显偏低,不足以维持贫困家庭的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如何完善政府和社会共建协作的生存型救助机制,提高保障式扶贫惠贫政策补助标准,破解因病致贫、积重难返造成的困境,应成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梁勇     责任编辑:杨宗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