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新:戏里戏外生活乐
发布时间:2017-04-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雷雨》里他是周朴园,《天下第一楼》里他是卢孟实,《漕运码头》里他是刚正不阿的铁麟,《茶馆》里他是秦二爷,《龙须沟》里他是重获新生的程疯子……他就是杨立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一个中国话剧界响当当的名字。尽管《我爱我家》首播已经是15年前(编者按:《我爱我家》于1993年首播,本文写作于2008年)的事情了,但在许多人心中,杨立新仍然抹不去贾志国的影子。
杨立新外表看起来不温不火的,实则是个非常自信的人。读书、看戏、演话剧、拍影视,什么都干得有滋有味,这也让他的生活变得有情有趣。
读书之乐
跟杨立新聊天,他大部分的时间会从他参演的剧目聊起,《雷雨》《茶馆》或是其它,然后就天南地北地侃开了,从天文聊到地理,从历史聊到散文,知之甚广是杨立新给人的第一感觉。
“演员不是天生的,不是随便学学就能演戏,而是从生活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对于杨立新来说,这份积累,离不开书的帮助。
“演员读书,就一个“杂”字,一般要跟着剧本看一类书或一个时代的书,为的就是充分了解剧本的内涵。”好琢磨的杨立新,在演《半边楼》的时候,就因为书,让整个剧丰满起来。三个月的时间,他常常与导演讨论,细化剧本情节。当他翻到剧场书架上《中国土壤学》这本书时,有了灵感,将西北高原的土壤状况及相关知识带进戏里,获得了许多观众乃至专家的认可。
“我很羡慕那些做学问的人,以前看到研究员夹着书上下班,希望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学者。跟做学问的朋友比起来,我们时间太短,接触的书太局限。”尽管如此,杨立新还是会在戏里戏外,尽量广泛涉猎各种文学作品,也正是因为这样,拿到《雷雨》剧本的时候,他才能把周朴园诠释得那么好。他说,当好演员的关键不是只用表情演戏,还要动脑子。
作者:高 敏 责任编辑:张歌