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会员吴山明:
“培养出一批好学生是最大追求”
吴山明是画家,又是美术教授。画家是一种职业,教书育人也是一种职业,吴山明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将两种职业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1964年,吴山明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文革”结束之初,美术院校的教学类书籍处于断档状况。吴山明就与李震坚、杨之光合编了《中国人物画写生技法资料》,之后又连续出版了《中国水墨人物技法》《吴山明水墨人物速写集》《水墨人物画选》《中国人物画教材》等一本又一本教学类美术书籍。在出版工作尚未完全复苏、教科书奇缺的年代,这些难能可贵的美术书籍,无疑为那一时间段艺考的学子们提供了最及时而优质的范本,并永久留在他们深刻的记忆之中。
毕业留校从教五十年来,吴山明担任系中国人物画教研组长、主管教学系副主任、系主任共20年,坚持传统和基础,又能与时俱进,从而受到美术教育界的一致肯定。教学上贯彻“重基础、重传统、重修养、提倡创新”的宗旨,两次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师。
1980年至1983年,吴山明在“文革”后浙江美院第一、二届本科班进行了长单元“意笔线描”课的实践,效果很好。那时,作为人物画教研组组长的吴山明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征得教研组同意,在1984年的教研会议上提出了“意笔线描应成为意笔中国人物画的基础”并试开“意笔线描”课的想法,得到顾生岳、宋忠元、吴永良、周昌谷等许多老师的赞同和支持,吴山明为此撰写补充教学大纲,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共同总结了一套更科学更完善的水墨人物画技法教学体系,为中国人物画专业基础教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吴山明始终认为,这辈子,教师是自己的主业。“做美术教师很苦,因为绘画时间和教学时间冲突,教师的个人风格可以促进教学、帮助教学,但个人风格不能代替教学,如果代替教学的话,学生可能就会跟你走一样的路,那是可悲的,是误区,教学上是失败的。”
“我觉得能培养出一批好的学生,是我一生最大的追求。我教学生,从来不要求他们学我。但是,我愿意跟他们共同研究和探索,共同寻找与把握学生们灵感上的亮点,然后帮助他们完成这一亮点,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吴山明说。
如今,马上快要退休的吴山明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研究生教育与社会教育,以及自己绘画的进一步探索上。“很多学生加起来看的东西肯定远远超过老师,所以,我觉得老师有时候很辛苦,同学们提出很多问题,有些书我还没看过。那么,我必须去看去思考,必须研究,必须研究他们的思路,同时不断地深化提高自己,然后才能更有效帮助他们去提高,帮助他们去实现理想。辛苦一点,但是最终总会得到快乐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