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风云淡
——记民进会员、扬州中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剑锋
沈剑锋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扬州中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扬州市总商会副会长,扬州市兴化商会会长。20年前,他下海创业,身处商贸江湖,渴望仗利剑立万扬名;10年前,扬州电力供应变得紧张时,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转而投身煤炭运营业,经历过日进斗金的黄金时代,掘得人生第一桶金;5年前,他牵头联合起在扬的兴化商人,唱响了第一首属于他们自己的荣耀与梦想的赞歌。52岁的沈剑锋依然活跃于政商两界,在煤炭业满目疮痍的当下,沈剑锋经历过亏损,也受到过欺骗,即便是700多万的损失,他也能平静对待,不露悲伤。如今,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商会建设,作为商会“大哥”,他认真地去熟悉每一个兴化同乡,去帮助每一个企业发展。或许,对故乡的挚爱和对努力进取的兴化精神的传播才是他当下的感情寄托,也是一位民进会员的情怀。
一、跳出“体制”,下海经商
1995年之前,沈剑锋算在扬州公安系统内工作,虽然工资不高,倒也平淡清闲。但企业家们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不甘寂寞。沈剑锋也一样,在他眼里,眼下的工作只是为日后的事业积累人脉,而他,一直都在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起跳点。“我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做出一点大事来。”沈剑锋当时的工作内容与贸易相关,涉及水、电等行业。1995年,意气风发的少年做出决定,跳出“体制”,下海经商。从事的行业就是自己熟悉的贸易。“体制内,做很多事情会受束缚,下海经商了,就没有那么多约束了。”也就是在那一年,沈剑锋在扬州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但这段创业之旅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沈剑锋回忆,创业十年,是他人生经历中最辛苦的十年。由于事业刚刚起步,任何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要关注市场,要跑业务。”直到2005年,公司年销售额做到了500万。“虽然体量不算大,却饱含了种种艰辛。”沈剑锋告诉我们,这段经历他很少提起,因为从经商角度来说,算不上精彩,但对自己来说,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财富。
2005年,当扬州的电力供应变得紧张时,沈剑锋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转而投身煤炭运营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煤炭资源越来越紧张,而工业刚刚兴起、煤炭又完全依靠外运的扬州更不用说。”沈剑锋回忆,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那时候夏天农村经常断电、限电,让政府和老板们焦头烂额,“我看到了背后的商机。”“煤炭运营业挣钱道理很简单,从煤炭货源地山西运到本地,赚取中间的差价。”沈剑锋说,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在沈剑锋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挂着一幅铁路煤运的线路图,“从山西往扬州运煤,关键你得解决运输渠道。”沈剑锋说,初涉煤炭运营业,当时向铁路总局报批铁路运营线是相当困难的,除了需要公关,更需要的是信誉。从业这么多年,沈剑锋从来没有空过一列火车,保证了铁路煤运的效率。“煤炭在货源地耽误一天,损失也是难以计算的。”沈剑锋介绍,首先,煤炭的价格每天都在变动,今天的价格高,明天就可能走低,晚一步到家,有可能赔得血本无归。“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发生,市场变化太大,每天每吨煤炭上下几十元的浮动,谁也不能准确预测。”其次,煤炭每堆放一天,都会掉卡,“热量会损失,品质会下降,同样卖不出好价格。”正因为这样的市场特殊性,也让沈剑锋养成了雷厉风行的办事习惯。“他习惯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拖到第二天。”与他工作数十年的同事告诉我们,干净利索的办事风格,让他在商界得到了不少认同。不过在沈剑锋看来,除了快节奏的办事效率之外,对市场的冷静判断才是衡量一个煤矿运营老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52岁的沈剑锋从涉足煤炭运营行业至今,一直保持两个习惯:一是坚持看中央财经频道的新闻,不仅要看,还经常去查询相关资料;二是经常研究中央经济政策文件,如果跟煤炭相关行业领域相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因为“怕落伍”。这种坚持与勤奋,非一般人能比。
在2005年期间,煤炭运营毫无疑问是暴富行业,沈剑锋认为,那是煤炭行业的真正“黄金年代”。“5000卡的煤在山西进价200-300元每吨,加上铁路运费,3500吨煤隔天运到扬州卖近1000元一吨,有时候遇上电厂煤不够用,甚至报高价收购,转手一次就能赚到几十万。”沈剑锋介绍,虽然也有风险,但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很少失手。对于信息的重要性,沈剑锋一再强调。“掌握了市场的变化,就能牢牢握住主动权。”他对于煤炭政策的变动预测,并不逊于专家。沈剑锋介绍,不久前,他在外地开会,得知一条政策发布,煤炭价格过几天要下跌,于是沈剑锋和扬州一家电厂提前签了合同,确定了价格。果不其然,几天之后煤炭价格下跌,沈剑锋低价购入再高价卖给电厂,转手可以挣近百万。后来电厂相关负责人上门求助,希望沈剑锋能够降低合同价,不然亏得实在太大。沈剑锋也二话不说,降低了价格。正是这种良好的口碑让沈剑锋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与本地多家电厂达成了合作,还与数十家产煤企业建立了稳固的贸易关系。这使得他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总能先人一步组织到优质的煤炭资源,总能更快一步找到煤炭的最后买家。
随着事业的飞速发展,沈剑锋又把目光投向了海运业。他的设想是:扬州的港口优势还算明显,如果能借助这样的通江达海之利,把煤炭和运输相结合,形成一条“供运销”的产业链,既能减少公司的营运成本,又能降低经营风险。果不其然,海运让沈剑锋的煤炭生意如虎添翼。
二、煤炭走入“寒冬”,人生迈入转型
“凡事盛极必衰,煤炭行业亦是如此。”沈剑锋用近乎哲学的方式给我们讲述煤炭业走入低谷。沈剑锋说,从煤炭运输这一侧面,就能管窥整个行业的萧条。大秦铁路,这条担负着中国五大电网、350多家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6000多家企业及十几个省份生产和民用煤运输任务,承担全国铁路煤炭运量近1/5 的铁路专线,伴随着煤炭价格陷入低谷,也走完了自己的黄金十年。
沈剑锋告诉我们,煤炭行业陷入“寒冬”最直接的原因是产能过剩,“经济增速减缓、煤炭需求下降、煤炭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新建大矿井投产以及整顿改造关闭小煤矿后的产能释放,加上进口煤炭量持续增加造成冲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煤炭行业的专家,沈剑锋认为,由表及里,煤炭行业陷入困境的最深层次原因,则来源于中国工业阶段的嬗变——跑马圈地式的平推式工业化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未来将是立体工业化,转型升级,做精做深,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我伴随煤炭行业走过黄金十年,企业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而我也是时候该沉淀一些东西了。”沈剑锋说。
近些年,沈剑锋把钱投向了房地产,在家乡兴化与朋友合作做商品房。“拿了100多亩地,建一些实用的商品房,为家乡做些投入与贡献。”沈剑锋介绍,在兴化,他的商品房建筑成本和扬州的几乎一样,价格却只有扬州地区的一半。与煤炭紧密联系的是财富,创业以来,沈剑锋通过出色的经商能力,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在沈剑锋看来,虽然创业之初是为了拥有更多钱过更好的生活,但如今作为一个企业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更为重要。“企业家作为一个拥有较多社会物质财富、较高社会地位和较强话语权的特殊群体,言行举止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企业家也是企业的掌舵人和领航者,透过企业家的财富观及行为所展示出的企业家形象,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也将对社会整体风气产生影响。”沈剑锋的人生哲学积极而乐观,他说,企业的成功固然重要,但快乐经营是他一直所秉承的理念。
去年,兴化商会的一位会员主动跟沈剑锋“走得很近”,在熟络之后,先后几次借钱周转资金,约700万元。但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位借钱者就人间蒸发了,沈剑锋的700万也不翼而飞。照理,一般人700万没了,且不说精神崩溃,至少也要一蹶不振一段日子。但沈剑锋很快就从阴影中调整过来,相反,他还主动安慰自己的妻子,鼓励员工。“既然钱已经没了,再悲伤弄坏了身体,就亏大了。”沈剑锋的快乐经营理念渗透到了他的企业员工、家人甚至身边的每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或许也是沈剑锋的人生哲学,以快乐为本。在生活中,沈剑锋时常表现出单纯快乐的一面。他热爱打乒乓球,喜欢交朋友。因为他的热情、仗义,在扬州的兴化商人,几乎没有不熟悉沈剑锋这个名字的人。
沈剑锋将他的生活态度的养成都归于他喜欢看书的习惯,“我喜欢看书,什么书都看,这对我都有用,今天有用,明天也有用。所以,很多老乡朋友遇到困难来找我的时候,我也能解决”。而一位和沈剑锋相处多年的朋友则将他这种在生活与事业中的冷静淡然归结到他的奋斗经历:在煤炭行业,他看过太多大起大落,目睹过太多顷刻间暴富,又转瞬破产的事实,当一个男人用20年的时间去经历这一切挑战而没有被打垮,他就没有什么事不能承受的了。于是,沈剑锋将他的快乐向外传播,他多次参与公益捐助活动。在老家,以他父母名字命名修建了4座桥与4条路,耗资近百万。不过在他看来,最值得欣慰的是,在他的带动下,不少兴化企业家之间也形成了争相为老家做贡献的氛围。
三、身兼多个社会职务,用奉献传播正能量
沈剑锋还有另外一些身份——民进会员,扬州市总商会副会长,扬州市兴化商会会长。沈剑锋这位兴化“大哥”在扬州为老乡们的企业发展,一直竭尽所能提供自己的帮助。“兴化籍人士在扬州工作的有数万人,经商办企业的上万人,投资领域涉及石油机械、石油化工、造船、煤炭、农用机械、农资农药、农副产品、汽车机械、房地产等30多个行业,兴化籍人士为扬州的经济建设、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悉,在湾头钢材市场、曲江商品城、银河电子城,兴化老板分别占到九成、七成和五成。对于兴化商人在扬州的表现,沈剑锋充满自豪。“勤劳、朴实、热情、进取是兴化人的品性。”在沈剑锋看来,兴化人之所以能在经商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和兴化人的优秀品质分不开。“80%的兴化人来到扬州市赤手空拳打天下,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最终取得了成功。”沈剑锋告诉我们,兴化人又有“江苏温州人”的称呼,讲的就是他们独特的经商天赋。“成立商会,最关键的是大家要懂得奉献。”虽然沈剑锋被商会的会员单位骗掉700万,但他依然对商会无怨无悔的付出,他说这是一种担当。在沈剑锋地带领下,在扬州的兴化商人唱出了自己的会歌,这也是在扬商会中第一首商会会歌。“一首会歌不仅增强了商会的凝聚力,也传播了商会的文化。”
如何让会员单位感受到商会的关怀?关键是要从细节做起。沈剑锋认为,商会氛围要像家庭的氛围,用友情、亲情为纽带去连结彼此,让关心、问候成为常态。多年来,兴化商会已形成一个惯例,会员生日,商会当日送花篮送祝福。谁的家里有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只要告知商会办公室,办公室就会组织会员去祝贺或慰问。很多会员很小就出来闯荡社会,离开家乡多年,身边的亲人很少,他们就把商会作为自己的娘家。有时,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他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商会,而商会的领导们总千方百计地替他们想办法解决。作为商会的一家之长,沈剑锋告诉我们,每年他要花上一半的精力和时间解决会员的各类难题。
商会作为企业家交流的平台,沈剑锋更注重对商会内企业的培养与发展。为了让企业家们开拓视野,学习先进,商会成立以来,每年组织副会长以上的会员企业到国外进行商务考察,在国外考察期间,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会员企业组成一个团队共同生活、探询国外优秀企业发展良方、扩大经营视野、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沈剑锋身为民进会员,他带领扬州市兴化商会成立六年来,情系家乡,通过多种方式为家乡的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在服务会员企业、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主动帮扶贫困失学儿童,捐建助学教育基金,几年来已募捐100多万元,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尽心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