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会员风采

那一缕浓浓的民进情

——记德阳民进会员陈巧娣

发布时间:2017-03-14  来源:民进德阳市委会

放大

缩小

  五、促优质教育的发展,为解决学校的具体困难倾尽全力

  “来自教育界的市人大代表陈巧娣讲,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德阳市一小生源成倍增加,六个年级有39个班,平均每班人数达到了63人,最多的有72人,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每班学生45人。陈巧娣说,根据平时的调研,与城区好学校严重超员,相反的是,一些乡镇中小学硬件设施一流,校园面积宽阔,却存在生源不足的现象。” 这是来自《中国德阳》的相关报道中,采访巧娣老师中的一段话。

  根据群众的呼声和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校领导的重托,巧娣老师在2011年3月16日召开的市人大会上,提出了《关于“将岷山路小学北校区划拨给市一小解决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的建议。并在会上大胆发言,引起市委领导高度重视,之后,又亲自找区委书记谈到了市一小发展中的困难和学校的愿望,最后得到区委的大力支持。

  会后,她又在教育系统人大代表的座谈会上,单独找市教育局长谈了《建议》中的内容。在2011年1月市委统战部召开的“德阳市统战系统三员座谈会上”,作为市教育局特约教育督导员的巧娣老师又把该问题提出来,得到了市统战部部长的支持。

  历经3个月的等待,2011年6月10日,市教育局计财科负责人终于拿来回复:市教育局把岷山路小学无偿借给旌阳区办学使用,也就是拿给市一小用于办学。当学校领导向教育局计财科负责人表示感谢时,计财股的陈红股长说:“这件事最后能成功,真的要感谢陈代表。如果不是她多次向相关部门陈述情况,没有她写的这些建议报告,这个问题会非常棘手。”听到这些话,巧娣老师更感到人大代表的责任重大和使命的光荣。

  之后,在市人大代表会上,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上,她又多次发言,请市人大向市委及相关部门督促该问题的落实解决。2014年市人大代表大会开会前夕,终于促成市区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学校划拨后资金的投入签下了正式协议。2015年11月,德阳市一小学校5、6年级终于搬进了南校区,解决了原校区面积小、学生多、功能室不齐的困难。从奔走呼吁开始,历时了整整三年。虽然三年的时间有些漫长,虽然三年多等待的日子有些艰辛,但看到问题的解决和落实,巧娣老师三年的奔走呼吁,既是艰辛的又是幸福的……

  六、在“三爱一敬”中,做出表率,增强会员的归宿感

  2011年10月支部换届,巧娣老师担任了民进德阳市机关二支部主委。她除了团结支委共同搞好各项工作外,在“三爱一敬”工作中,身体力行,做出了好的表率。在当选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她带着支委、会员代表驱车来到寿丰乡,看望90高龄的老会员杜宗元,当巧娣老师把民进德阳市委发放的慰问金送到他手里时,杜宗元一家非常感动,周围邻居无不羡慕地说:“民主党派做事真有人情味,杜老师退休这么久了,还有组织上的人来看望啊!”

  之后的每个月,巧娣老师都会给杜老师的媳妇打电话,了解他的生活和身体情况,逢年过节也会带着支委或会员代表来到他到家进行慰问。几年来,杜宗元一家把她当亲人一般,家里有什么烦恼,困难,病痛等,都会在电话里向她倾诉。2014年春节前夕,巧娣老师正在开市人大会议,接到杜老师孙子电话,说杜老师因病去世了。她马上把情况告知了民进市委会,并和市委会领导及时赶到他家,对他的去世表示悼念,对他的亲属表示慰问。

  一直以来,巧娣老师总把老会员当成自己的长辈,把年轻会员当成自己的兄妹,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她把对老同志的关心,为老会员服务的意识放在首位。得知退休会员李川容住院后,立即和新会员钟俊一起上门前去看望。

  每次支部活动前,她都会主动征求会员,特别是老会员的意见,让老会员们感到,虽然他们退了休,除了单位外,民进也永远是他们的家。每次活动的地点、时间、午餐饭菜的选取,她都尽量照顾到老会员的喜好。支部经费紧张,有几个老会员喜好喝点养神酒,她把自己家中的酒,拿来送给他们喝,让老会员开开心心参加支部活动。在活动中,她总是主动和老会员交流谈心,了解他们晚年生活情况。在2013年重阳节活动中,得知姚百圭老师在商贸校业余任教期间遇到一些困难,她一边进行心理安慰,一边为他分忧,经过交流、开导,找相关单位领导,当问题得到解决后,姚老师高兴地说:“民进这个家庭真的太好了!”外地转入机关二支部的会员陈丹在罗江工作,来德阳参加支部活动后,巧娣老师开车专门把她送到汽车站去乘车,陈丹说:“机关二支部让我感到好温馨啊!”

  七、发挥优势多措并举,开展社会服务,效果显著

  作为机关二支部主委,巧娣老师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仅走在了前面,机关二支部的各项工作也走在了前面。2014年支部被评民进中央表扬的“全国优秀基层组织”,巧娣老师于2014年11月进京代表四川领奖,并受到民进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15年9月12日,作为先进支部代表,巧娣老师和机关二支部会员代表,接受了民进省委基层组织调研工作检查。在会上,她作了全面汇报。机关二支部“以文化馆为社会服务基地,全方位开展社会服务”,这是她讲到的首要工作,她说,支部在市委会副主委,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刘代明带领下,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地理优势,支部人才和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工作。并在市文化馆建立了“民进德阳社会服务基地”,每月主办各类惠民文艺汇演和书法绘画讲座。在“文化下基层,文化惠民进万家”的一系列活动中,不仅开展了送文化到乡镇“刘代明书法艺术杨嘉千秋中学工作室”揭牌活动,还参加了德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乡村文化、道德讲堂”活动。

  在“西部文艺创作研究院院刊”活动中,刘代明馆长到广汉兴隆镇举行了首发仪式,并为该镇文化活动室捐赠文艺书刊1000册。巧娣老师连续3年带着女儿向云南、阿坝等贫困山区小学校捐书近千册。“走出去,请进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是支部比较有特色的一项活动,2015年5月,由刘代明带队,巧娣老师、会员卿建彬等参加了德阳市文化馆百灵女子合唱团在内江举行的全省合唱展演,获得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文化馆也成功举办了“2015德阳市文化馆成都两地合唱艺术交流活动”。当陈老师汇报着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时,会场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

  支部工作不仅开展得井然有序,成绩显著。作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的巧娣老师,立足本职工作成绩也是不同凡响。2015年6月她组织学生参加了《小学生语文报》有奖征文活动,学生多人获奖,她本人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2015年5月,她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全班学生成绩优异,有2名学生晋级参加北京决赛现场,最后,一人获得全国一等奖,一人获得全国二等奖,同时,她自己也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光荣称号。

  2016年1月28日在德阳市一小年终总结会上,学校为她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颁发了精美的奖牌,并授予她“学校发展特殊贡献奖”的光荣称号。

  五月的阳光,艳阳高照;五月的季节,生机盎然。已经与民进结缘23年的巧娣老师。在五月的季节里,用汗水浇灌着辛勤的劳动,用泥土弥漫亲情的馨香,用生命升腾夏长的渴望,用季节燃烧着火热的激情。她说,她光荣,她是一名民进的会员;她感恩,民进给了她参政议政的机会;她荣幸,担当市人大代表的重任,可以为城市的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发出有力的呼吁。今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她将不辱使命,再立新功!

作者:万晓英     责任编辑:张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