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渔港守护神

——记民进会员、南通地方海事局工程师梁建华

发布时间:2016-07-26  来源:民进南通市委会

放大

缩小

  启东,长江入海口北岸沿海城市,坐拥全国四大渔场之一的吕泗渔场,一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大大小小分布着六个渔港,塘芦港便位居其中。在塘芦港,只要提起梁建华(民进会员、南通地方海事局工作人员,曾任启东市渔政执法大队塘芦港渔政站站长),可谓无人不知,他的诸多动人事迹,在渔民中间广泛传送着……

  “他就是我们渔民心中的妈祖”

  2011年5月23日上午。一阵喧闹的鞭炮响过,一群盐城籍渔民站在启东渔政大队二中队塘芦港渔政站门前场地上,个个激动万分。为首的郁姓船长紧紧握住渔政站梁建华站长的手,眼里满是泪水,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两名船员把两面印有“抢险救危,再生父母”、“渔政一家亲,遇难见真情”字样的锦旗送进办公室,毕恭毕敬地挂在墙上。

  事情还得从前天晚上说起。5月21日23时许,月黑风高浪急。一艘盐城阜宁籍渔船在塘芦港出港航道南侧浅滩搁浅,船舱严重进水,船体开始下沉,12名船员被困船上,危在旦夕。船长向他岸上的朋友电话求救。危难时刻,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渔政站的梁站长,一个关键时刻值得信赖的救命英雄。梁站长闻讯后,迅速在渔政站有条不紊地组织救援。“028船吗?我是梁建华,外口渔船出事了,请马上启动救援。”苏启渔养028号船是塘芦港吨位最大的养殖船,其所在公司也是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的成员。梁建华第一时间率领该船驶入漆黑的夜色中。半小时后,借助船上灯光和矿灯,终于发现了遇险船只。船体已大半沉入大海,十几名船员趴在只露出海面半米的顶篷上,在巨浪的冲击下,已被冻得浑身发抖,部分人员神智不清了。“我们是启东营救人员,请大家不要慌,我们正在想办法救大家,请大家保持镇定。”梁建华一边用高音喇叭喊话安抚,一边指挥028号船靠上去。但由于遇险船只搁浅的地方水位浅,而028号铁船吨位重吃水深,只能“望船兴叹”。怎么办?事不宜迟,梁建华马上决定返航,回去换船。凌晨一点,梁建华带领一只浮子筏和两根粗大的绳索又出发了。这时海面上风越来越大,浪越来越高,救援人员自身也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可是梁建华他们已顾不上许多了。终于又接近遇险船只,浮子筏试图靠近,可又被突如其来的大浪推出很远。这只浮子筏的马力太小,根本无法对抗巨浪啊!“天亡我也!”遇险船员绝望了,死神正一步步向他们逼进……“就让这些鲜活的生命在我眼前消失掉吗?不到最后,我决不放弃!”梁建华心中默默地说。他马上又联系了一只大马力的浮子筏去营救。而这时,一起去救援的几名年轻人已禁不住几趟来回的颠簸,纷纷呕吐,脸色苍白,瘫坐在地上不能动弹了。而梁建华面不改色,带领几名船工又出发了。凭借娴熟的驾驶技术,这次终于和遇险船只靠帮成功,将12名被困船员从死神手中抢了过来,全部脱险上岸。这时时钟已指向早上五点四十分,梁建华的脸上露出了疲惫却又欣慰的笑容。

  “没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人脱险本身就是我们渔政人员应该做的事。”事后梁建华淡淡地说。是啊,这样的事对他来说,已经如同家常便饭了,他自己都记不清救过多少人了。2011年3月19日,梁建华组织营救过在协兴港外口19海里海面上出事下沉的苏启渔04385号渔船,除了人员获救,还组织把沉船也拖回了港内。2011年8月15日,苏灌渔13238号渔船在塘芦港出港航道遇险搁浅并侧翻进水,又是梁建华组织安全生产协会的成员船只,将遇险渔船拖离浅滩,船员安全获救。2012年1月16日,扬州籍工程船在塘芦港搁浅,船主刘某马上想到向渔政站梁建华求助,梁建华组织了两艘渔船共同将搁浅船拖出,让其高高兴兴开着船回家过年了。

  “他就是我们渔民心中的妈祖”,现在塘芦港渔民都这么说。虽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危旦祸福,但危难来临时,总感觉有梁建华这样的保护神在,渔民心里踏实了很多。“谁敢横刀立马,唯我梁大将军”。参加工作多年,成年累月的经验累积,养成了梁建华处世不惊,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思维缜密,办事沉稳。但梁建华却说,这么多年的屡屡救人成功,关键还是在启东市海洋与渔业局和渔政执法大队的正确领导下,启东市渔业生产实行“三化五覆盖”管理,安全生产上有领导小组,下有成员齐全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关键时刻,边防、海警、海事、渔政、港监、渔业公司和生产渔船,资源整合,形成纵横交错的“保护网”,统一行动,这才是渔民生命和财产最大的安全保障。

  “渔港安全重于泰山,工作要做在前面”

  港口渔政站,最基层的渔政执法和渔港监督单位,工作既单调又烦琐。远离都市的喧嚣和繁华,唯有海边渔村的寂静和落寞。虽然工作单调又重复,但梁建华工作从来都一丝不苟,决不马虎。“渔港安全重于泰山,工作要做在前面”这句话经常挂在他的嘴边。

  2011年8月6日,夹裹着狂风暴雨,第9号台风“梅花”来势汹汹,开始影响启东沿海。大浪击打海边石堤,激起冲天浪花。梁建华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在家“避一下风头”,而是战斗在渔港最前线。他首先通过分布港内的播音系统,通报台风动态,告之这是启东沿海几十年来最强劲的台风,劝说渔民停船上岸。并且联合渔业公司一一核对各码头的船只,对还在外海作业的船只,通过卫星电话要求其返港。夜黑了,风正刮得紧,梁建华还打着矿灯,沿着渔港码头一个个地检查过去,检查港内的渔船缆绳固定和落锚安全,防止走锚现象。想到水利闸外通启河里还有几艘渔船停在那儿,梁建华不放心又马上赶过去看看。为了查看一艘苏启渔04455号渔船有没有停牢,梁建华一脚踩空踏入水中,要不是慌乱中抓住了一把河边芦苇,肯定就被卷入滚滚的通启运河了……整整三十八天,梁建华一直坚守在渔政站没有回过一次家。正是由于梁建华的坚守,各项预防工作做在前面,整个台风期间,塘芦港没有发生一起渔民伤亡事件,渔船财产也安然无恙。

  “我得为我们子孙后代着点想啊”

  近年来,随着各类捕捞船只的增多,捕捞力度的加大,渔业资源越来越少。每当看到渔民网中数量众多的“铜板鲳鱼”及“筷子带鱼”,梁建华的心在滴血。长此以往,我们的渔业资源就要枯竭了,我们的子孙可能就要面临无鱼可捕的尴尬境地了。

  “必须要做点什么保护我们的渔业资源,我得为我们子孙后代着点想啊!”梁建华的心中激发出一种从未有的使命感和紧迫感。那天,梁建华又和苏启渔04439号渔船的丁老大聊起此事,不禁锁起了眉头。近年来,随着海洋水产资源的锐减,渔民所用定置网的网目不断缩小,网兜网目规格甚至不足1.5厘米。由此,渔民虽能将进网的鱼虾蟹一网打尽,却对近海水产资源构成了严重伤害。忽然,两人灵机一动,想到与其一网打尽,不如“留大放小”,或许还有新的出路。说干就干,丁老大重新请人编了网具,网目大幅度扩大至4-5厘米,另一方面还将网口长度由20米增加到30米,以扩大网具作业能力。出海试捕收网时,梁建华和丁老大激动得差点儿跳了起来。新网中,虽然捕捞产量比原先少了一大半,但所捕渔获物全是市场热销的大规格商品鱼,一算收成,反而提高了一倍多。2012年春汛,在所有的定置网渔船收成中,丁老大的产值是最大的。新网扩大了网目,除了放走大量的幼小鱼虾蟹,还无形中减少了网具成本,减轻了渔船负载和渔民作业强度。梁建华正准备推广这一革新技术,在提升渔民收入的同时,必将对保护近海渔业资源产生重大影响。

  每当有人问起梁建华这么兢兢业业,诚诚恳恳地为渔民付出,究竟图个啥?梁建华总是说:“不为啥,组织信任我,把渔港交给我负责,我就要守好港,管好船,查好证,收好费,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任务。”由于工作出色,2014年3月,组织上通知其参加在上海海洋大学开办的干部培训班,准备提拔其到新的领导岗位。但此时梁建华的心里却是矛盾万分,由于长期坚守海边,远在南通的家根本照顾不到,妻子一个人照顾一个家,非常不容易。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回南通上班是最好的选择。想到即将离开心爱的渔政事业,梁建华的心中满是感慨,几多留恋,几许无奈。

  离开塘芦港的那天,梁建华一个人蹲在渔港码头,沉默无语,目光凝视着东边远远的海。远远的海平线上,几只渔船正在归航,黑点慢慢变大;蓦然回首,西落的太阳挂在天边,一片绚丽灿烂……

作者:张建东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