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采矿工程专业 一边看书一边排队
降伏井下“气老虎”
——记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民进徐州市委会副主委林柏泉
深入矿井调查研究 安全科研硕果累累
2
事物往往有两面性。一方面,瓦斯是井下“气老虎”,煤矿第一杀手,几乎每年都有煤矿瓦斯夺人生命的报道。另一方面,瓦斯又是井上能源,80%以上是甲烷,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清洁可燃气体。
从1986年参加工作后,林柏泉积极投身到矿井瓦斯的防治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场科研和教学工作,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
林柏泉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现场第一线,不畏井下1000多米具有瓦斯突出危险的工作环境,以极强的毅力、极高的热情去调研,足迹遍及平顶山、韩城、郑州、焦作等全国数十个煤矿,为矿山提供科研服务、处理现场事故、解决安全技术难题。他下矿井、钻巷道、打钻孔、测参数,与矿上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摸爬滚打,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口水,井下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团队先后取得省、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等50多个奖项。今年1月8日,在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主持完成的“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卸压增透及瓦斯资源化高效抽采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当今有效防治矿井瓦斯爆炸和充分开发矿井甲烷成为清洁可燃气体提供了科学方法。
注重学科梯队建设 率先垂范教书育人
3
林柏泉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注重专业发展的学科梯队建设,他带领的学科由部级重点学科提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5年,学科成功申报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任务。
在他领导的课题组中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有矿大、企业和兄弟院校合作,彼此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林柏泉常说,我个人能力有限,靠的是大家协同和团队的合力,我希望的是水涨船高,而不是鹤立鸡群。他深知今天的成绩是在前人执着追求基础上积淀而成,他决心传承周世宁院士的瓦斯防治事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传授给研究队伍中的年轻人,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特点,精心安排,有的压担子独立承担课题;有的进行传帮带,通过几年的磨炼,他带的学生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企业的中坚核心成员。20多年来,他培养的博士有20多人、硕士有50多人。
为了“大家”弃“小家”,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在取得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同时,林柏泉对家庭却常常有一种亏欠感。他很少休闲时间,更少有节假日。除每年外出下矿井外,即便是在学院,也是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中与团队度过。2003年5月,林柏泉应邀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安徽淮北芦岭煤矿“5·1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的调查工作,此时的他刚失去父亲不足两个月,还沉浸在父亲逝世的悲痛中难以自拔。但想到事故中丧生的许多矿工,他强压悲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另外由于常年忙于工作,家人得不到照顾,1岁半的小孩便早早送去托儿所,到了5岁就成了“小大人”,自己上学买饭,料理简单家务,成了名副其实的“钥匙”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