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会员吴伟强
为G20烙下“美好印记”
各种线杆开始“多杆合一”;建筑立面整洁美化,杂乱广告已大量清除,空调外机统一安装了外箱;各种交通标志和标识的双语系统逐渐统一规范;路名牌的样式,统一采用绿底白字款;公交站牌也采用了中英文对照……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这样的变化,这正是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领衔的“城市管理”研究团队烙下的“美好印记”。
为保障G20国际峰会在杭州召开,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容环境作全面的整治和提升。2015年5月底,牵头单位杭州城市管理委员会委托吴伟强着手研究制定杭州《城市家具国际化设计导引》(以下简称《导引》),以期据此制定标准并实施项目设计招投标。8月初,这份系统全面、细致翔实的《导引》正式出台,针对14类城市家具:电杆、岗亭、车站、隔离设施、废物箱、道路、地面绿化、标志标识、亮化、信号灯、监控、建筑立面、高架、垂直绿化,找出问题并提出了统一的规范化样式。可以说,《导引》成为了G20峰会前夕,美化提升杭州城市形象的导则和标准。
这项研究时间紧,系统庞大且要素极多,并要求最终能够落地实施。吴伟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组织了一个40多人的团队,连续几十天,不分昼夜地对委托方指明的60多条主要保障道路展开地毯式调研,搞清城市家具每个要素的实际状况,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城市管理”领域持续开展研究十几年,吴伟强始终有着自己的固守和坚持。他认为,哪怕为了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也绝对不能“就问题而问题”,必须面向未来,把握文明发展的趋势。
2014年3月26日零时起,杭州市主城区全面实行“限牌”政策,小客车增量指标须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而吴伟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限牌政策的出台,就标志着杭州多年治堵的失败;而如果把治堵寄托在限牌上,迟早还是要面对失败。”
之后受中共杭州市委政研室委托,吴伟强及其团队完成了第三方独立评价报告《杭州城市交通治堵跟踪评估》,并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杭州城市交通管理的核心问题》,提出只有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才能提高杭州市交通管理水平,彻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
刚开始研究城市交通管理的时候,一些学术派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研究的,能研究出什么,有什么用?”吴伟强辨证地思考“无用方为大用”,所谓“没用”的研究,他硬是坚持了十几年。许多研究吴伟强走在了前面,现在成为了“热点”,这其中或许有运气好的成分,但从来都没有纯粹的运气,所有运气的背后都包含着必然的东西。他始终坚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必然会出现,或许短期内能够文过饰非,但绕是绝对绕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